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影響(2 / 2)

當然了,文中並沒有用普朗克虛構的“能量子”,而是說明了能量有最小單位。

這樣更加嚴謹,嚴格講,普朗克當年的“能量子”是個錯誤虛構,但當做能量最小單位則又是可以說通,畢竟普朗克也是認為“能量是一份份的”。

奧斯特瓦爾德做夢也沒想到李諭竟然用上自己提到的能量,而且解釋更完美。人直接蒙了,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李諭是不是又在支持自己的能量說。

不過細看就能發現,李諭不過是從多方麵來闡述罷了。

正著反著貌似都可以說得通!

但能量又有最小單位更加無法接受了好不好!

奧斯特瓦爾德和馬赫等人感覺李諭簡直是在越來越深地挖坑,他們還不得不多學相關理論,但越學越感覺貌似李諭就是對的……

簡直就像一個死循環,氣死人了。

這兩人是反對者中最厲害的,打蛇打七寸,能說服他們就ok,剩下的人就不用管了。

普朗克這個熱鬨看得是真有意思,自己都沒怎麼出手,矛頭都被李諭擋下,而且還擋得很完美,不禁感歎:“曾經聽聞中國人會功夫,還有一種叫做太極的東西,看來我也多少要研究一下了,說不定其中也藏有不得了的智慧。”

開爾文勳爵和哈金斯會長同樣覺得很有意思,他們就希望看到科學界這種爭論,在思想的一次次對抗中,才能更加錘煉一個新發現的正確性。

好在李諭沒有讓他們失望,如今科學界並沒有找出任何瑕疵所在,隻能說李諭太給力。

開爾文勳爵笑道:“我才提出兩朵烏雲沒有幾年,想不到已經有理論可以解釋黑體輻射問題!實在是有點迫不及待看到另一朵烏雲什麼時候可以被驅散。”

開爾文勳爵肯定想不到,黑體輻射這朵烏雲還會越來越大,甚至帶來漫天霹靂。

哈金斯會長也感覺李諭是真的不得了,“你看報紙了嗎?他在美國又發表了幾篇關於天文學領域的大發現。”

“天文學?”開爾文勳爵還沒來得及點燃手中的雪茄,問道,“那是你的專長,什麼新發現?”

哈金斯會長說:“現在了解還不具體,但從報紙上的報道看,有三項大發現,他還找到了河外星係。”

“河外星係!”開爾文勳爵訝道,“莫非要比發現冥王星還要厲害?”

哈金斯會長說:“具體要看看他的論文,如果真是那樣,的確是個相當厲害的成果。”

其實厲害的還得是造父變星的方法,如果諾獎有天文學獎,勒維特絕對是可以拿的。

但即便不能拿獎,找到河外星係同樣是個了不起的發現,確實值得與發現冥王星一樣大吹特吹一下。

開爾文勳爵說:“他長的是個什麼腦袋,現在越看越像物理學界的高斯或者歐拉,出的成果真是多到讓人數不過來。”

哈金斯會長說:“另外兩項發現看報紙也不簡單,完整的銀河係構造以及對於光譜紅移的理論都讓人期待。好在聽說發表李諭幾篇文章的那本叫做《sce的雜誌近期就會抵達倫敦,我可要好好看看。”

哈金斯會長是搞天文學出身,肯定不能放過它。

開爾文勳爵說:“《sce?沒聽過,美國科學院的?”

哈金斯會長搖了搖頭:“似乎不是,我還沒聽美國科學院有什麼厲害的會刊。”

開爾文勳爵說:“如果三篇文章都發在它上麵,還真是令人驚訝。既然輪船先抵達倫敦,我們要設法多留下一些。”

哈金斯會長笑道:“恐怕德國老、法國老不會同意。”

開爾文勳爵大胡子一揚:“怕他們做啥!”

哈金斯會長哈哈大笑:“你還真是硬氣。”

——

這段時間李諭算是在美國也打開了聲望,誠如哈金斯會長所言,河外星係的發現確實讓人振奮,康德曾經就說過“宇宙島”的概念,想不到銀河係外真有星係,很多人都激發了興趣,想要知道那個神秘的河外星係是不是也和銀河係一樣,各地的天文台也是按照李諭的方法都開始觀測起了仙女座星係。

科學促進會每天收到的讀者來信有如雪花,大家都想不到一個寂寂無名的雜誌突然搞了這麼多大動作。

李諭則順勢在普利策的《世界報上說:“感謝各位讀者朋友!今後的《科學雜誌會繼續呈遞最前沿的科學成果,成為一份絕對優秀的頂尖科研雜誌。”

不僅僅是在科學界,如今普通的讀者通過《星球大戰:新希望也知道了李諭的大名,而且這個影響範圍還要大不少。

現在的讀者哪讀過這麼超前的科幻作品,完全被文中天行者與來亞公主的際遇所吸引。

不過文學作品就比科學論文要“複雜”一些,這就是文學的特性,能夠發表評論的人多得多。

很多社評就提到本出自一個中國人之手,又是反抗軍對抗銀河帝國的故事,多少有一些含沙射影之嫌疑。

李諭當然早就猜到會有人這麼說,即便他並沒有搞任何隱喻的動作,也總有人會給你過度解讀,擋不住的。

就算是李諭想掩飾,也隻會讓故事更加支離破碎,而且李諭感覺這就像掩耳盜鈴,沒有任何用。

所以也管不了那麼多,彆人怎麼想他決定不了。

好在故事本身吸引力足夠,讀者又不會管什麼殖民不殖民、占領不占領的,這種反抗的故事看著爽就對了唄!

而且故事顯然留下了懸念,還會有後續,所以各種尋求下一部的聲音不絕於耳。

李諭在文中有一些翻譯采用了當初最經典的那幾句,確實太洗腦了,就比如那句:“願原力與你同在”,即“may the orce be with you”。

直接成了現在街頭巷尾的口頭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