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二章 恐怖如斯(2 / 2)

所以不用擔心!

再說回單電子的雙縫乾涉,此實驗的確觸及到了量子力學的心臟。

很多人誤解這個試驗,然後紮破頭去想一個電子到底是通過了哪條縫隙,實際上這麼想不對。

大家這麼想的原因,是因為教科書上把電子畫成了一個個小球。

但實際上電子到底是什麼結構、又或者有沒有尺寸下限,一直到李諭穿越的那個時間點,都是物理學界仍舊不知道的。

——電子雖然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基本粒子,但對它仍舊知之甚少。

在量子力學的核心觀點裡,微觀粒子的屬性在你進行測量的時候就會沒有任何意義。

而且它也並非就是個小球,它的空間分布是概率分布。

因此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電子的實際位置,如果知道了,就說明你測量了;而一旦測量了,就必然是用了某種設備,不管是何其微弱的方式,必然將它擾動了;而一旦擾動,電子將隻會表現出粒子性,自然就看不到波的性質。

雖然有點繞,但這就是量子力學的核心內容。

其中涉及了很多如波函數坍縮、不確定性原理等等高深的理論。

大體知道就行,以後都會提到。

總之一句話,你根本不可能知道電子的具體位置,也就不可能知道它到底怎麼通過的雙縫。

沒錯,不知道!

所以討論通過哪條縫,本身就不對嘛。

普朗克聽李諭提到“單光子試驗”,已經意識到了問題,他繼續對李諭說道:“你可知道,按照猜測,請注意我的措辭,僅僅是猜測,如果真的存在光子這種東西,那它在兩條縫後麵隻會是兩條亮斑,怎麼會有乾涉圖樣出現!”

李諭說:“教授說得對,所以我這個試驗本身的前提假設就是光有粒子性。”

普朗克眉頭有點緊鎖,放下了手中的刀叉,仔細想了一會兒說:“你就這麼有把握?”

李諭正色道:“有!”

普朗克眉頭舒展開:“好吧,如若真是這樣,牛頓先生在天堂知道,也會欣慰。”

李諭畢竟是大老遠辛辛苦苦再次來到歐洲,也該搞點大動作。

這個試驗可以讓愛因斯坦的動作快一點,畢竟光電效應的解釋才真正奠定了光的粒子性。

就是說李諭多少有點“超前”。

李諭此前的話說得很嚴謹,前綴是“單光子”,然後是“雙縫乾涉試驗”,可以理解為提前假定了光的粒子性,然後由此出發再去證實它的波動性。

雖然聽起來有點繞,不過這不恰恰就是波粒二象性嘛。

看似轉了個圈又回到原點,但這個過程本身非同一般。

而且李諭的“光子”說法,明顯又契合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論。

雖然單光子雙縫乾涉試驗並不是什麼非常非同一般的重要試驗,也似乎達不到諾獎級,但它的啟發性很大,尤其是在量子力學的萌芽階段。

李諭選擇這種不太“恐怖”的試驗,對物理學界還算“溫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