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經此一戰,少林武僧一戰成名。
再厲害的武士刀和倭寇,也敵不過少林武僧手中的木棍。
【裡的“少林十八銅人”雖然有所誇張,但是也是有原型可考。】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頻繁侵犯沿海地區,少林寺組織僧兵到江南抗倭,取得重大勝利。
天啟五年,立“少林觀武碑”,少林寺成為天下武林之宗,在這樣朝廷鼓勵、民間支持的氛圍下,少林寺相繼出現了18位高手。】
十八銅人的原型,是出自少林派的18位武林一流高手——悟須、周友、周參、洪轉、洪紀、洪信、普從、普使、廣按、宗擎、宗想、宗岱、道宗、道法、慶盤、慶餘、同賀、鉉清,他們中的不少人都參與過抗倭戰爭。
除了這十八位武僧,還有其他的著名高手,也會在裡出場過,比如覺遠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禪上人等人。
【所以說“少林十八銅人”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是少林的確有十八高手。】
大唐少林寺的方丈第一反應是:還真有啊!
而一旁剛剛以為“十一個兄弟沒了”的香客立刻精神了。
香客:“我那失散的十七個兄弟在哪裡!”
十三武僧沒有,但是有十八銅人。很好,其中一個名額他定下了,明天就出家!
方丈哭笑不得:“施主你等等!”
大唐現在還沒有武僧高手也沒有十八銅人啊!
細細說來,少林寺參與軍事行動,幫李世民擒拿敵人,是因為打了對方一個出其不意,以有心算無心,根本不是天幕上那樣聲勢浩大。
若真被大軍包圍,彆說設計抓人,敵人一把火少林寺都沒了。
香客聽完方丈講述的故事,摸摸下巴:“有道理。”
“既然沒有,那我現在去,不就成了開宗立派的祖師?”
方丈:“……”
得,全白說了。
但是仔細一想,好像的確是這個道理。
玄奘法師能西行求取真經,他難道就不能到處求取武學秘籍,開啟大唐少林寺的武術傳說?
【在華夏武術中一直有“外家少林,內家武當”的說法,少林餘武當,各有千秋。】
【相傳武當派是張三豐所創,張三豐,本名張全一,又名張君寶,三豐是他的道號,因為不修邊幅又被稱作“邋遢道人”。】
【關於張三豐的生活年代,有說他是宋人,有說是金人,也有說是元人、是明人。這些並不完全屬實,道教並不是起源於張三豐,隻是因為張三豐格外有名,武術應該是與少林寺一樣,是在長期的習武過程中形成的武當武學。】
【明英宗時期,曾賜張三豐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封他為“韜光尚誌真仙”,明世宗贈封為“清虛元妙真君”,說明人是確有其人。】
【說回武當派。】
唐朝時期,開始修建武當山道觀,但是武當派興起是在明朝。
明成祖朱棣登記後,推崇武當道教,調集民工30萬人,用了13年時間,在武當山修建了33處建築群,號稱九宮、八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一岩廟、十一祠、十一亭、三十九橋等,綿延140公裡。
時至今日,武當山紫霄宮正殿梁上依然有大明永樂年間留下的禦駕敕建的字跡。
從這個時候開始,武當的武術門派才開始真正產生。
【同樣是從學習招式套路開始,為什麼明朝的武術沒有淪為單純的表演,出現了眾多武林高手呢?】
【因為他們有實戰,不僅僅是同道中人的比武大會,武術交流,門派之間的勝負比拚,還有真正的戰場廝殺。】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們的“老朋友”倭寇,不止是少林參與抗倭,也不是隻有沿海地區才遭受倭寇騷擾。】
一邊是嘉靖皇帝在後宮沉迷修仙磕丹藥,一邊是日本倭寇竄入中原,仗著武士刀的鋒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朝廷軟弱,民間宗門選擇自己保護家鄉。
當遊方道士遇到倭寇欺壓百姓,提著劍牛脾氣就上來,也不管對方人比自己多,開口就罵:“什麼倭寇蠻夷,也敢在我中原之地放肆!”
三四名倭寇扛著從百姓家裡
搶來的糧食,一人還提著一個錢袋在數錢,看到遊方道士單獨一人,十分淡定:“哪裡來的老道士!”
道士絲毫不懼:“吾乃武當派,蠻夷小兒L報上名來!”
本以為能痛痛快快戰上一場,誰知道倭寇一聽到武當派的名字,突然把糧食朝道士砸了過去,自己轉身朝著不同方向四散而逃。
道士氣得一邊手忙腳亂接糧食準備還回去,一邊罵人:“真乃膽小如鼠!占據人數優勢都不敢打,膽小如鼠!膽小如鼠!”
但是再怎麼罵也沒用。
當時的日本武士若是真有膽氣,在日本國內就會為自己效忠的大貴族拚死戰鬥,但是他們沒有。
沒膽氣有骨氣,也該在戰敗後為儘忠自儘,但是依然沒有。
或者說效忠新的大貴族,比如那時候的戰勝者豐臣秀吉,但是豐臣秀吉並不是接納所有投降者,為了規避被拒絕被殺的奉獻,他們依然選擇了逃跑。
他們逃到海外欺壓平民,本就是苟活,圖的就是能瀟灑一天是一天,怎麼可能與人拚死戰鬥。
【武當派不如少林寺在民間名聲大,一來不如少林寺高調,一來走的是精英路線。】
【少林派收徒彙聚天下求學者,但是武當派不要沒基礎的,選徒十分嚴格,動不動沒有緣分白來一趟,也讓武當派的弟子不如少林派眾多。但論華夏最強盛的兩大門派,依然是少林與武當。】
【男兒L有英雄本色,女子同樣巾幗不讓須眉。】
【現在為您介紹——峨眉派。】
【峨眉派的玉女劍法和峨眉刺,共同點是細長,源於峨眉派的創始人是女子,起源於西南一帶,在巴蜀等西南地域獨占鼇頭。】
【明朝中葉,詩人唐順之寫有《峨眉道人拳歌》,裡麵有記載峨眉道人的拳法“忽然豎發一頓足,崖石崩裂金沙走,來去星女擲靈梭,夭矯天魔翻翠袖。”。】
【這裡的“峨眉道人”有男有女,因為道教裡其實沒有“道姑”這個說法,“尼姑”與“道姑”都是民間“三姑六婆”的口語,有一定的貶義含義,在宗教裡麵稱為“比丘尼”和“道長”。
道教裡沒有太多性彆之分,無論男女都稱呼為“道長”,無論男女長輩都稱為“師叔”,若是當麵叫道長“道姑”很冒犯哦~】
天幕放出了一段道教弟子的習武視頻。
隻見一群青衣束發的弟子,拳腳利落,在空氣中打出音爆之聲“啪!”“啪!”,搭配著激昂的音樂,顯得更為颯爽。
所有的男女道長都紮著一模一樣的發髻,穿著一模一樣的練功服,在外人眼裡基本上分不出性彆。
【峨眉派有自己的文史資料,根據峨眉派的拳誌記載,峨眉最初是一名女子創立的武林門派,最開始叫做“玉女拳法”,也稱為“蛾眉拳”,後來因為祖師入了佛門,又以稱女子為“蛾眉”和佛教聖地之“峨眉山”的雙重含義得名。】
根據拳誌原文:
祖師原為一道姑,後入佛門……是
時,師善技擊,善研各家拳法,慮各家拳法繁雜,莫衷一是,女子禦悔,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徑,創不接手之拳法,獨樹一幟……
積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習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譽,稱曰“蛾眉拳”,後弟子至峨眉山,偶諧其音,始稱“峨眉”。
.
宋朝以後,峨眉山就成了普賢菩薩的道場,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僧人眾多,其中也有一部分僧人日常習武。
南宋後期,峨眉山白雲禪師創編“峨眉氣樁功”,又稱為“峨眉十一樁功”,此後峨眉派有陰有陽,介於少林陽剛與武當陰柔之間,融合了南拳、少林、武當等眾家所長,還有三大器械——劍法、簪法、針法暗器等。
到清朝初年,峨眉派已經有了眾多的分支,並且有了《峨眉拳譜》: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光輝滿江湖。
“五花”指的是從地域劃分的五大支派,“八葉”指的是從武術風格劃分的派彆等等。
因為一直有女性因素在,峨眉派有彆於少林外家硬功最大的不同,就是亦剛亦柔,如玉樹臨風,是諸家武術中姿態最為優美的一種。
.
劉娥下意識撫過自己的秀眉,看著天幕下習武的女子,難得生出豔羨之意。
“峨眉,蛾眉,這個名字真好聽……”
“女子能習武,真好啊!”
當年她也曾在街頭賣藝,假如那時她有機會投入門派,去習武,去闖蕩江湖,而不是被皇帝看上,先是改嫁然後在王府金屋藏嬌,做那見不得人的外室,又被接進宮中在那宮牆之內暗潮洶湧之中掙紮求生。
哪怕如今走到現在的地步,看似萬人之上,她吃過的苦頭,又有誰看得見?
【不過與影視劇裡峨眉派全是女子不同,曆史上的峨眉派是男女都收,但是功法有很明顯的女子痕跡。
比如拳法裡麵的一麵花、斜插一枝梅、裙裡腿、倒踩蓮等。
劍法裡麵的文姬揮筆、索女撣塵、西子洗麵、越女追魂等。
還有獨門的簪法,裡麵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完全是女子的姿態。
峨眉派著名的兵器峨眉刺,又叫做“玉女簪”,也是由女子發簪演化而來。】
【後來,峨眉派與其他宗門一樣,同樣參與到了抗倭戰鬥。】
當大明越來越衰弱,完全無力抵擋倭寇的騷擾後,日本本土仿佛發現了這麼一塊大肥肉,從三三倆倆零散的落魄武士浪人,變成了開船集體來騷擾。
而武林門派的戰鬥,已經從單獨戰鬥到了聯合戰鬥。
“少林派到此!”
最先是僧兵抵達戰場,與大明將士一起抗倭。
其他地方,各大門派同樣沒有歇著:
“武當派在此,誰敢放肆!”
“峨眉派前來助陣!”
“崆峒派!”
“青城派!”
“點易派
!”
……
“苗人十八寨前來助陣!”除了眾多的中原門派,
還有少數民族,
也帶人前來抗倭。
苗人首領看著倭寇手中的倭刀,一陣憤怒:“用著我們的苗刀,殺著我們的同胞,你們的老祖宗知道你們如此忘本嗎?”
苗刀的起源是華夏漢朝時期的長刀,由漢朝軍中的環首刀演變而來,三國時期就從華夏作為回贈給日本的禮物有五尺長刀,有了現如今日本的武士刀,明朝後期,倭寇多使用這種武士刀,明人稱之為“倭刀”。
.
戚繼光若有所思:“原來倭刀也是起源於華夏,是我們的苗刀。”
“那是不是,軍中配備了苗刀能更高的對抗倭刀?”
細看之下,苗刀與倭刀還是有些不同之處,而且苗刀更為適合華夏人。他殺了武士後繳獲了一些日本武士刀,也研究過日本武士的招式,但是總覺得彆扭,讓士兵學習起來功效也不大。
現在看到苗刀與苗族的武術招式,戚繼光有了新的想法。
不如,就改用苗刀!
.
因為同出一源,苗刀也有自己完善的刀法武術,並且同樣是雙手刀,後來戚繼光抗倭選擇讓明軍中裝備苗刀,以苗刀來對抗倭刀,後來甚至用苗刀來對抗蒙古騎兵,滿清騎兵,戰鬥力十分強大。
到了清朝後,苗刀遭遇了與開花.彈一樣的遭遇,被冷藏,幾乎失傳。
直到民國時期,民間武術家劉玉春重出江湖,在苗刀刀法中融入通臂一十四式中的步法,用苗刀大敗日本武士,得到了民國政府的重視。
日本武士協會同樣重視,一次失敗依然不可能善罷甘休,屢次派遣日本武士前來挑戰,劉玉春的愛徒郭長生使用苗刀,再次獲勝。
【虛假的武林大戰,是為了爭奪武林盟主、為了寶藏和秘籍;
真正的武林大戰,是為了抗倭、抗英,僅僅是為了保家衛國,為了生存戰鬥。】
壯族女英雄瓦氏夫人將壯拳揉進北長拳,使得壯拳越來越強大,然後將之運用到了抗倭前線,屢建奇功。
土家族在明朝嘉靖年間,永順、保靖等地土家族的土司率兵前去抗倭;
清朝時期,土家族被清限製民間習武,實行刀槍入庫政策,土家人改為學習拳棍,以防守為主。
但是到了清朝道光年間,列強入侵後,土家人依然與清兵並肩作戰,在廣州抗擊英軍,擊斃英軍兩百多人;
雲南的德昂族比較偏遠,保山地區的德昂族拳師王四墨參與了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中用長刀保衛保山,用冷兵器對抗日本人的熱武器……
.
趙禎突然有些尷尬。
“這個壯族,是不是就是那個儂智高?”
仁宗朝,壯族首領儂智高不堪忍受交趾的壓迫,向大宋投誠,結果被大宋拒絕了。
被拒絕後儂智高自立為王,自行建立“南天國”,號稱仁惠皇帝,後來攻破邕州,建立“大南國”
。
結果這個時候趙禎有反應了,
派狄青去討伐,
儂智高在昆侖山戰敗,戰敗後不得不流亡大理,最終病死他鄉。
儂智高其實家族都是大宋廣西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經歸附大宋並且有官職,整個儂氏家族與大宋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結果儂智高被交趾欺壓向大宋求歸附時被拒絕,儂智高的起義之下帶著對大宋的強烈怨恨,起義反交趾還一起反宋,兵敗之後寧願流亡也不願意投降大宋。
再看看天幕上那些幫助大明朝廷對抗倭寇的少數民族,趙禎難得心虛。
大臣提議:“不如,現在派兵相助?”
現在雖然剛拒絕了,但好歹還沒打起來,好像還來得及拯救。
趙禎雖然覺得有損帝王威嚴,但是實在眼饞少數民族的忠心和戰鬥力,最終選擇了答應:“善,就讓狄青率兵去救助吧。”
.
朱元璋想起了另一個少數民族彝族的女首領,奢香夫人。
“看來哪怕是異族,用得好還是可以好好使用的。”
奢香夫人是彝族首領,丈夫去世後扶持幼子統領當地彝族,但是與漢人將領馬曄有衝突。
馬曄不但在當地橫征暴斂,還屠殺彝民,抓捕奢香夫人後鞭打受刑,兩族差點起衝突發生戰爭,反而是奢香夫人按下彝族人,自己上京城伸冤。
單純是伸冤,朱元璋並不會這樣在意,他更在意的當然是彝族的領土。
馬曄不是傻子,故意發生衝突就是為了找個借口開戰罷了,沒想到奢香夫人如此能忍,讓他失去了一個開戰的理由。
“罷了,和平往來也挺好。”看到天幕上的各個少數民族在幫無能的明朝皇帝抗倭,再看看還在修仙的嘉靖皇帝,朱元璋現在看奢香夫人都覺得是大明的忠臣。
奢香夫人抓住機遇:“彝族願意修路與大明通商往來,支持明軍,守護大明江山!”
這可是說到了朱元璋的心裡去了,立刻高興地應下:“好!”
果然是大明的忠臣,這彝人,比自家那窩囊廢的後代還靠譜!
【華夏真是世世代代抗倭,這倭寇,怎麼就殺不完呢?】
荊咕此前看到網絡上說,一代人有一代人厭惡日本的理由,老一輩有抗日戰爭,現在有了核汙染事件。
但是她萬萬沒想到,老祖宗也抗倭抗了許多年,抗了很大的範圍。
她深刻見到了,什麼叫做“禍害遺千年”!
【雖然很想說大清朝廷不做人,一邊要用人一邊處處打壓,但是這一章的主角不是大清,懶得再說。】
罵不完,真得罵不完。
下一章單獨介紹清朝和民國的武林高手,要罵的更多,荊咕決定留點力氣再說。
【到清朝時期,大量的武術專著紛紛麵世。】
【比如吳殳的《手臂錄》、程真如德《峨眉槍法》、洪轉的《夢綠堂槍法》、黃百家的《內家拳法》、張孔昭的《拳經拳法備要》、萇乃周的《萇氏武技書》、王宗嶽的《太極拳論》等。】
【可以說,清朝的武術盛世是建立在宋朝的武術套路和明朝的武術大家文圖記錄的基礎上。】
趙匡胤道:“大宋既不缺文人才子,也不缺造紙術和印刷術,我大宋為什麼沒有!”
甚至連宋朝自己的武術高手,比如楊妙真的楊家槍,都得靠後世的書籍才知道。
朱元璋原本還在嫌棄大明的門派和武術書籍太多,看到清朝的更多,又升起好勝心來。
“我大明也可以有更多!”
【但是,大清它就是不珍惜,它說:我就喜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