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觀測(1 / 2)

劍橋在慢慢回歸教學節奏,校園中人不多,李諭閒逛沒多久就碰到了數學家哈代。

“你好,哈代先生,急匆匆地要去哪?”李諭問道。

“李諭院士,”哈代手裡拿著一把雨傘,說道,“我要去療養院看望拉馬努金。你見過他的,那位印度數學家。”

“病情很嚴重?怎麼去了療養院?”李諭又問。

“沒辦法,”哈代有些無奈地說,“本來得的就是很難醫治的結核病,拉馬努金的信仰又讓他不能吃許多東西,過去的四年物資供應短缺,大大加重了病情。”

“療養院在哪?我也去看望看望。”李諭說。

“並不遠,他剛剛轉到倫敦東南郊區的柯林內特療養院,乘坐出租車一個小時就能抵達。”哈代說。

“好的,我買點東西。”李諭說。

“不需要,”哈代說,“療養院裡什麼都有,而且你根本摸不準他到底想吃什麼。”

兩人隨即來到校園外,攔了一輛出租車。

路上,李諭問起劍橋大學數學所的事情:“我拜訪了盧瑟福教授,卡文迪許實驗室還未恢複元氣。聽說大戰期間許多數學家也去了前線,情況怎麼樣?”

“還好,軍部一直覺得我們有用,可以幫著設計更好的炮彈軌道或者做精細的測繪工作,待在後勤部門沒多少危險,”哈代說,“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軍部,羅素教授就因為反對戰爭被解除了教職。”

“額,連反對都不可以?”李諭說。

“他們稱其動搖戰爭決心,開出的罰金羅素先生還是靠著變賣圖書才湊齊,”哈代說,“更讓我們無法接受的是,幾個月前,羅素先生又因為反戰言行被抓進監獄,判了六個月刑期。”

“隻是因為一點反戰言行,就被判了刑?”李諭愕然。

哈代點了點頭,氣憤道:“關鍵他的反戰言行針對的是美國,並非本國。為了討好大洋彼岸瘋狂發著橫財的美國,英國政府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也就是說羅素先生還在獄中?”李諭說。

“是的,”哈代說,“好在我們抗議後,監獄提升了羅素先生的待遇,可以在獄中繼續做學術研究。”

羅素就是在監獄裡最終完成了《數理哲學導論》一書。

出租車行駛了一個小時,抵達泰晤士河南岸的療養所,裡麵的環境比較優雅,但對一個三十歲出頭的青年人來說,住進這種地方顯然不會開心。

床上的拉馬努金有非常明顯的病態,不過哈代見到他後竟然說:“看起來你比在之前的療養院時好多了。”

“沒錯,至少可以像個正常人一樣走動,”拉馬努金對目前的身體狀況顯然也很滿意,“我應當很快就可以回印度了。”

哈代有些遺憾:“我知道已經無法挽留你。”

李諭說:“現在印度國內的流感沒有完全消退,拉馬努金先生務必多多留意,流感最容易感染身體虛弱的人。”

——現在印度已經到了第三波流感,最嚴重的第二波流感連青壯年都沒能幸免,原因大家或許比較清楚,就是傳說中的免疫細胞因子風暴,即過強的免疫力連著身體本身的正常細胞一起攻擊了。

拉馬努金並不清楚印度的流感情況,說道:“多謝院士先生關心,我沒有在歐洲染上流感,回到諸神庇佑的印度後,更不會染上。”

其實印度正是西班牙大流感時期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度,保守估計死了1800萬左右。

這個數字異常驚人,單單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死了三百多萬人。

印度之所以受創這麼嚴重,一方麵是醫療條件太落後,英國老爺們不可能把殖民地的人全都當人。

另一方麵就是印度人的喪葬習慣——水葬,他們會把屍體直接沉入聖河恒河之中。

印度人相信聖河可以洗掉死者生前的罪過,讓靈魂進入天堂。然後直接把下遊無數人也帶進了天堂。因為下遊的居民仍然在取水飲用、洗衣服和沐浴。

拉馬努金對哈代說:“當年把我送到英國的輪船內瓦薩號是不是重新開始載運旅客了?”

哈代說:“是的,但它在戰爭時期刷上的油漆還沒有去掉。”

這艘輪船在戰爭期間被征召用作了醫療船,後來美國參戰,又緊急抽調為運兵船,把美國大兵源源不斷運往法國前線。

拉馬努金這段時間看了不少報紙,說:“戰爭對印度來說似乎不是一件壞事情,甚至讓很多人看到了獨立的希望。”

李諭說:“你回去了就會發現一個叫做甘地的人正在組織不抵抗運動。”

拉馬努金說:“我聽說過他,他也是個優秀的印度精英,曾經在南非就領導過一些運動。回到印度後還得到了一些英國人的支持。”

一戰對很多地方都算契機,英國被迫調回大量駐印軍隊,隻留下1.5萬士兵。與此同時,他們在當地招募了上百萬誌願兵,很多人來自最底層的賤民種姓。

作為老牌列強,英國的很多伎倆不得不說又陰險又高明。他們殖民印度時利用了種姓製度,方便控製印度;現在兵力空虛、國力減弱,就故意使用低種姓人,讓他們對自己感恩戴德。要不怎麼控製如此數量的印度軍隊不造反。

英國人在招募時向低種姓者許諾:“隻要穿上帝王的製服,就可以在婆羅門地區走來走去,愛在哪裡吐痰都行。”

甘地老哥剛回到印度時,也表示支持宗主國英國的戰爭,以換取他們的開恩,給予印度自治權。

但英國人怎麼可能放棄最重要的殖民地。

殖民當局的種種舉動讓甘地終於徹底轉變為一個不合作者。

哈代從包裡取出一封電報,對拉姆努金說:“印度的馬德拉斯大學再次邀請你去擔任數學教授,並追加了一筆每年250英鎊的研究經費,為期六年。加上三一學院的經費,你以後仍舊可以定期來英國。”

“太好了,”拉馬努金說,“自從劍橋大學聘我為教授並升為皇家學會會員後,他們的態度簡直好到令人不可思議。”

這兩個頭銜確實厲害,讓拉馬努金在印度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當年對拉姆努金愛答不理的馬德拉斯當局不斷向他獻殷勤,一直通過哈代與他保持聯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