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章 四大發明與工業革命10(2 / 2)

【有了北鬥,華夏終於再也不用擔心衛星被切斷後海外的華夏人無法回家,終於可以獨立行走;

但是我們依然沒有滿足,我們提出了衛星星鏈。】

【2018年,華夏的全球衛星星座通信係統誕生,該通信係統由數百顆低軌衛星組成,以星間鏈路實現衛星空間組網,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發射星座首顆星,並且預計於2023年建設骨乾星座係統。】

【該全球衛星星座通信係統,名為——“鴻雁”!】

“天上的星星可以為人指引方向,北鬥這個名字起得好。”李淳風站在高台之上,手裡甩著拂塵,一幅遺世而獨立的飄然之姿。

“星座係統,原來人也可以建立可為人所用的星座嗎?那這天上的星座,會不會也是彆人放置的?”

他的徒弟聽著師父越來越出神的呢喃,忍不住問道:“師父,那會是誰放的?”

“或許是羲和,或許是帝俊,或許是東皇太一……”

李淳風看著天幕,眼神卻已經穿過天幕看向了更遙遠的時空。

他喃喃低語:“也或許,是更古老的老祖宗們。”

【公元前100年,蘇武在北海牧羊,想要給大漢傳信也無可奈何;】

【公元1993年,“銀河號”在公海被美國切斷信號,想要向華夏求救也傳信無門;】

【公元2018年,“鴻雁”星鏈計劃將在太空建立自己的衛星係統,鴻雁傳音,星座通南北,全世界再也不會有華夏人無法回家!】

無數正在海外、或者正在西域的百姓、商人,此時齊齊看著這一幕眼裡淚光閃爍。

他們大多都是為了生計,不得不遠走他鄉,在沙漠、在海上冒險。

有時候,為了不迷路不得不跟隨著其他商隊,不得不聽從外邦人的指揮,還是可能被人欺騙,被人拐賣。

假如他們也有這麼精確的導航,是不是自己一個人也能在陌生的地方找到回家的路,再也不用擔心被拐賣,擔心回不了家?

他們有的看著坑錢的帶路人,有的看著答應帶路卻讓他們做牛做馬的商隊,有的看著手上不斷旋轉根本不停下來的指南針,此時心裡一個念頭達到了共鳴:

“如果我們也有就好了……”

【我們華夏有“四大發明”,也有“四大名著”】

【更有與四大名著相關的科技發明。】

吳承恩在《西遊記》裡寫出的大聖,成為了華夏人的童年回憶。

對於大聖被關進了煉丹爐的那一幕,印象深刻,荊咕小時候沒少真情實意為大聖

委屈。

好在,

█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還因此獲益。

——“你把俺老孫關在煉丹爐又有何用,俺老孫煉成了火眼金睛!”

兩眼射出長長金光的猴子在天庭大鬨天宮,在天幕上騰雲駕霧。

它猛地再一跳,身形從天上落到了地上,落到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變成了火箭上托舉的一顆衛星“悟空號”。

2015年12月17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它也是華夏首顆空間天文衛星。

“悟空是世界上迄今為止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優的空間探測器!它能觀測能段是國際空間站阿爾法磁譜儀的10倍,能量分辨率比國際同類探測器高3倍以上。”

裡的“悟空”火眼金睛,能分辨妖魔鬼怪,“悟空號”同樣不一般。

包含塑閃列陣探測器、矽列陣探測器、BGO能量器和中子探測器四個子栽荷,能探測高能粒子的能量、方向和電荷,並具備鑒彆粒子的本領,有可能探測暗物質粒子的存在。

“呔!妖精!拿命來!”

“俺老孫來也——”

當悟空號發射進入太空,再次開始在宇宙翻滾,射出自己眼裡的金光,在宇宙之間探測——

“讓俺老孫看看有哪個小妖怪——”

.

吳承恩大笑:“哈哈哈哈,好!好一個悟空號!”

他的悟空,不但傳到後世,還傳到了天上,傳到了宇宙!

【前麵我曾經說過,張衡是鄧綏朝代“三聖同朝”的科聖,在現代,他還是一顆衛星的名字。】

【張衡是古代罕見的文理全才,不僅研究出了候風地動儀、渾天儀,還是著名的“漢賦四大家”,文采飛揚,有《一京賦》傳世——《東京賦》和《南京賦》,還有表達田園生活向往的《歸天賦》和《思玄賦》。】

2018年2月2日順利升空的電磁監測實驗衛星“張衡一號”,就是用於地球物理場探測和研究,通過監測全球空間電磁場、電離層等離子體、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現象,來研究地震電磁電離層信息,為華夏構建天空地一體化地震立體監測體係。

科學家表示:“以‘張衡一號’,命名電磁檢測試驗衛星,主要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科技代表人物張衡在地震觀測方麵做出的傑出貢獻,傳承以張衡為代表的華夏古代科學家群體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內置、”

【很可惜,因為古人對地動儀這些科技產品根本不在意,而且東漢處於一個對迷信讖緯到了扭曲的地步,對科學更不重視。在史學家曆史資料中更多地記載地動儀的外觀,張衡的候風地動儀其實沒有留下實物。

現在的地動儀是考古學家王振鐸在1951年設計的,關於張衡的候風地動儀到底是因為什麼原理,我們至今不知。】

張衡研發地動儀,也是與時代背景有關。

東漢時期,華夏地震頻發,自公元126年起,身

為太史令的張衡便開始收集全國各地地震的情況與信息。

因為張衡擅長並且喜歡鑽研,經過六年的試驗與研究,張衡於公元132年發明了人類文明史上首台檢測地震方位的儀器——候風地動儀,比歐洲整整早了1700餘年。

據史料記載,張衡的地動儀較為靈敏且準確。

公元138年,陝西發生了大地震,與此同時,遠在洛陽的侯風地動儀上的龍恰好吐出銅丸,且龍的位置便是陝西所在的西北方向。

所以,侯風地動儀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台檢測地震的儀器,也是古代偉大科技發明之一。

但是考古團隊至今沒有發現任何與地動儀相關的文物,在史書上多方位記載過的候風地動儀仿佛僅存在於史書之中。因此,海內外都有不少專家學者紛紛質疑地動儀的真實性。

為了佐證地動儀的功效,1951年,文物局博物館處長王振鐸按照1:10的比例完美複原了張衡的直杆地動儀模型,其中參考了《後漢書》裡對候風地動儀描繪的外觀,並且參考了英國地震學家米爾恩於1883年發布的“懸垂擺”

原理,最後用直立杆原理代替了懸垂擺原理。

在當時,這一成果震驚了海內外,張衡地動儀還登上了人民畫報,被編入了曆史教科書,一時間成為華夏人的驕傲。

【但是很遺憾的是,王振鐸的張衡地動儀是有缺陷的,後來被歐美日本等學者研究推算發現數據不準確,並且日本複製之後發現龍口裡麵的銅球無法準時降落在正確的方位,哪怕是華夏自己的科學院院士也質疑直立杆原理不可靠,連帶著開始質疑張衡地動儀。】

【所以到現在,張衡地動儀已經被移出了教科書。】

【雖然我們的天上有了“張衡一號”

衛星,但我多麼希望,地下也能出土一個真正的張衡候風地動儀,能夠向全世界驕傲的證明,我們華夏的候風地動儀才是全世界第一個地震監測儀器!】

鄧綏比張衡還著急:“竟然失傳了,這怎麼能行!”

她執政期間三聖同朝,“紙聖”蔡倫造紙術到後世演變出那麼多的造紙法,還因為造紙術推進了印刷術和書籍文化的發展。

“字聖”許慎的《說文解字》千年流傳,已經被印刷了許多個版本,天幕也多有引用,說明後世同樣在使用。

這一切都是本就喜愛文學的鄧綏想要看到,並且高興看到的。

唯獨張衡,雖然被評為“科聖”,但是最主要的發明物竟然失傳了,鄧綏心痛的好像自己執政功績被人埋沒了一般。

鄧綏吩咐有些呆愣的張衡:“平子,你多造一些,讓民間流傳下去,等百年之後陪葬下去,慎陵也要陪葬。”

她算是看明白了,民間普及的東西才更有機會流傳到後世,若是因為珍貴束之高閣,反而越發容易失傳。

不論是戰亂,還是改朝換代,亂軍闖入宮中能搶到手中珍藏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就怕搶奪之中直接毀壞,甚至是隻看中儀器裡麵珍貴的黃金珠寶為了方便帶走

而故意拆卸,隻要一想到這個結果,鄧綏就心痛。

張衡反應過來,拱手鄭重回應:“諾。”

其他大臣擠眉弄眼一番,各自有了思量。

張衡的候風地動儀失傳了都能被後世這麼重視,那他們日後陵墓裡被發掘出候風地動儀豈不是直接揚名?

自己研究不出來,借著彆人的成果來揚名,也不是不可以嘛。

反正都要被盜墓,盜也要被盜的值得。

漢臣們想開了,甚至開始想得更多,千方百計思考自己有沒有什麼後世可能重視的寶貝,一起帶到墓裡等待著千年之後的名揚萬裡。

很快,天幕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徐霞客是明朝人,是華夏少有的地理學家,旅行家,花費30年時間,走遍了華夏的山山水水,寫了長達6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是徐霞客生前記錄的旅行考察內容,包括《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浙遊日記》等,在徐霞客去世後,被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地理和文化資料。】

【徐霞客出身優渥,但並不喜科舉,也不喜歡功名利祿,在他的遊記裡很並沒有記錄什麼宏偉抱負,是純粹的審美和熱愛,哪怕是遇到危險,依然是舒緩愜意,帶著文人詩意的語言,讓人更能感受風景和文字的美。】

此時還是隋朝大臣的裴矩摸了摸胡須,疑惑又期待:“老夫的《西域圖記》難道沒有流傳到後世?”

隋朝統一南北後,準備經營西域,裴矩眼見朝廷對西域了解不足,於是采訪了諸多西域諸國的商人,根據對方的口述記錄下山川地理和民俗風情,自己編寫一本《西域圖記》,並且獻給當時的皇帝楊廣。

楊廣對此書頗為喜愛,裴矩也深受器重。

這讓裴矩還是有些自信的,覺得自己的《西域圖記》寫得不錯,可是天幕怎麼不誇誇自己?難道是後麵的大唐皇帝不喜歡?

裴矩眼神微微閃爍。

要不,自己帶著書去投奔大唐皇帝,不為榮華富貴,主要是為了讓自己的《西域圖記》流傳下去……

.

大唐時期,已經取經回來的玄奘正在大雁塔裡翻譯經文,但是天幕出來的時候,玄奘同樣會出來欣賞。

此時,在他身邊的小沙彌羨慕徐霞客的書籍傳世,崇敬的看著玄奘法師,提議道:“玄奘法師,你也可以寫遊記。”

玄奘笑道:“我已經在寫了。”

他不僅僅是在翻譯佛經,也在把自己入印的旅途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隻是不知道是否能傳到後世。

.

金代元初時期,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龍門派的創始人和王重陽的繼承者丘處機,此時正行走在前往西域的路上。

因為成吉思汗殺戮過盛,丘處機以74歲高齡遠赴西域,打算勸說成吉思汗止殺愛民。

此次西行,不看好的人太多太多。

丘處機已經74歲,許多外人認為,他要麼直接死在去西域的路上,要麼死在成吉思汗的刀下,要麼死在返程的路上。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儘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所以丘處機率領18名弟子,從山東萊州出發,一起踏上了不知道成敗與否的西行路。

他的弟子李誌常看著天幕,笑嘻嘻一邊給師父遞水一邊說道:“師父,不如把這次西行也寫成書吧。”

“能不能活著回去都兩說,還寫書呢。”丘處機喘著氣,喝了水好了點,又招呼大家先停下來休息一下,自己有些扛不住了。

“那就活下來回去寫!”李誌常還年輕,比較樂觀,已經開始設想,“師父你叫‘長春子’,咱們又是西行,以後我給師父寫書,就叫《長春真人西遊記》!”

李誌常不僅說到,也做到了。

丘處機兩年後才抵達西域大雪山,見到並且成功地勸說了成吉思汗,帶著弟子們得以全身而退。

回到北京後,丘處機和全真道得到了成吉思汗的重視,全真道得以在全國發展壯大。

西行13年後,丘處機才以87歲高齡殯於北京白雲觀丘祖殿,元世祖至元六年,被追封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加封為“長春全德神化明應真君”,後世稱為“長春真人”。

【到了現代,我們有了“徐霞客艦”!】

天幕放出一艘巨大到屏幕幾乎容納不下的艦艇,乳白色的身形在天幕上與藍天白雲融為一體,仿佛是天上的天舟。

在徐霞客停泊在港口時,旁邊有普通的貨船和行人,對比之下,貨船比烏篷船與海運樓船的差彆還要巨大,行人仿佛成了小螞蟻。

當鏡頭拉近,能看到那些行人正在搬運生活物資到船上,能看到他們都是高大強壯的水手,並不瘦小。

這麼一對比,越發感覺到“徐霞客艦”的巨大。

.

“徐霞客艦”是華夏少數以古人名字命名的艦艇,是一艘生活訓練綜合保障艦,為構建華夏海外保障體係貢獻獨特的力量。

它極為宏偉,排水量約23000噸,最多可容納2500人在外海生活三周,最大航速不低於18節,自給力30天,當承擔海外大規模撤僑時,還可以扮演超大型航海實習艦。

它是航母遼寧艦艦員提供後勤保障,是國產航母遼寧艦的配套艦艇,可以用於艦員、飛行員、航空機務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居住、飲食等生活保障,被戲稱為“遼寧艦”的“奶.媽”。

因為主要用於保障生活,所以“徐霞客號”上有超市,籃球場,橡膠跑道,還有科研實驗室可以用於科研。無論是在上麵居住飲食還是做實驗研究完全不會感到局促。

但這並不意味著它隻能輔助當後勤。

“徐霞客”號還裝備了2座火箭發射器,2座57毫米雙聯艦炮,2座30毫米雙聯艦炮。

作為專職的生活訓練綜合保障艦,“徐霞客號”不僅有著異常強大的

綜合保障能力,同樣有強大的自衛戰鬥能力,為航母的培訓與提升戰鬥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被戲稱為“史上最強奶/媽”

.

徐霞客本人哭笑不得。

剛開始被讚賞,被後世以這樣的方式紀念,是很驕傲,想到家族擔心自己的親人會因為天幕放下擔憂,也放下了牽掛。

但是再到聽到“史上最強奶/媽”

,徐霞客感覺怪怪的,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個“奶.媽”。

他正與一些當地人在江邊烹飪,當地人羨慕的說:“這個奶。媽真厲害,又大又能打。”

徐霞客嗬嗬:“是啊。”

不是他,絕對不承認是他!

.

“這竟然還隻是輔助!”劉徹垂涎欲滴,“你們當輔助,給大漢當主力艦多好!”

劉徹自從聽到後世的“海上絲綢之路”,一直在打海上貿易的主意,但是大漢的船舶沒那麼發達,他連訓練水師都得先修水池訓練樓船舟師。他不是不開明,實在是生產力跟不上。

現在大漢的工匠還在叮叮當當研究海船,天幕一下子放出如此巨大的艦艇,讓工匠們看得眼熱,讓帝王看得恨不得一步登天,跳過樓船舟師直接跳到舉行艦艇。

劉徹碎碎念:後世的孝子孝孫,快把這大船孝敬給老祖宗,老祖宗可需要了!

.

已經有海運的朱棣則是更加野心勃勃:“我大明的寶船要是有這樣的‘奶媽’,早就把周邊藩屬國全打下來了。”

說著,朱棣期待地看向胖兒子商量道:“假如咱們把大明的寶船也打這麼大?”

朱高熾首先潑冷水:“父皇,有這麼多鋼鐵嗎?”

朱棣:“……”

他語氣哀怨:“哎,天幕為何不放一下這些艦艇的造船技術。”

朱高熾懶得潑冷水,放了大明也學不了。

除了需要眾多鋼鐵,還有巨型艦艇的動力,再靠人力隻會更加拖累,除非能先找到天幕提過的蒸汽或者電力。

朱高熾眼裡異彩連連。

難怪天幕說工業革命很重要,錯過了工業革命就是錯過了時代的進步,果然,他們還是得按部就班的來。

首先,煤炭大明也有,燒水他也會,今晚就回去研究蒸汽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