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直覺能讓飛機誕生,絕不可能讓飛機發揚壯大。
貝爾說:“你的數據非常新,是不是來自法國的埃菲爾先生?”
李諭點點頭:“我給龐加萊先生發電報,讓他幫忙要了過來。”
兩人提到的埃菲爾就是埃菲爾鐵塔的設計師——古斯塔夫·埃菲爾。
埃菲爾作為土木建築師,雖然不懂空氣動力學,但是他會建造風洞啊!
而且埃菲爾測量了機翼上詳細的壓力分布,這些數據成了分析空氣動力學的第一手資料。
貝爾翻了幾頁,然後說:“你的數理能力每次都讓我非常驚歎,這些複雜的計算就已經難倒太多人。”
他依然不知道李諭有神奇計算器,在分析數據方麵,李諭領先其他人太多太多。
特斯拉則問道:“你看得懂法文的數據?”
目前德國科技最強,英法緊隨其後,三國文字不同,很多信息並不能及時同步。
相當多有價值的研究論文在德國或者法國先搞出來,一兩年後才翻譯成英文。
而英文資料即便不翻譯,大部分德國和法國研究者也能看懂。
也就是說現在僅僅懂英文是不夠的。
李諭說:“數據自然看得懂,法文雖說不太明白,但我夫人的法文水平相當不錯,能幫我翻譯。”
伊士曼笑道:“太方便了!”
李諭樂道:“這叫男女搭配,乾活不累。”
貝爾翻完演算稿後說:“根據後麵的力學分析看,你認為硬殼式機身更好?”
“是的,”李諭說,“從達·芬奇最先設計出薄翼剖麵開始,偏純機械學的設計模式就一直統治飛機設計。但如果多做風洞試驗,就可以發現硬殼式設計下的流線型機身更符合空氣動力學要求。”
馮如說:“但這樣僵硬的結構,不就脫離了鳥類翅膀輕盈靈動的原理?”
“你說的就是問題所在,”李諭道,“鳥是鳥,飛機是飛機,完全是兩碼事,不能參照鳥類的特點來造飛機,前人已經在鳥翼機上失敗太多次。而且硬殼式機身擁有更輕的重量、更高的強度,優點很明顯。”
貝爾思索了一會兒說:“但這麼做會大幅提升成本,而且一旦受到損傷將難以修複。”
李諭歎道:“這就是材料學的問題了,我看好一種新材料,不過應用到飛機上不知道什麼時候。”
“您指的是硬鋁?”馮如問。
李諭點點頭,然後
安慰說:“即便用不上金屬,隻是使用木材拚接,也能達到一定效果。”
馮如相信李諭的判斷:“咱們就用您的結構做。”
“飛機製造不是太難的事,”李諭說,“我想你更應該快點把那台教練機組裝好,好讓我趕緊考下來飛行執照!”
貝爾戲謔道:“要是去了日本國,你是不是也想進日本皇宮,然後給天皇拍照?”
“那也可以!不過日本的皇宮我聽人講過,太小,沒有意思,”伊士曼說,“再說現在中國不是已經不再認皇帝了?這種反差感最能抓人眼球。”
伊士曼挺有商業眼光,李諭說:“以攝影的名義進宮的人並不少,有可能通過。”
“太好了!”伊士曼兩眼放光,然後問芮恩施,“公使先生,您進過紫禁城嗎?有什麼講究?”
芮恩施說:“朝代更替後,我就沒有去過,都是在陸軍部大樓或者海軍部大樓見總統以及議員。”
伊士曼已然躍躍欲試:“通過您遞交照會,一定有機會!”
芮恩施說:“回到北京城後,我見到外交部的人員後幫你問問。不久後紫禁城要舉辦儀式,盛裝華服更加適合你取景拍照。”
袁長坤則說:“諸位到了北京,我會提前告訴交通部長,梁士詒先生一定親自帶你們遊曆。”
交通部在民國時期是個實權派部門,下設電政、郵政、路政、航政4個司,負責管理全國鐵路、郵政、電政、航政等事務。
交通部的權限非常廣,所以交通係才能在民國初年成為一支非常強大的派係,目前的交通係是梁士詒為首的“舊交通係”,幾年後還有曹汝霖的“新交通係”。
不過其實他們還是一家子,多年後梁士詒從日本歸國,新舊交通係同時存在。隻不過因為梁士詒比較早,才多了個“舊”字。
他們一直聊玩,而馮如則逮著機會就與李諭討論飛機相關話題。
正好李諭拿出了剛剛設計好的降落傘設計圖,對他說:“這件東西能保命。”
旁邊的貝爾瞟了一眼,立刻猜到是什麼,也湊過來端詳起來。
“李諭院士不愧是全世界最重視安全之人,申請了汽車安全帶專利,如今又設計了飛機上的降落傘。”貝爾說。
“這可不是怕死,”李諭笑道,“我一直認為,飛機如果不能像汽車一樣擺脫冒險屬性,一定不會有未來。”
“這句話我喜歡,”貝爾說,“畢竟誰都不想在七八百米甚至上千米的高空中做自由落體。”
馮如明白李諭是理論大師,於是試探地問道:“除了降落傘,先生莫非還做了其他研究?”
“有的,”李諭又掏出一些演算紙,“我對飛機的空氣動力學進行了探討,同時推導了一下最小誘導力公式。”
理論方麵是李諭最擅長的。
貝爾看著這些公式,半天才琢磨出一點端倪:“李諭先生難道是要在物理與數學上說明飛機的空氣動力學原理?”
李諭說:“好眼力。”
二十世紀最初的十來年,基本上所有飛機設計師都不明白機翼的空氣動力究竟是怎樣的,機翼的哪些部分會受到更多的空氣動力這種細節問題更無從知曉。
所以機翼才會有很多形狀,設計的時候全憑直覺。
沒錯,真的是依靠直覺……
包括萊特兄弟,設計飛機機翼時沒有考慮太多,就是借鑒過往經驗,然後用了一點初級的風洞數據,接著就靠腦子裡的直覺做出了飛行者一號。
但直覺能讓飛機誕生,絕不可能讓飛機發揚壯大。
貝爾說:“你的數據非常新,是不是來自法國的埃菲爾先生?”
李諭點點頭:“我給龐加萊先生發電報,讓他幫忙要了過來。”
兩人提到的埃菲爾就是埃菲爾鐵塔的設計師——古斯塔夫·埃菲爾。
埃菲爾作為土木建築師,雖然不懂空氣動力學,但是他會建造風洞啊!
而且埃菲爾測量了機翼上詳細的壓力分布,這些數據成了分析空氣動力學的第一手資料。
貝爾翻了幾頁,然後說:“你的數理能力每次都讓我非常驚歎,這些複雜的計算就已經難倒太多人。”
他依然不知道李諭有神奇計算器,在分析數據方麵,李諭領先其他人太多太多。
特斯拉則問道:“你看得懂法文的數據?”
目前德國科技最強,英法緊隨其後,三國文字不同,很多信息並不能及時同步。
相當多有價值的研究論文在德國或者法國先搞出來,一兩年後才翻譯成英文。
而英文資料即便不翻譯,大部分德國和法國研究者也能看懂。
也就是說現在僅僅懂英文是不夠的。
李諭說:“數據自然看得懂,法文雖說不太明白,但我夫人的法文水平相當不錯,能幫我翻譯。”
伊士曼笑道:“太方便了!”
李諭樂道:“這叫男女搭配,乾活不累。”
貝爾翻完演算稿後說:“根據後麵的力學分析看,你認為硬殼式機身更好?”
“是的,”李諭說,“從達·芬奇最先設計出薄翼剖麵開始,偏純機械學的設計模式就一直統治飛機設計。但如果多做風洞試驗,就可以發現硬殼式設計下的流線型機身更符合空氣動力學要求。”
馮如說:“但這樣僵硬的結構,不就脫離了鳥類翅膀輕盈靈動的原理?”
“你說的就是問題所在,”李諭道,“鳥是鳥,飛機是飛機,完全是兩碼事,不能參照鳥類的特點來造飛機,前人已經在鳥翼機上失敗太多次。而且硬殼式機身擁有更輕的重量、更高的強度,優點很明顯。”
貝爾思索了一會兒說:“但這麼做會大幅提升成本,而且一旦受到損傷將難以修複。”
李諭歎道:“這就是材料學的問題了,我看好一種新材料,不過應用到飛機上不知道什麼時候。”
“您指的是硬鋁?”馮如問。
李諭點點頭,然後安慰說:“即便用不上金屬,隻是使用木材拚接,也能達到一定效果。”
馮如相信李諭的判斷:“咱們就用您的結構做。”
“飛機製造不是太難的事,”李諭說,“我想你更應該快點把那台教練機組裝好,好讓我趕緊考下來飛行執照!”
貝爾戲謔道:“要是去了日本國,你是不是也想進日本皇宮,然後給天皇拍照?”
“那也可以!不過日本的皇宮我聽人講過,太小,沒有意思,”伊士曼說,“再說現在中國不是已經不再認皇帝了?這種反差感最能抓人眼球。”
伊士曼挺有商業眼光,李諭說:“以攝影的名義進宮的人並不少,有可能通過。”
“太好了!”伊士曼兩眼放光,然後問芮恩施,“公使先生,您進過紫禁城嗎?有什麼講究?”
芮恩施說:“朝代更替後,我就沒有去過,都是在陸軍部大樓或者海軍部大樓見總統以及議員。”
伊士曼已然躍躍欲試:“通過您遞交照會,一定有機會!”
芮恩施說:“回到北京城後,我見到外交部的人員後幫你問問。不久後紫禁城要舉辦儀式,盛裝華服更加適合你取景拍照。”
袁長坤則說:“諸位到了北京,我會提前告訴交通部長,梁士詒先生一定親自帶你們遊曆。”
交通部在民國時期是個實權派部門,下設電政、郵政、路政、航政4個司,負責管理全國鐵路、郵政、電政、航政等事務。
交通部的權限非常廣,所以交通係才能在民國初年成為一支非常強大的派係,目前的交通係是梁士詒為首的“舊交通係”,幾年後還有曹汝霖的“新交通係”。
不過其實他們還是一家子,多年後梁士詒從日本歸國,新舊交通係同時存在。隻不過因為梁士詒比較早,才多了個“舊”字。
他們一直聊玩,而馮如則逮著機會就與李諭討論飛機相關話題。
正好李諭拿出了剛剛設計好的降落傘設計圖,對他說:“這件東西能保命。”
旁邊的貝爾瞟了一眼,立刻猜到是什麼,也湊過來端詳起來。
“李諭院士不愧是全世界最重視安全之人,申請了汽車安全帶專利,如今又設計了飛機上的降落傘。”貝爾說。
“這可不是怕死,”李諭笑道,“我一直認為,飛機如果不能像汽車一樣擺脫冒險屬性,一定不會有未來。”
“這句話我喜歡,”貝爾說,“畢竟誰都不想在七八百米甚至上千米的高空中做自由落體。”
馮如明白李諭是理論大師,於是試探地問道:“除了降落傘,先生莫非還做了其他研究?”
“有的,”李諭又掏出一些演算紙,“我對飛機的空氣動力學進行了探討,同時推導了一下最小誘導力公式。”
理論方麵是李諭最擅長的。
貝爾看著這些公式,半天才琢磨出一點端倪:“李諭先生難道是要在物理與數學上說明飛機的空氣動力學原理?”
李諭說:“好眼力。”
二十世紀最初的十來年,基本上所有飛機設計師都不明白機翼的空氣動力究竟是怎樣的,機翼的哪些部分會受到更多的空氣動力這種細節問題更無從知曉。
所以機翼才會有很多形狀,設計的時候全憑直覺。
沒錯,真的是依靠直覺……
包括萊特兄弟,設計飛機機翼時沒有考慮太多,就是借鑒過往經驗,然後用了一點初級的風洞數據,接著就靠腦子裡的直覺做出了飛行者一號。
但直覺能讓飛機誕生,絕不可能讓飛機發揚壯大。
貝爾說:“你的數據非常新,是不是來自法國的埃菲爾先生?”
李諭點點頭:“我給龐加萊先生發電報,讓他幫忙要了過來。”
兩人提到的埃菲爾就是埃菲爾鐵塔的設計師——古斯塔夫·埃菲爾。
埃菲爾作為土木建築師,雖然不懂空氣動力學,但是他會建造風洞啊!
而且埃菲爾測
量了機翼上詳細的壓力分布,這些數據成了分析空氣動力學的第一手資料。
貝爾翻了幾頁,然後說:“你的數理能力每次都讓我非常驚歎,這些複雜的計算就已經難倒太多人。”
他依然不知道李諭有神奇計算器,在分析數據方麵,李諭領先其他人太多太多。
特斯拉則問道:“你看得懂法文的數據?”
目前德國科技最強,英法緊隨其後,三國文字不同,很多信息並不能及時同步。
相當多有價值的研究論文在德國或者法國先搞出來,一兩年後才翻譯成英文。
而英文資料即便不翻譯,大部分德國和法國研究者也能看懂。
也就是說現在僅僅懂英文是不夠的。
李諭說:“數據自然看得懂,法文雖說不太明白,但我夫人的法文水平相當不錯,能幫我翻譯。”
伊士曼笑道:“太方便了!”
李諭樂道:“這叫男女搭配,乾活不累。”
貝爾翻完演算稿後說:“根據後麵的力學分析看,你認為硬殼式機身更好?”
“是的,”李諭說,“從達·芬奇最先設計出薄翼剖麵開始,偏純機械學的設計模式就一直統治飛機設計。但如果多做風洞試驗,就可以發現硬殼式設計下的流線型機身更符合空氣動力學要求。”
馮如說:“但這樣僵硬的結構,不就脫離了鳥類翅膀輕盈靈動的原理?”
“你說的就是問題所在,”李諭道,“鳥是鳥,飛機是飛機,完全是兩碼事,不能參照鳥類的特點來造飛機,前人已經在鳥翼機上失敗太多次。而且硬殼式機身擁有更輕的重量、更高的強度,優點很明顯。”
貝爾思索了一會兒說:“但這麼做會大幅提升成本,而且一旦受到損傷將難以修複。”
李諭歎道:“這就是材料學的問題了,我看好一種新材料,不過應用到飛機上不知道什麼時候。”
“您指的是硬鋁?”馮如問。
李諭點點頭,然後安慰說:“即便用不上金屬,隻是使用木材拚接,也能達到一定效果。”
馮如相信李諭的判斷:“咱們就用您的結構做。”
“飛機製造不是太難的事,”李諭說,“我想你更應該快點把那台教練機組裝好,好讓我趕緊考下來飛行執照!”
貝爾戲謔道:“要是去了日本國,你是不是也想進日本皇宮,然後給天皇拍照?”
“那也可以!不過日本的皇宮我聽人講過,太小,沒有意思,”伊士曼說,“再說現在中國不是已經不再認皇帝了?這種反差感最能抓人眼球。”
伊士曼挺有商業眼光,李諭說:“以攝影的名義進宮的人並不少,有可能通過。”
“太好了!”伊士曼兩眼放光,然後問芮恩施,“公使先生,您進過紫禁城嗎?有什麼講究?”
芮恩施說:“朝代更替後,我就沒有去過,都是在陸軍部大樓或者海軍部大樓見總統以及議員。”
伊士曼已然躍躍欲試:“通過您遞交照會,一定有機會!”
芮恩施說:“回到北京城後,我見到外交部的人員後幫你問問。不久後紫禁城要舉辦儀式,盛裝華服更加適合你取景拍照。”
袁長坤則說:“諸位到了北京,我會提前告訴交通部長,梁士詒先生一定親自帶你們遊曆。”
交通部在民國時期是個實權派部門,下設電政、郵政、路政、航政4個司,負責管理全國鐵路、郵政、電政、航政等事務。
交通部的權限非常廣,所以交通係才能在民國初年成為一支非常強大的派係,目前的交通係是梁士詒為首的“舊交通係”,幾年後還有曹汝霖的“新交通係”。
不過其實他們還是一家子,多年後梁士詒從日本歸國,新舊交通係同時存在。隻不過因為梁士詒比較早,才多了個“舊”字。
他們一直聊玩,而馮如則逮著機會就與李諭討論飛機相關話題。
正好李諭拿出了剛剛設計好的降落傘設計圖,對他說:“這件東西能保命。”
旁邊的貝爾瞟了一眼,立刻猜到是什麼,也湊過來端詳起來。
“李諭院士不愧是全世界最重視安全之人,申請了汽車安全帶專利,如今又設計了飛機上的降落傘。”貝爾說。
“這可不是怕死,”李諭笑道,“我一直認為,飛機如果不能像汽車一樣擺脫冒險屬性,一定不會有未來。”
“這句話我喜歡,”貝爾說,“畢竟誰都不想在七八百米甚至上千米的高空中做自由落體。”
馮如明白李諭是理論大師,於是試探地問道:“除了降落傘,先生莫非還做了其他研究?”
“有的,”李諭又掏出一些演算紙,“我對飛機的空氣動力學進行了探討,同時推導了一下最小誘導力公式。”
理論方麵是李諭最擅長的。
貝爾看著這些公式,半天才琢磨出一點端倪:“李諭先生難道是要在物理與數學上說明飛機的空氣動力學原理?”
李諭說:“好眼力。”
二十世紀最初的十來年,基本上所有飛機設計師都不明白機翼的空氣動力究竟是怎樣的,機翼的哪些部分會受到更多的空氣動力這種細節問題更無從知曉。
所以機翼才會有很多形狀,設計的時候全憑直覺。
沒錯,真的是依靠直覺……
包括萊特兄弟,設計飛機機翼時沒有考慮太多,就是借鑒過往經驗,然後用了一點初級的風洞數據,接著就靠腦子裡的直覺做出了飛行者一號。
但直覺能讓飛機誕生,絕不可能讓飛機發揚壯大。
貝爾說:“你的數據非常新,是不是來自法國的埃菲爾先生?”
李諭點點頭:“我給龐加萊先生發電報,讓他幫忙要了過來。”
兩人提到的埃菲爾就是埃菲爾鐵塔的設計師——古斯塔夫·埃菲爾。
埃菲爾作為土木建築師,雖然不懂空氣動力學,但是他會建造風洞啊!
而且埃菲爾測量了機翼上詳細的壓力分布,這些數據成了分析空氣動力學的第一手資料。
貝爾翻了幾頁,然後說:“你的數理能力每次都讓我非常驚歎,這些複雜的計算就已經難倒太多人。”
他依然不知道李諭有神奇計算器,在分析數據方麵,李諭領先其他人太多太多。
特斯拉則問道:“你看得懂法文的數據?”
目前德國科技最強,英法緊隨其後,三國文字不同,很多信息並不能及時同步。
相當多有價值的研究論文在德國或者法國先搞出來,一兩年後才翻譯成英文。
而英文資料即便不翻譯,大部分德國和法國研究者也能看懂。
也就是說現在僅僅懂英文是不夠的。
李諭說:“數據自然看得懂,法文雖說不太明白,但我夫人的法文水平相當不錯,能幫我翻譯。”
伊士曼笑道:“太方便了!”
李諭樂道:“這叫男女搭配,乾活不累。”
貝爾翻完演算稿後說:“根據後麵的力學分析看,你認為硬殼式機身更好?”
“是的,”李諭說,“從達·芬奇最先設計出薄翼剖麵開始,偏純機械學的設計模式就一直統治飛機設計。但如果多做風洞試驗,就可以發現硬殼式設計下的流線型機身更符合空氣動力學要求。”
馮如說:“但這樣僵硬的結構,不就脫離了鳥類翅膀輕盈靈動的原理?”
“你說的就是問題所在,”李諭道,“鳥是鳥,飛機是飛機,完全是兩碼事,不能參照鳥類的特點來造飛機,前人已經在鳥翼機上失敗太多次。而且硬殼式機身擁有更輕的重量、更高的強度,優點很明顯。”
貝爾思索了一會兒說:“但這麼做會大幅提升成本,而且一旦受到損傷將難以修複。”
李諭歎道:“這就是材料學的問題了,我看好一種新材料,不過應用到飛機上不知道什麼時候。”
“您指的是硬鋁?”馮如問。
李諭點點頭,然後安慰說:“即便用不上金屬,隻是使用木材拚接,也能達到一定效果。”
馮如相信李諭的判斷:“咱們就用您的結構做。”
“飛機製造不是太難的事,”李諭說,“我想你更應該快點把那台教練機組裝好,好讓我趕緊考下來飛行執照!”
貝爾戲謔道:“要是去了日本國,你是不是也想進日本皇宮,然後給天皇拍照?”
“那也可以!不過日本的皇宮我聽人講過,太小,沒有意思,”伊士曼說,“再說現在中國不是已經不再認皇帝了?這種反差感最能抓人眼球。”
伊士曼挺有商業眼光,李諭說:“以攝影的名義進宮的人並不少,有可能通過。”
“太好了!”伊士曼兩眼放光,然後問芮恩施,“公使先生,您進過紫禁城嗎?有什麼講究?”
芮恩施說:“朝代更替後,我就沒有去過,都是在陸軍部大樓或者海軍部大樓見總統以及議員。”
伊士曼已然躍躍欲試:“通過您遞交照會,一定有機會!”
芮恩施說:“回到北京城後,我見到外交部的人員後幫你問問。不久後紫禁城要舉辦儀式,盛裝華服更加適合你取景拍照。”
袁長坤則說:“諸位到了北京,我會提前告訴交通部長,梁士詒先生一定親自帶你們遊曆。”
交通部在民國時期是個實權派部門,下設電政、郵政、路政、航政4個司,負責管理全國鐵路、郵政、電政、航政等事務。
交通部的權限非常廣,所以交通係才能在民國初年成為一支非常強大的派係,目前的交通係是梁士詒為首的“舊交通係”,幾年後還有曹汝霖的“新交通係”。
不過其實他們還是一家子,多年後梁士詒從日本歸國,新舊交通係同時存在。隻不過因為梁士詒比較早,才多了個“舊”字。
他們一直聊玩,而馮如則逮著機會就與李諭討論飛機相關話題。
正好李諭拿出了剛剛設計好的降
落傘設計圖,對他說:“這件東西能保命。”
旁邊的貝爾瞟了一眼,立刻猜到是什麼,也湊過來端詳起來。
“李諭院士不愧是全世界最重視安全之人,申請了汽車安全帶專利,如今又設計了飛機上的降落傘。”貝爾說。
“這可不是怕死,”李諭笑道,“我一直認為,飛機如果不能像汽車一樣擺脫冒險屬性,一定不會有未來。”
“這句話我喜歡,”貝爾說,“畢竟誰都不想在七八百米甚至上千米的高空中做自由落體。”
馮如明白李諭是理論大師,於是試探地問道:“除了降落傘,先生莫非還做了其他研究?”
“有的,”李諭又掏出一些演算紙,“我對飛機的空氣動力學進行了探討,同時推導了一下最小誘導力公式。”
理論方麵是李諭最擅長的。
貝爾看著這些公式,半天才琢磨出一點端倪:“李諭先生難道是要在物理與數學上說明飛機的空氣動力學原理?”
李諭說:“好眼力。”
二十世紀最初的十來年,基本上所有飛機設計師都不明白機翼的空氣動力究竟是怎樣的,機翼的哪些部分會受到更多的空氣動力這種細節問題更無從知曉。
所以機翼才會有很多形狀,設計的時候全憑直覺。
沒錯,真的是依靠直覺……
包括萊特兄弟,設計飛機機翼時沒有考慮太多,就是借鑒過往經驗,然後用了一點初級的風洞數據,接著就靠腦子裡的直覺做出了飛行者一號。
但直覺能讓飛機誕生,絕不可能讓飛機發揚壯大。
貝爾說:“你的數據非常新,是不是來自法國的埃菲爾先生?”
李諭點點頭:“我給龐加萊先生發電報,讓他幫忙要了過來。”
兩人提到的埃菲爾就是埃菲爾鐵塔的設計師——古斯塔夫·埃菲爾。
埃菲爾作為土木建築師,雖然不懂空氣動力學,但是他會建造風洞啊!
而且埃菲爾測量了機翼上詳細的壓力分布,這些數據成了分析空氣動力學的第一手資料。
貝爾翻了幾頁,然後說:“你的數理能力每次都讓我非常驚歎,這些複雜的計算就已經難倒太多人。”
他依然不知道李諭有神奇計算器,在分析數據方麵,李諭領先其他人太多太多。
特斯拉則問道:“你看得懂法文的數據?”
目前德國科技最強,英法緊隨其後,三國文字不同,很多信息並不能及時同步。
相當多有價值的研究論文在德國或者法國先搞出來,一兩年後才翻譯成英文。
而英文資料即便不翻譯,大部分德國和法國研究者也能看懂。
也就是說現在僅僅懂英文是不夠的。
李諭說:“數據自然看得懂,法文雖說不太明白,但我夫人的法文水平相當不錯,能幫我翻譯。”
伊士曼笑道:“太方便了!”
李諭樂道:“這叫男女搭配,乾活不累。”
貝爾翻完演算稿後說:“根據後麵的力學分析看,你認為硬殼式機身更好?”
“是的,”李諭說,“從達·芬奇最先設計出薄翼剖麵開始,偏純機械學的設計模式就一直統治飛機設計。但如果多做風洞試驗,就可以發現硬殼式設計下的流線型機身更符合空氣動力學要求。”
馮如說:“但這樣僵硬的結構,不就脫離了鳥類翅膀輕盈靈動的原理?”
“你說的就是問題所在,”李諭道,“鳥是鳥,飛機是飛機,完全是兩碼事,不能參照鳥類的特點來造飛機,前人已經在鳥翼機上失敗太多次。而且硬殼式機身擁有更輕的重量、更高的強度,優點很明顯。”
貝爾思索了一會兒說:“但這麼做會大幅提升成本,而且一旦受到損傷將難以修複。”
李諭歎道:“這就是材料學的問題了,我看好一種新材料,不過應用到飛機上不知道什麼時候。”
“您指的是硬鋁?”馮如問。
李諭點點頭,然後安慰說:“即便用不上金屬,隻是使用木材拚接,也能達到一定效果。”
馮如相信李諭的判斷:“咱們就用您的結構做。”
“飛機製造不是太難的事,”李諭說,“我想你更應該快點把那台教練機組裝好,好讓我趕緊考下來飛行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