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四大發明與工業革命5(2 / 2)

匠人能怎麼樣,怎麼鬥得過貴人,還不是任人擺布,要麼賣力氣,要麼賣命。

不止後世,在墨家尚存的秦朝,墨家人同樣沉默了。

如果不是天幕出現,表現出對墨家的重視,恐怕他們也會淪落成為工具人。

墨家曾經也是顯學,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政治訴求,有自己一呼百應的首領和遍布天下的門人。

但是墨子去世後先是墨家內部的分裂,隨後是各國的戰爭,死傷無數之後,一統天下的秦朝更重視法家,楚墨和齊墨根本不願意為秦始皇效力,也讓剩下的秦墨淪為帝王的工匠。

墨家巨子感激地看向天幕:還好有

天幕,

重新喚起了始皇帝對墨家的重視,

剩下的楚墨和齊墨也想開了,紛紛彙聚鹹陽,才讓墨家重新興盛起來。

【無論是指南針還是陀螺儀,帶給西方翻天覆地的巨大改變。】

【不斷優化後的指南針,讓西方走向了大航海時代。】

曾經的西方海船,走不出太遠。

後來西方開啟大航海時代,依賴的航海技術幾乎全部來自海外:從華夏傳入的指南針,從□□的獨杆三角帆船發展而來的大三角帆技術等等。

再加上當時的歐洲皇室對東方的絲綢、香料、瓷器的渴望作為動力,歐洲國家相繼邁出了勇敢的一步。

可以說,是華夏的科技和吸引力,促進了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也促成了麥哲倫的環球航行。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歐洲各國航海家紛紛借著指南針的便利,不斷探險,開辟海上新航路。

他們發現了新大陸,打開了世界市場,建立了殖民地,並且,找到了曾經向往已久的東方寶地——華夏!

.

“竟然是用我們發明的指南針來找到我們的位置!”沒什麼存在感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這個時候坐不住了。

天幕明明白白說過,在他在位期間,西方進入大航海時代,並且兵臨沿海,占據了大明的地盤。

他現在也顧不上修道了,躺平也躺不下去了,大明本就有不少傳教士,就怕傳教士也看到天幕,知道他不理朝政裡應外合把大明提前滅了,這樣自己就成了大明的罪人。

他隻是想偷懶,想躲開那些煩人的大臣,不是想當亡國之君!

“還好,不是大明的海圖流傳出去。”朱翊鈞這時候還心存僥幸。

首輔申時行立刻道:“陛下,海外有高產糧食,還有大量的金銀礦產和寶藏,大明既然本就有指南針、平衡儀和寶船,大明應該先發製人!”

朱翊鈞根本不是一個勤勉的皇帝,壓根不想多事,猶猶豫豫拿祖宗之法說事:“高祖有規矩,不可大興征伐。而且鄭和下西洋太耗費國庫……”

吏部尚書楊巍是個炮筒子,他直接對懟道:“是是是,我們不出兵,等人家打到家門口再割地賠款,那時就不耗費國庫?陛下你是打算用你的私庫賠款嗎?”

朱翊鈞瞬間一個激靈。

開什麼玩笑,他的私庫煉丹都不夠,賠什麼賠!

“嗯,那就先籌備起來吧。”朱翊鈞立刻改口,反正是戶部撥款,是官員出海,也不要他管什麼事。

一群大臣們彼此對視一眼,都有些無奈。

雖然在天幕的刺激下皇上來上朝了,目前看來也沒好到哪裡去,天幕怎麼不再來狠一點的刺激?

【再往後,指南針離不開萬向支架,這個一度被華夏人遺忘的平衡環,開始迅速發展,甚至開始取代指南針】

【19世紀中葉,經曆過工業革命後,西方進入了“蒸汽時代”。

西方的船隻鳥槍換大炮,發明了以蒸汽機驅動的輪船

,同時鋼鐵也大量作為造船材料。】

天幕放出了對比圖。

在宋朝時期,華夏的海船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到大明鄭和下西洋時,鄭和的大明寶船同樣是高大威武,遠遠超過西方同時代的海船。

但是,西方迎來了工業革命。

瓦特看著家中水壺燒水,水蒸氣把水壺的蓋子推起來,詢問祖母:“為什麼水蒸氣會把水壺蓋子頂起來?”

祖母道:“因為水開了。”

瓦特:“那為什麼水開了就有水蒸氣?水蒸氣又為什麼可以把水壺蓋子頂起來?”

祖母不耐煩了:“哪裡有那麼多為什麼,去把水裝好。”

瓦特卻還在喋喋不休:“水蒸氣可以推動水壺蓋子,是否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又是否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祖母開始催促他乾活,瓦特卻著迷了一般,不斷地思考著。

這個問題從瓦特的童年,一直持續到長大成人。

他不斷地研究,開始沉迷於觀察水壺燒水,觀察水被燒開時期變化,並且將之應用在自己的實驗中。

最終,瓦特在修理一台牛考門蒸汽機時,對這種機器發生了興趣,聯想起自己看到的現象,開始做出自己的改進。

1769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

1782年,瓦特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製工作。

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然後,英國當時煤炭業發達,迅速開始將蒸汽機運用在輪船和火車上,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畫麵一轉,出現了長長的火車。

火車的車頭裡,工人用鐵鍬鏟著大量的煤炭投入鍋爐,不斷燒著熱水,然後通過燒鍋爐產生的蒸汽作為火車的動力。

火車的煙囪冒出蒸汽,“嗚嗚嗚——”,拉著長長的汽笛,轟隆隆開走了。

長長的車身看起來像是一條黑色的鋼鐵巨龍,一下子載著西方的文明來了一個飛速前進。

在陸地上,有火車。

在海洋裡,有蒸汽輪船。

同樣的巨大鍋爐,同樣的大量煤炭投入,同樣的蒸汽。

巨大的鋼鐵輪船“嗚嗚嗚”叫著,開啟了它的加速航行,英國第一個進入“汽船時代”,也開始了它進入“日不落帝國”的序幕。

.

“原來水壺燒水也有這樣大的道理!”

民間,同樣在燒水的工匠看到瓦特小時候的提問思考,和長大後的改進蒸汽機,受到了巨大的啟發。

工匠忍不住看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以後孩子的童言童語也要認真對待一下?

“熱水的水蒸氣竟然可以代替船夫開船?”

家裡人不懂什麼動力,但是能看得懂有了煤炭,那些船員不需要船槳也能開船,也不需要船帆。

妻子看著天幕裡黑漆漆的煤炭嘀咕:“天幕上

的煤炭不就是石炭嗎,我還嫌它燒起來有氣味,原來有這麼大的作用。”

工匠摸了摸下巴,也開始思考:“這煤炭為什麼燒起來會有奇怪的氣味?會不會也有什麼用處我們沒發現?”

.

在朝堂之上,君臣們正在熱議。

“這石炭我大明也有啊!”

“西方可以發明蒸汽機,我大明也可以!”

“工匠果然得重視,那船,那車的速度真是太快了!假如運送的是軍隊……”

雖然話沒說完,但是所有人都能明白未儘之言。

朱棣作為一位能征善戰的皇帝,第一次感受到了危機。

“召集天下優秀工匠,研製這蒸汽機!”

朱高熾欲言又止,朱棣瞪兒子:“這時候你還舍不得錢?”

朱高熾搖頭:“兒臣的意思是,聽天幕的意思,那瓦特是改良蒸汽機,也就是說,在瓦特之前,西方已經有了蒸汽機。我們不如派人去西方搶,不是,買一些機械和書籍回來學習。”

朱棣摸摸下巴,看著胖兒子的眼神意味深長起來。

好小子,釜底抽薪啊,什麼買,不就是想挖牆腳,機械,書籍,大明需要,西方的科技人才,同樣需要!

“準!”

說完,朱棣想起剛出海的鄭和:“天幕提到過工匠的重要性,還說過成吉思汗搶的工匠很有作用,不知道鄭和懂不懂融會貫通一下,也給朕帶來點驚喜?”

鄭和的船舶正好靠岸補給,看著天幕,被蒸汽船深深的震撼了。

“大明要是有這船多好,我們估計好快就一個來回了。”他的心腹說道。

鄭和也想到了這裡,但是轉念一想,天幕說過西方工業革命是在清朝,離大明還遠著,想搶都沒地方搶。

但是他又想到了裡麵的工匠,與朱棣想到了一起。

“工匠果然很重要。”

鄭和對左右心腹道,“待日後我們去不同地方,帶一些大明沒有的工匠,陛下想必很喜歡。”

心腹們激動道:“對,沒準大明可以先有蒸汽船!”

若是有了那蒸汽船,豈不是可以早去早回!

出海瀟灑,回家享受,想想都美~

帶著這樣的期待,船員們再上船時,熱情都高漲了許多,一個個吆喝著要去各地搶工匠,想提前擁有蒸汽船。

【蒸汽輪船的優勢是速度翻了許多倍,一日千裡。但是對傳統的磁性羅盤也有影響,因為靠近鋼鐵,磁性羅盤的指南性不可靠了。所以,他們又開始使用水羅盤,在羅盤內灌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體,可以減少外界震動對磁針的影響。】

【再後來,人們發現了更好的替代品,那就是陀螺儀。】

1907年美國人斯派瑞在一艘船上裝上了陀螺儀,並且於1911年申報了專利。

1921年,斯派瑞生產了依靠陀螺儀的自動掌握輪船行駛方向的控製裝置,隨後,又利用陀螺的定向性製成了減

輕船舶顛簸的穩定器。

1908年,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隨後德國的海軍在最早的潛水艇上和裝甲軍艇上裝上了這種儀表。

【前麵說過,陀螺儀的先身就是平衡環。】

【再讓我們看看,發明了平衡環的華夏,在用平衡環乾什麼。】

【清朝乾隆年間,民間已經有了大量的平衡裝置,香球、球燈、銀袋、滾球和香籃等等。被作為日月的象征用於每年舞龍隊伍中,放在翻動的龍之前。】

華夏的平衡儀一開始發明之後,是作為被中香爐,熏香作閨房之樂使用;

到後麵逐漸普及後,用在走馬燈、滾燈上,節日時期增添節日趣味,給工匠賺點辛苦費。

清朝時期,民間已經有了大量的平衡裝置。

但是清朝錯過了工業革命,對工匠的態度依然是一如既往,於是平衡儀的用處依然沒有改變。

在喜慶的節日裡,人們載歌載舞,舞龍或者舞獅。

長長的舞龍前麵,有人高高舉著會滾動的繡球,作為日月的象征,不論繡球怎麼滾動,始終保持著平衡。

除了舞龍舞獅時候,還有更多的用處,做香球、球燈、銀袋、香籃等等。

用處很多,但都隻屬於娛樂之作。

.

弘曆有些臉紅。

因為他也曾經去看過這樣的舞龍,還大肆表揚,興起了更昌盛的風氣。

嗯,不是他不重視工匠,他也不知道那滾燈繡球什麼的裡麵有那麼重要的平衡環。

弘曆自我安慰一番,下令召集工匠研究平衡環與武器如何結合,被文武百官一陣吹捧,瞬間覺得自己又可以了。

【現如今,我們有了電子指南針,可以更精準的辨彆方位。】

手機上的指南針幾乎是必備軟件,而且可以精確到具體的多少多少度。

南173°,東南146°,西南208°……

【陀螺儀在後麵被發揚光大,各種高科技如今都離不開它。】

【在公元9世紀,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在發展了新的平衡環原理,即由外而內施用動力,而不是由內而外地穩定中央物件,從而構成了那種西方的發明,即萬向接頭。正是這個發明導致當今汽車的自動動力傳送。】

從蒸汽時代的汽船開始,陀螺儀一直在不斷地進化,被應用在了方方麵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與美國先後把陀螺儀用在飛機上,作為飛機傾斜與轉彎德指示。

1929年,美國人多裡特開始應用無線電、陀螺水平儀、航向陀螺儀來控製飛行。

1931年,美國人鮑格斯靠著陀螺儀定位,完成飛機盲目著陸,使在夜間與有雲霧的天氣下航行與降落成為可能。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把陀螺儀安裝到導彈上來控製導彈的飛行,讓導彈的精準度大幅度上升。

.

天幕

已經出現過很多次“德國”

和“美國”

每一次,都帶著先進的軍事武器,每一次,軍事武器裡都有華夏的影子。

“我們自己明明有這些技術,為什麼自己沒應用上?”

沈括發出遺憾地感慨。

他因為喜愛各種技術會親自去記錄,可是還有大量的厲害工匠的厲害技術,沒有被記錄下來,也不被重視,就這麼遺失在曆史長河中。

隻要一想到失傳了,沈括比工匠還心痛!

再一想到這些失傳的技術,在本國不受重視,在海外卻被人重視和研究,然後搖身一變,成為了更厲害的武器,再用來攻打華夏!

沈括氣得大罵:“眼瞎啊!”

寶藏就在眼前看不到,皇帝都在乾什麼!

【到了現代,陀螺儀的應用越來越廣。】

【除了用於航母、航空、航天、潛水艇與火箭導航外,還大量用於坦克與火炮的穩定,攻擊魚雷與導彈的定向,車輛特彆是單軌車輛的穩定,工作平台與測量儀器的穩定等等方麵。】

【在日常生活方麵,陀螺儀被應用於攝像平台的穩定,以保證攝得影像的質量。】

越往後,看著花樣百出的陀螺儀,古人幾乎完全看不出平衡環的影子。

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平衡環的可使用性不僅僅是作為玩樂,還有軍事武器。

這也啟發了天幕下眾多古代工匠。

平衡環並不難,許多厲害的工匠原本就會,不會的看一下天幕放出的香囊結構也差不多能揣摩出來。

但是華夏古代的工匠,或者說是閉塞的小農經濟的一個重要缺點,便是以經驗為主,並不會深究其中的科學原理。

直到天幕放出的種種科技成果,讓他們打開眼界的同時,思維方式開始漸漸轉變。

【平衡環是兩千多年以前華夏的發明,在不斷地演變之後,在現在依然被派上許多用場。隨著智能機器人的不斷升級,各種高端科技領域的發展,將來還會有更多的用場。】

【指南針看似已經退下曆史的舞台,但是仍然在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不可磨滅。】

【現在海上輪船已經有了無線電導航、雷達導航和衛星導航,精度精確到米,但是輪船上依然會配備一個傳統羅盤。】

天幕放出現代的輪船,高科技的顯示屏才是真正的導航係統,但是依然會有一個看起來像是裝飾品的傳統羅盤。

也可以說,它的確是裝飾品,紀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象征著海船的發展史。

【這個羅盤不再用於指引航海的方向,而是指引我們曆史的方向。】

【它從哪裡來,我們從哪裡來。】

【我們的曆史在哪裡,民族的根就在哪裡,永遠不會遺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