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除了這種私宅之外,工人們的房子都是國家分配的,不存在買賣問題。
比如一個工人從一個城市調動到另外一個城市工作,政府是需要分給他住房的,人們並沒有太多房屋買賣這種概念。
當然,像後街這種原本是農村,但是隨著發展並入縣城的地區,房子基本屬於私房這種類型,私底下也有買賣,而且手續也很簡單,隻要去居委會備注一下就行了。
“對,後街這種地方最好。”
柳葉點頭強調道。
這可是未來的商業街,要是能夠買到一塊地,將來光是地本身的價值就能讓她身家翻上無數倍。
“我幫你問問吧!”魏師母想了一下說道,“說起來,咱們隔壁的幾戶人家,孩子都招工到彆處去了,他們在這邊住的也不多,就不知道願不願意賣!”
華夏人畢竟有故土情節,就算不住,未必就會願意賣。
“魏師母,那你一定要幫我問下,”柳葉眼睛一亮地說道:“價錢方麵都好商量,我一定會讓他們吃虧的。”
“好吧!”
魏師母隻能點頭答應,不過補了一句,“你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人家都已經是工人了,也不會缺錢,用不著賣祖屋。”
“我知道,”柳葉點頭,“如果實在沒有賣的,咱們考慮是不是可以租!”
“不過,”她怕魏師母太實誠,一張口便露底牌了,囑咐道,“您可彆說我們會租,如果知道不賣光租也能得到錢,他們還真的不會賣了。”
“我知道了!”
如果柳葉不說清楚,以魏師母的為人,還真的就和直接和人家這麼說了。
“好了,你們先忙著,我現在就去幫你們打聽!”
眾人休息了一會,又開始忙碌起來,魏師母也不打擾他們,去幫柳葉問租房子的事情。
柳葉手上有五百來塊錢,如果幫服裝廠設計一兩套設計圖,她便有一千多塊錢了,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
如果換算成年收入,妥妥的一年過萬。
萬元戶!
在這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可是一個非常時髦的詞語,萬元戶的多少,在一段時間裡麵,甚至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的標準。
當然,1980年萬元戶還是非常少的,在柳葉身邊甚至還沒有出現。
按照柳葉的估計,縣城裡麵一套二居室估計也就四五百的價錢,這種郊區三百多就能拿下一套。
現在主要大家不願意賣,她可能會多出一些,不過柳葉可不會在意這些,這絕對是非常合算的投資,多出一兩百塊她都不會猶豫。
最關鍵的是,八十年代也是華夏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錢貶值的速度非常快,拿現錢在手上是最愚蠢的行為。
要知道華夏第一批萬元戶其實主要是農民,因為他們手裡有地,政策完全放開後,他們可以種植各種糧食作物,可以發展養殖業,這優勢是城裡人所不具備的。
可是因為眼界和格局不夠,農民們更多的是把錢存起來,窮怕的華夏人,總覺得把現錢放在手裡才是最安心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錯過了後續的發展,最終又變成了比較貧困的人群。
請收藏本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