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的郵輪抵達美國後,馮如立刻開始搬遷工作,有了專門的一艘船,運載能力根本不需擔心,他甚至把一架已經生產好的飛機拆除後一並裝船。
同時,美國的幾位科學界名人在與李諭通電報時,表示希望搭乘這艘郵輪到中國遊覽遊覽。
李諭當然答應。
於是貝爾、特斯拉,以及柯達公司創始人喬治·伊士曼一同組成了“中國考察小隊”,準備“蹭”著李諭的船來趟中國。
李諭巴不得他們多蹭,當初買這艘船,一方麵為了無線電試驗,另一方麵也有交通方便的考量。
現在的李諭不缺錢,而且知道以後的形勢,該花錢的地方一點都不吝嗇。
雖然民國的國力很弱,但整個民國時期東方文化的魅力在歐美都很吸引人,有很多洋人想過來看看。
其他人李諭管不著,但真覺得該讓科學界和文化界的人多來轉轉,將來他們回國後在特殊時期發聲會很有幫助。
貝爾和伊士曼發來電報,希望先到傳說中的東方第一城上海看一看。
李諭沒道理拒絕。
正好最近收到不少大同大學、實業協會以及上海名人的電報,該去處理處理。
乘坐津浦鐵路南下的速度很快,一天時間就到達上海。
李諭首先前往大同大學,把在北大和清華講過的無線電課程在這裡繼續講了幾次。
閒暇時又來到實業協會,見到了幾名準備興建企業的商人,包括剛剛回國的著名愛國企業家、教育家、廈門大學創始人陳嘉庚。
陳嘉庚見到李諭後說:“很早就知道院士威名,去年孫先生回國路過新加坡,還以為會見到您,沒想到孫先生說您直接搭乘火車回了國。”
李諭笑道:“我也久仰陳先生大名。”
陳嘉庚說:“沒想到國內形勢變化如此快,剛登上船,就收到了袁世凱做大總統的消息。好在抵達後聽說宋教仁在國會中又占據了多數票。”
幾個月後袁世凱會刺殺宋教仁,引發二次革命,李諭不想說這些後事,於是轉而問道:“陳先生來上海有什麼事情要辦?看新聞,您正準備在廈門辦學。”
“沒錯,用不了多久就會先建好集美小學。”陳嘉庚說。
集美學校有點像天津的南開教育係統,包括了一整套學校,陳嘉庚選擇穩紮穩打,從小學辦起。
李諭的做法與他不謀而合。
陳嘉庚接著說:“此外,我還準備在國內興建罐頭廠。然後彆人就說,如果加入上海實業協會,可以獲得很多商業上的合作,所以來看看,結果發現會長竟然是年輕的李諭院士。”
李諭笑道:“張謇部長強塞給我,其實我哪有什麼管理能力。”
“此言差矣!”陳嘉庚說,“不少人都告訴我,院士先生在商業上的眼光極為犀利,一點都不比數理方麵差。聽從你安排的企業,每家都蒸蒸日上。”
“運氣罷了。”李諭謙虛道。
陳嘉庚說:“我都想研究研究傳聞中院士先生的博弈論了。”
李諭說:“這本書倒確實值得商界同僚,尤其前半部分,本人寫得十分通俗易懂。說不上指導,但或許會有點啟發。”
“我會買上一本,”陳嘉庚說,然後問道,“不知李會長對我要投資的罐頭產業有什麼看法?”
李諭問道:“什麼罐頭?”
陳嘉庚說:“水果罐頭。”
李諭清楚地知道,罐頭在國內基本不會有什麼銷路,即便一百年後,賣的最好的可能也僅僅是黃桃罐頭。
據統計,在李諭穿越前的時代,美國每年人均消耗90公斤罐頭,歐洲人也有50公斤,而中國人僅1公斤!
但與此同時,中國又是罐頭最大的出口國,產量占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隻生產而不消費,也是相當令人震驚的了。
與罐頭形成強烈反差的就是西瓜,作為世界第一大西瓜生產國,中國產的西瓜都被自己人吃掉,幾乎沒有出口。
後世不吃罐頭,可以理解為飲食習慣。而民國不吃罐頭,原因則非常簡單粗暴——沒錢。
差不多一直到七八十年代,普通人都舍不得吃罐頭。
李雲龍娶媳婦時,主管生活的趙剛拿出來的還是繳獲的日軍罐頭。
李諭心中歎了口氣,然後問道:“陳先生還有其他產業嗎?”
陳嘉庚是個聰明人,立刻聽出李諭話中的味道:“罐頭不行?”
李諭說:“如果外銷,當然沒問題,甚至在今後的幾年中銷量會很好,不過我仍然不建議過大地投資罐頭廠。”
陳嘉庚凝眉道:“為什麼?既然銷量好,為何又不過大生產?”
李諭說:“罐頭很難在國內打開市場,而國外市場嚴重依賴運輸,除非洋人太缺,不然不會大老遠買中國產的罐頭。算上運費,中國產罐頭肯定比東南亞的罐頭貴。”
“有道理,”陳嘉庚沉思道,然後說,“我在南洋還有點橡膠園。”
李諭立刻說:“橡膠值得多費心。”
陳嘉庚說:“可去年全球股市上,橡膠剛剛慘遭一波大跌價。”
李諭說:“我在汽車產業鏈中,請陳先生相信我,汽車絕對是未來大趨勢,與之配套的橡膠自然也是大趨勢,一時的下跌不會成為阻擋。”
“這麼有把握?”陳嘉庚問。
李諭說:“陳先生可以看看英美報紙,如今美國迎來了汽車狂潮,福特公司的t型車大賣特賣,美國方麵用不了多久就會放寬橡膠禁令。”
陳嘉庚在商界宦海浮沉多年,馬上明白:“說不定此前的跌價,就是歐美操縱,想要低價收割一波橡膠園。”
李諭說:“好在陳先生當時沒有大舉進入橡膠產業,但現在汽車產業已正式進入快車道,越早投身橡膠產業越會大賺特賺。”
陳嘉庚說:“汽車大賣,先生也獲利頗豐。”
李諭笑道:“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