【永盛帝在前期的時候, 基本不怎麼管事,官場也比較亂,但是到了後期, 隨著江啟的地位越高, 大家日子就好過了, 尤其是在後期賀茂徳和楊燁相繼倒台之後,江啟坐上了首輔的位置, 官場就開始慢慢變得清明了, 至少在科考上麵,絕對能做到公平公正。】
天幕上的女聲吐槽道:【可能就是因為當年賀茂徳兒子參加科考, 他一路搞賄賂,後來還自己去批閱兒子考卷, 給兒子定分數, 還扔江啟的卷子,估計給江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後來江啟可不就得整治這種亂象了。】
【來,讓我們說謝謝賀大人。】
賀茂徳臉黑的跟鍋底似的。
但是楊燁的也好不到哪去, 畢竟未來大皇子沒有登位,他自己和賀茂徳也是大哥彆說二哥,全都倒台了。
他自認為是清流一派, 但是天幕裡直接把他老底都給掀了,他哪能高興得起來,臉都丟儘了。
【大家也彆覺得等江啟上位再到他發揮作用要很長的時間,實際上並不是如此,江啟這人是有名的少年天才,大乾朝第一位六元及第的大才子,當他考上狀元的時候, 其實才十三歲。】
這一下,大家都驚到了。
縱然很多百姓家裡並沒有供孩子讀書,讀書人在整個大乾百姓當中不能算太大,但沒吃過豬肉不等於沒見過豬跑啊,村子裡或是在鎮上,多多少少都存在那麼一些認識的讀書人,尤其是在考中之後,官差們敲鑼打鼓的來報喜,有了功名,見到縣令老爺都不用下跪,家裡的人也不用去服役,不用交稅。
這麼多的好處,哪個人得了附近的人能不知道呢。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見了讀書人,那就是開口說話語氣都要弱上幾分。
幾乎人人都對讀書人抱有一種敬意。
所以讀書到底有多難,大家才更清楚,有些人終其一生連個秀才都考不中,這種情況多得是。
否則的話,若是大多人隻要讀書就能考上,大家就算是砸鍋賣鐵,也得把家裡的孩子送去讀書。
一時間,大家都議論紛紛,“人家這孩子可太厲害了吧,十三歲就考中了呢。”
“我記得考試這事情沒那麼容易吧。”有的人聽得都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認知了。
“當然不容易了,你沒聽人家天幕說了,那江大人可是少年天才,而且人家能把咱們大乾變成盛世,可想而知他有多厲害了。”
天才這種生物,雖然少,但也不是沒有過,但是天才到江啟這種程度的,還是少見。
甚至是前所未有。
一時間大家驚詫不已。
【考上狀元之後,江啟就被封為翰林院編修,之後一年就升了一級,在他十八歲的時候,江啟就成了工部尚書,那可是六部尚書之一啊,人家這升官速度簡直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聞所未聞,後麵賀茂徳倒台,江啟又成了戶部尚書,再然後是首輔,那時候江啟才三十多歲。】
【這個升官速度足以可見皇帝對他有多喜歡了。】
【江啟是個比較理想化的人,換個意思就是說,他就是個理想中的讀書人,希望上位者是明君,自己也當好臣子,輔佐皇帝一起讓百姓們都過上好日子。而皇帝對江啟的偏愛也就表現在這個地方,根據史料,隻要是江啟在皇帝身邊的時候,或許是顧及江啟的存在,皇帝處事都極為公道,很是考慮百姓們的疾苦。】
說到這,天幕裡的女聲笑道:【其實也能理解,據說江啟長得可是很好看,從小就有仙童之稱,這麼一個好看才華橫溢的少年天才,一心崇拜著你,覺得你是個好皇帝,為了滿足你的心願費心費力,那皇帝還好意思在人家麵前做出一副副昏庸的樣子嗎?】
【人家永盛帝也是要麵子的啊。】
【江啟後來去修河道的那三年,皇帝是一個模樣,後來江啟修完河道回來了,皇帝又是另一個模樣,足以見得江啟對永盛帝的影響有多深。】
【江啟自身很看不慣貪官汙吏,他在京城的時候,京城的百姓若是有了冤屈,他也會暗中出手幫助,所以有江啟在的時候,當官還是很好混的,尤其是到了後期他掌權越多,吏治就越清明。】
皇宮裡,皇帝想了想,如果江啟真的是天幕中所說的那樣很崇敬他的話,說不定他還真的會像是天幕裡那樣,當然崇敬是一方麵,也得要江啟本身有能力才行。
但是他實在想象不到自己怎麼會給人升官升得那麼快,這個人在這期間到底是做了什麼?
就算天幕說他如何對江啟好,但皇帝也依舊對江啟很是警惕,他不相信自己能那麼信任一個人。
天幕上在說完大乾朝之後,就已經在繼續說其他的了。
而現實中關於這些的影響還在繼續,江家吳氏樂嗬嗬的說道:“這江大人可真是太出息了,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孩子能這麼厲害。”
江老大也在附和著說話,“那可是十三歲的狀元,說起來,好像也還沒聽說過有這麼一個人。大壯你之前在學堂讀書的時候有聽說過這個江大人嗎?”
全家都是村裡的,平日裡不怎麼出去,消息不靈通。
但大壯先前是在鎮上讀書,都是讀書人,指不定這方麵的消息會聽說過一些。
大壯搖搖頭:“沒聽說過,可能人家還沒開始考吧。”要是有這麼一個厲害的人,他們夫子肯定會說起。
像是這種人物,名聲的傳播可不會受地域的限製,否管是哪裡人,要是能出現,肯定會傳的人儘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