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明朝的醫學,大家最熟悉的可能第一反應就是“藥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女醫談允賢和《女醫雜言》。其次是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和《救荒本草》《普濟方》等,這種從皇室到民間,貴族平民男女都有醫學界代表人物的朝代,一定會很重視醫學吧?】
【但是再一說,李時珍曾經在太醫院供職,結果看到太醫們都去研究煉丹自己辭職,就可以看到明朝與宋朝的不同。朱橚明顯是一個特例。】
朱橚:好消息,又被天幕誇了。
壞消息,太醫院不成器,老爹又生氣了。
朱元璋氣哼哼:“大明的太醫院怎麼比不過宋朝!怎麼比不過,朕分明也設立了太醫院和各地的醫學校,哪裡比不過了!”
【醫之門戶分於金元,到了明清開始沒落,這裡的沒落主要指的是官醫,在民間開始各地開花。】
【至於朝廷,明朝官醫的不作為反而有助於民間的醫學各地開花,清朝官醫更擅長添堵,比如道光皇帝廢除了針灸,隻注重湯藥,以致於對針灸對中醫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惡劣影響,後來竟然靠民間的遊方醫生來傳承針灸。】
朱元璋:“……”
剛聽到天幕誇自己家的老五,又被對比說不如宋朝,正在生氣中,就聽到明朝官醫的不作為竟然成為了優點。
玄燁:“…………”
前麵天幕在誇明朝宗室出了朱橚,民間出了“藥聖”,女子裡出了談允賢,對比一下就是清朝出了個廢除針灸的道光皇帝,這什麼子孫儘丟自己的臉!
忽必烈樂了:“這些漢人皇帝和滿人皇帝,還不如我們蒙古人嘛,既然不重視,不如把漢人名醫都送我們!”
草原上不搞歧視,隻要有本事都喜歡!
【明清是華夏古代民間醫生和民間醫療蓬勃發展的階段,民醫數量不斷增加,民醫呈現魚龍混雜之勢。】
【明清地方醫療原本資源匱乏,官方醫學對於地方“不作為”的態度,給予了紮根地方的民醫充分的生長空間,成為了醫官虛設情況下的有力補充。】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明朝的教育沒有可誇獎的地方,事實上或許正因為朱元璋出身於底層平民,他可以說是華夏古代第一個試圖普及全民教育的皇帝,這從他的社學和地方醫學校就可以看出,非常的下基層,已經接近我們現代。】
朱元璋不僅設立了中央的太學等官府學校,還設立了地方上的社學,建於各州縣的鄉裡之中,是華夏封建社會裡最深入基層的地方性教學機構,也是明朝教育體製的重要一環。
社學與州縣的儒學直接掛鉤,小孩子不問階層,皆可入讀,可以說是出身於底層平民的洪武帝朱元璋第一次嘗試全民普及教育,也讓大明的識字率要高出前朝許多。
在社學的基礎上,明朝開始普遍流行文社活動,文社活動成為了文人士子日常生活中娛樂的重要一環。
文社在萬曆後發展迅速,在崇禎年
間,更是完成了一輪文社大整合??[]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形成了華夏曆史上最接近現代政治黨派的團體“複社”。
此外,朱元璋下令全國的府、州、縣設立醫學機構,府設立醫學正科,州設立醫學典科,縣設立醫學訓科。
醫學校依然設立十三科,入門教育開設《素問》《難經》《神農本草經》等為必修課程,再根據不同分科加修專業課程。
明朝還延續了元朝的戶籍製度,醫官或者醫生被列為特殊的世襲職業加以管理,因此醫戶的子弟必須依例入院學習,這位醫學的繼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樣也有限製。
.
“朕就說,朕分明很重視醫術!”
朱元璋出身貧民,深深感受過無錢請醫生的苦,也知道百姓很難請到名醫,因為名醫本就有限。
為了讓民間有更多可靠的醫者,他分明有在努力地普及基礎教育和醫學教育。
“都怪後世子孫無能!”天幕為朱元璋正名了,讓朱元璋好受了點。
但是再一想到後世的子孫沉迷煉丹導致太醫院也跟著去煉丹,風氣很可能影響了整個官醫階層,這才導致了“官醫不作為”,朱元璋又開始瞪朱棣:“你的子孫日後送到宮中,朕親自教養!”
那不肖子孫,不正是朱棣的子孫!
朱棣:“……”
不是,他兄弟除了被天幕點名誇獎過得少數幾個,其他的又多荒唐父皇又不是不知道,還好意思說親自教養???
他覺得還不如讓自己五弟去教……但是這話他不敢說……
【我國古代的醫學傳承模式包括官辦教育和民間教育,官辦教育是指由朝廷創辦的多種教育機構,比如唐朝的太醫署。】
【民間教育,指的是民間自發形成的多種醫學傳承,比如家傳,師承等。】
【在明朝以前,曆代醫學教育都是官辦為主,民間為輔。】
【但是明清正是我國官辦醫學教育逐步衰落而民間醫學教育逐步興盛的時期。】
秦朝時期的醫家人更高興了:“民間興盛好,民間興盛好,我醫家不在意出身,隻要能行醫濟世就好!”
原本以為醫家沒有儒家墨家的地位,沒想到竟然不但可以超越儒家的地位,還可以天下四處處處開花,這可太讓他們驚喜了!
醫家,後輩有人!
【明清時期,發達的印刷業為民間醫學的普及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當然,印刷業的發達也得感謝前朝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和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取消出版稅,所以明朝的格外的發達,不僅文學上的四大名著有三本是出自明朝,醫學教育也出了許多經典醫書。】
朱元璋洋洋得意,沒錯,取消出版稅也是從他開始,那老是被天幕誇獎的宋朝可沒有。
這下天底下的老百姓知道誰才是對他們最好的皇帝了吧!
“四大名著,嗯,天幕說過《西遊記》《三國演義》還有什麼?”朱元璋心情很好地詢問他們大明的名著。
“《水滸傳》!”朱棣同樣對感興趣,對天幕提過的大明名著和相關作者、事跡等刻意記過,這時立刻說道,“天幕說過《水滸傳》是講宋朝農民起義的,作者是施耐庵,與《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師徒,都參加過元末的農民起義。”
朱元璋:“嗯?”
元末農民起義,這不是他嗎?
朱元璋斜眼看過去:“哪支隊伍的?”
朱棣:“咳咳,當過張士誠的幕僚。”
朱元璋對張士誠的餘部有多不喜,朱棣可是非常清楚,所以連忙補救:
“不過很快就離開了,並沒有一直跟隨。天幕還批評羅貫中沒有親自經曆過戰爭,寫得三國戰爭像是家族或者幫派打架。”
“果然是文人。”朱元璋嗤笑一聲,但是想到天幕對他們的誇獎,自己也心裡癢癢。
都說咱老朱沒文化,老朱就越要重視文化!
有文化的老朱大度道:“既然是我們現在就有的人,去找來朝廷,朕要重用!”
【比如明朝有了更多的醫學入門書籍,而且出現了很多“捷徑”“指南”的書籍。】
【這裡說個題外話,許多喜歡寫現代人去古代賣題海戰術的考卷或者考試指南等等,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老祖宗玩剩下的!】
【明清時期人口暴增,科舉考試成為唯一跨越階級的路線,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捷徑”。有各種題海戰術,各種考試學習指南,還有各種作弊手段,那叫一個種類繁多。】
【比如醫學,自明朝中期以後,有各種醫學入門書籍出現,這一類書籍通俗易懂,對初學醫者更易於入門。】
天幕放出一係列的民間醫學書籍,都是當時的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醫學入門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