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帝王陵,就跟宋朝的皇室一樣,寫滿了悲劇】
“啊——”身體不好的宋哲宗趙煦氣得直接吐血暈了過去。
朝廷上亂成一片,而其他位麵的宋朝皇帝也沒好到哪裡去。
“這是誰!”
“是哪個混蛋乾得!”
用頭蓋骨喝酒,還是皇帝的頭蓋骨,結合上下文,宋朝皇帝很快就猜到,一定是他們大宋的某個倒黴皇帝。
其他朝代的皇帝也忍不住憐愛了。
朱元璋搖搖頭: “嘖,這就是隻敢偏安一隅不敢打的下場,如果不是朕,現在大宋朝的皇帝連個祭拜的地方都沒有。”
【宋朝皇帝們不敢打,被遼夏金元輪流按在地上摩擦,生前慫,死後繼續慫】【他們沒有骨氣,在敵人的眼裡也不把他們當回事】
“遼國,西夏,金國已經很強大了,怎麼又來了個元國?”趙禎有些慌,怎麼異族政權沒完沒了。
有主和派大臣立刻提議: “或許可以讓他們自相殘殺,我大宋好坐收漁翁之利?”
主戰派大戰怒罵: “你當他們傻嗎,什麼都聽你的!”
"這是兵書上記載的‘驅狼吞虎’之計,何錯之有!分明是你好戰,不顧百姓安危!"一旦扯上戰爭,主和派就要說什麼民不聊生,說什麼百姓多艱,說什麼“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戰爭隻會帶來戰亂,要讓仁義之軍還大宋萬裡江山”。
嘴上論戰從沒輸過,現實打仗從沒贏過。
【北宋皇帝不敢打,換來的是亡國滅種,皇帝被擄走,三千宗室集體被俘虜。最後徽欽二宗死在金國,中原隻留下衣冠塚。其餘的宗室和大臣抵達金國首府時從三千人銳減到三百多人,死在哪裡都不知道,墳墓有與沒有也沒什麼差彆了。】
“蒼天啊!”
“亡國滅種!亡國滅種!”大臣們哭哭啼啼,顧不得形象在朝堂之下涕淚橫流。
隻死皇帝也就罷了,大不了再來一場黃袍加身,再扶持一位新帝。
俗話說“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隻要國還在,當誰的大臣不是大臣。就算沒有大唐時期的世家,大宋也可以發展新的世家。
可惜,大宋太短命太動亂,完全不給大臣們發展成世家的時間。前後被
少數民族政權犁了一遍又一遍,家族是如此,陵墓也是如此。
【北宋共曆九帝,其中徽欽二宗因為被金人擄走囚死漠北,僅有衣冠塚,其餘七個皇帝以及被追尊為宣祖的趙匡胤、趙光義之父趙弘殷都埋在河南,世稱“七帝八陵”】
"才九個皇帝!"宋神宗趙頊聽到這數據,下意識一數,不對啊,他不就是第六個皇帝嗎!
徽欽二宗是最後兩個亡國之君,那不就是他的孫輩!
趙頊現在的子女還少,第十一子趙佶還沒出生,他還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宋徽宗並不是他的孫輩,就是他兒子。
“這不馬上到我們了嗎?!”大臣們急的顧不上什麼黨爭。火燒眉毛,馬上就要亡國了,急死了!
“變法!必須變!”趙頊看著王安石語氣前所未有的堅定,再看其他大臣還想開口, "不變你們去武職,你們去解決遼金西夏。"
保守黨立刻閉嘴了。
不是要拒絕,都要亡國了不大力改革怎麼能行。但是新法也有許多不適合民間施展的地方,恐怕施展下去效果也不大。
看到帝王此時被盜墓刺激的情緒上頭,保守黨官員沒有直接否決,他們彼此交換一下眼神,決定等實踐過程中再配合,慢慢再看。
【宋朝開始,後妃恢複漢朝製度,單獨起建陵園,是唐朝以後曆代帝王陵中僅有的。】
【而且漢朝的後陵在帝陵前方一側不同,北宋後陵都在帝陵西北,從方位上來說,地位明顯下降。
除此之外,陵園布局、建築雖然和帝陵相似,但是形製更小,規模小過一半,石刻較少。】
皇後們表情微妙的不悅了起來。她們沒有資格參政,在後宮自己的居所,也不用擔心帝王看到自己不高興而不高興。
隻是原以為女人生來就是這樣,地位不如男人,沒想到隻是她們,隻是宋朝,越來越低……已經身為太後的劉娥藏在大袖下的手猛地握緊。
哪怕身為太後,日後百年,她還是要睡入皇陵,睡在比她皇帝夫君小一半的簡陋陵墓裡,享受著什麼都要減半的待遇。
如果她什麼也沒做也就罷了,可是她治理朝政沒費心力嗎?她操心國家大事是隻為了貪圖享受嗎?
劉娥越想越氣,猛地一掌拍在椅背上,拍得劇痛
都沒知覺。
【宋朝初期,陵墓石刻的造型較為粗壯,帶有晚唐遺風;中期,人物造型由粗壯趨於修長,文臣靜雅,武將也是“儒將”;晚期,人物都是修長體態,瑞獸失去了活潑神情,多雕刻祥雲和水波紋圖案,渲染神秘氛圍。】
【唐朝時期,石刻流行雕刻番邦使者和外來動物,宋朝也繼承了下來。但是發展到宋中晚期後,石刻番使已經比不再含有征服、鄙視的意味,變成了平等相處、友好往來的象征。】
有書生解釋: “大宋是文明禮儀之邦,自然要平等往來友好相處。”
周圍的人不說話。前麵天幕剛講完大唐,大家心裡都明白。
有人忍不住羨慕的歎氣: “哎,大唐盛世,真讓人向往啊。”
番邦臣服,哪裡需要交那麼多歲幣。有那麼多錢,自己留著花不好嗎,哎...
大唐那邊,武德昌盛的群臣也在議論紛紛。
他們挑剔地看著天幕上的石刻,指指點點: “這麼瘦竟然是武將,若是兩軍對戰我一隻手都可以把他掄出去!"
“春秋時期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宋朝文武百官都越來越瘦,該不會也是以瘦為美吧?”李靖作為武將,既是世家公子出身不凡,也文采飛揚品行兼優。但絕對不是乾瘦乾瘦的,大唐武將以將軍肚為美,就是門神裡常見的尉遲恭那種形象。
尉遲恭挺著讓武將羨慕的完美將軍肚,揮舞著據說能一隻手把宋將領掄出去的粗壯胳膊,疑惑了: “瘦的跟個筷子似的,哪裡好看了?”
李世民被這形容逗樂了,哈哈大笑,笑完還要誇: “沒錯,還是我大唐武將俊美雄壯!”
武將們矜持挺著肚子,叉著腰顯得更魁梧。
長孫無忌微微一笑: “大唐文官也是善騎射善劍術的。”
李世民從善如流: "沒錯,朕的貞觀群臣文武百官都是最雄壯的!"一碗水端平,很會了。
【宋朝規定,皇帝生前不得營建壽陵,死後七個月內營建陵墓、舉行入葬儀式。因為時間匆忙,工期緊張,往往耗費更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宋哲宗時期,因為他死得倉促,陵墓修建的更為倉促。】
【史料記載,修哲宗的永泰陵,僅搬運石料就需要工匠4600
人,采石27600塊。動用士兵9744人、民夫500人。】
【現存的“永泰陵采石記”碑記載:建陵中僅采石料就用工1萬多人,因病而死300多人,加上其他勞累、事故等因素,死亡人數達到了1700多人。而這些工匠們死後也多無葬身之地,會被棄屍於荒野亂石之中,十分悲慘。】
其實相比於秦漢來說,這個人數已經算是人數很少了。
但不管是多是少,勞苦而死的總是百姓,在史料裡不會記載他們的名字和生平,隻有一行行冰冷的數字,卻意味著一個個的家庭失去了主要勞動力,生活會更加艱難。
“怎麼會,怎麼會這樣……”宋仁宗趙禎心疼極了。
天幕放出了現代發現的罕見的工匠坑,這並不是某個陪葬墓,僅僅隻是一個隨處可見的土坑,就在一處已經殘破不全的宋朝帝王陵的遺址附近。
假如人死之後真有靈魂,那麼工匠生前因為修建帝王陵而死,死後在野外當著孤魂野鬼,一抬頭就看到害死自己的巨大工程,不知道心裡是何感想?
是更加淒苦,覺得自己生來苦命,死後也苦命;還是覺得憑什麼自己要這麼苦,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各個朝代的百姓被工匠的屍骨刺激地哭成一片。
誰不知道服役苦,一不小心就沒命。想到死後還得被拋屍野外、被野狗啃被野鳥啄食,死後都不得安寧,更覺得人生無望。
【當然,這些都沒有宋徽宗的花石綱廢民力】
【我們上學時學花石綱,隻以為是喜歡園林的壽山石。後來我自己查資料才發現,宋徽宗還喜歡古董字畫古董文物,那麼文物從哪裡來?】
【先人的陵墓中。】
【當時的官員為了投其所好,便開始大肆盜墓。】【後來宋徽宗隻有衣冠塚、屍骨不知道被金人扔到哪裡去了,真是活該。】
宋哲宗趙煦此時在太醫的治療下幽幽轉醒。
再次聽到宋徽宗趙佶的名字,趙煦不陌生,那是他的十一弟。
他的身子他自己清楚,大概是好不了多久了。可是自己死後竟然大宋直接在十一弟和十一弟兒子手上亡國,他不能接受。
從天幕之前說起靖康之恥時,趙煦已經有了處理,把趙佶軟禁在了端王府中。
因為剛登基的自己
還處處受到掣肘,尤其是他實施新法受到不少大臣反對,如果趙佶死了,大臣會更有攻擊自己的理由。
隻不過沒想到的是,原來靖康之恥帶來的不僅是活人的災難,還有給死人的災難。
“陛下,保重龍體啊!!!”大臣們喊得真心實意,撕心裂肺!比起亡國之君,他們寧願接受趙煦,就算是接受新法也可以。
“朕,一定保重!”趙煦咬牙撐起身體。
趙煦看著大臣們臉上的慌亂,心裡冷靜下來,甚至還有些冷酷地想:天幕怎麼不把陪葬墓的大臣屍骨也放出來,多放一些,他變法和北上的阻力就會更小一些。
可惜了...…
【南宋皇帝不敢打,不斷地南遷苟活,換來的就是祖宗們的倒黴】
【南宋建立後,有人在杭州市場上發現了一隻水晶注子,後被皇室購買。宋高宗見到注子淚流滿麵。為何,因為他發現這是宋哲宗陵寢中的祭品。】
【天可憐見,宋哲宗算是一群軟骨頭皇帝裡少數敢打的幾個,除了身體不好短命了點,其餘都還好。】
【南宋太常寺少卿方庭碩,去宋陵查看,發現千瘡百孔。宋哲宗的屍骨被拋棄在永泰陵外麵。方庭碩見狀不忍,脫下身上袍服,將趙煦的屍骨包裹起來重新葬入陵墓中。】
趙煦: “噗——”
天幕你聽錯了,朕讓你放陪葬墓大臣的屍骨,不是朕的!趙煦又給氣暈了,大臣們嚎哭地比死了親爹還真誠。
他們聽到了,天幕說宋哲宗除了身體不好其他都還好,陛下可不能死啊,皇室就那麼幾個,誰能保證剩下的親王裡能有比宋哲宗靠譜的。
荊咕放著影視片段,天幕內,是宋人扮相的演員抱著道具白骨在哭。天幕外,是君臣一起對著哭。
帝王陵內一般都有大臣陪葬,皇帝的屍骨都被扔在陵墓外麵了,那其他大臣的屍骨呢?
“沒事沒事,我們在南方,不會的……”南宋高宗朝,趙構還心存僥幸,自己安慰自己,也安慰想要北上收複失地的大臣, “你們也看到了,那蠻夷那麼粗俗無禮,大宋的禮儀之邦不需要與之計較。"
【然而這還沒玩,元朝初年,此陵墓再次遭劫】【南宋南遷後,六任皇帝葬在宋六陵,但是很可惜,一起倒黴】
【南宋滅亡後,西域和尚
楊璉真迦盜掘宋六陵,掐開墓室,拋棄屍骸,還砍下理宗皇室的頭骨用來喝酒。甚至打算把骸骨埋到杭州南宋皇宮內,並且在上麵建造鎮南塔,表示宋人永世不得翻身。】
南宋皇帝齊齊吐血。
“蠻夷欺人太甚!”
趙構臉色慘白,但聽到是宋理宗不是自己,還在強行挽尊: “沒事沒事,這是後人無能,現在還早。"
宋理宗是誰?目前還沒出現,他哪個兒孫的?
兒孫無能,不能怪他,隻要他不是亡國之君就好。
【幸好皇帝沒骨頭但是百姓有,義士唐鈺、林景熙,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宋六陵,用動物屍骨換下皇帝的真骨,把真骨裝入箱子,埋到蘭亭天章寺附近,種下冬青樹作為標記。後來當地人在附近建立“二義祠”,明朝文征明寫得《雙義祠記》裡稱唐鈺、林景熙為“千古之大義士”】
【南宋皇帝們麵對遼金的壓迫,不斷後退,想要用錢買平安,想著一方苟活,隻要壓榨百姓就能掙來歲幣換來自己的榮華富貴。但是他們定然沒想到,他們生前沒受到懲罰,死後受到了】
【隻會求饒的皇帝,連敵人都不當回事】【除了用頭骨喝酒,據說還有更過分的,當尿壺什麼的,說出來不雅觀,就不刺激大家了】
趙昀此時還不知道天幕中說得“宋理宗”是自己,因為“理”是他的廟號,來源於他推崇程朱理學。
他不知道自己死後的倒黴,也不知道自己未來大權被奪,此時正在聽權相史彌遠的訓斥。趙昀,原名趙與莒,先被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後又被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
原本是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到他這一代已經遠離權力中心,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平民。但是先帝宋寧宗死後,宰相史彌遠矯詔廢太子趙弘,立貴誠——就是被不斷改名字的趙昀。
他連自己的名字都做不了主,在其他權力方麵,更做不得主。
等他死了..
等他死了就好了..
趙昀乖巧聽著名義上是自己臣子的丞相說教著,一句話不反抗,隻在眼底閃過一絲陰霾。等他大權在握,一定不會當天幕上那種頭蓋骨被人當酒壺的窩囊皇帝!
【宋帝王陵被輪番盜了最少三波】
【第一波是金國元帥粘罕,率軍進入河
南後就盯上了北宋八陵。但當時他沒有動手,派兵盯住,等宋廷南渡後,立刻下令發掘宋陵。把宋哲宗屍骨拖出來就是他乾得。】
【第二波是靖康之恥後,被金人擁立的傀儡皇帝劉豫,劉豫本是宋人,投降金人後反過來迫害宋人,盜儘北宋鞏義八陵。】
【楊璉真迦還不算第三波,因為他盜竊的是南宋六帝墓。南北帝王陵都被盜了,充分說明長江天險也沒什麼用】
【真正的第三波是南宋亡國後,元朝為了避免漢人思念宋朝,下令禁止宋朝皇陵周圍居住往來,並且大肆毀壞和萬馬踩踏,把地麵建築幾乎毀壞成一片荒地】
一直當透明人旁聽的忽必烈摸摸鼻子。
嗯不能怪他們,他們蒙古人對自己的陵墓也是萬馬踏平,又省事又不會浪費寶物,這不挺好。
至於政治目的,嗯……
他不承認就是沒有。
【一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才下令幫宋朝皇帝收斂屍骨,宋理宗的頭骨才得以回到自己的墓中,宋六陵才重新得到修整厚葬】
朱元璋聽到元朝還有些無語。
前麵兩個朝代簡直是兩個極端,宋朝主打一個重文抑武,能打也不打慫到窩裡去;元朝主打一個沒文化,能用武力解決就不用腦子解決。
最後一個偏安一隅,一直苟延殘喘;一個不到百年,徹底崩塌,從草原來又被趕回草原去。好像就是來中原過個癮……
想起元朝,朱元璋更想吐槽了。尤其是人名,沒文化的好聽的名字都懶得取。
宋濂和王禕剛修完《元史》遞上來的時候,朱元璋看得想砍人,因為人名大量重合。開國丞相叫脫脫,亡國丞相也叫脫脫,還有大量的脫脫,帖木兒等等。
還有大量的長名字,比如元仁宗,名字叫孛兒隻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兩個皇後,一個叫弘吉剌·阿納失失裡,一個叫答裡麻·失裡,兒子叫孛兒隻斤·碩德八剌、孛兒隻斤·吾都斯不花,女兒叫孛兒隻斤·闊闊倫.…
看完之後隻記得滿腦子的“孛兒隻斤”姓,名是一個都沒記住。
朱元璋:還是他聰明,給子孫後輩輩分名字都取好了,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排,一看就知道是大明朱家的,又有文化又有身份,妙哉!
他不知道,修《明史》的大臣
同樣痛恨大明朱家的名字.…
【在清朝末年,尤其是八國聯軍侵華後,外國的資本家收藏家高價收購文物,又刺激了盜墓賊引發國內的有嚴重盜墓風氣,然後是第五波.…】
【到現在,修整也沒用了。】
剛剛被朱元璋修陵墓治愈了一下的宋朝皇帝們再次要哭了。
因為荊咕直接放出了宋朝帝王陵現代的場景,荒廢的野外,如果不是勉強有一尊石刻殘留,有幾棵樹,哪裡看得出是帝王陵。
連普通老百姓的陵墓都不如。
朱元璋都憐愛了: “想不到後世更慘,朕老家的祖墳上樹都比這多。”
【趙構還得感謝金人】
【如果不是金人把徽欽二宗和三千宗室大臣全部擄走,他這個皇九子怎麼也輪不到他當皇帝】
【所以後來南宋大臣提議要去北方把徽欽二宗接回來時,趙構死都不答應,並且開始在女人身上做文章,那便是用後妃遊街的事情來提醒眾人,你的家眷你的子女已經被金人侮辱了,你把她們接回來怎麼辦?】
【南宋時期開始打理提倡程朱理學,提倡守貞守寡不許改嫁。本質上,依然是為了鞏固皇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階級觀念,夫妻同樣是一種階級,把外部矛盾轉移到內部矛盾,就沒人再去關注他屁股底下的皇位了。】
【讓男人隻顧著盯著女人的身子清不清白,就沒人去在意敵人危不危險,真是好絕妙一招棋】
【我們可以看到,南宋在麵臨那麼大的外部危機時,內部危機更嚴重,黨爭爭得你死我活,文臣被折騰的死去活來】
【皇帝又好到哪裡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