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觀點我無比讚同!但更愚蠢的還是那些政客!”愛因斯坦說,然後問道,“玻爾先生,你有沒有獲得教授聘書?”
“並沒有,”玻爾頹喪道,“我很想回國進入哥本哈根大學當一名理論物理教授,可惜這個申請被丹麥教育部駁回了。”
李諭問道:“為什麼被駁回?”
玻爾說:“我也不知道,或許是丹麥教育部認為理論物理學沒有實際意義。”
李諭說:“不知道我們一起聯名寫一封推薦信有沒有幫助?”
李諭有心早點在這幫大佬年輕的時候多助點力,以後的好處肯定很多。
玻爾聽後很高興:“多謝!”
李諭隨即手書了一封推薦信,並第一個簽名。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人也簽了名。
寄出信件後,眾人高興地吃了晚宴。
會議在第二天繼續。
這天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粒子方麵,因為昨天李諭提出了很多關於粒子物理學的問題,引起了很大震動。
玻爾首先說:“昨天晚上我與遠在英國的盧瑟福教授通了電報,他告訴了我一個很重要的實驗現象。盧瑟福教授實驗室一位叫做查德威克的助手發現,元素的原子核發生衰變時,可能變成一個新元素的原子核然後加上β粒子,似乎可以解釋昨天李諭先生的問題之一,即原子核為什麼會有β射線出現。”
李諭當然知道查德威克的實驗,不過他僅僅是做出實驗而已,根本無法解釋,於是說道:“是不是還有其他發現?”
玻爾詫異地看了李諭一眼,仿佛他知道什麼,於是繼續說:“是的,查德威克還發現,前後的能量不一致。準確說,是衰變後的能量少了一點點。”
原子核中射出的β射線就是衰變產生的,隻是目前物理學家們並不是很清楚。
這個實驗確實重要,而玻爾的第二句話更加匪夷所思。
普朗克凝眉道:“前後能量不一致?”
玻爾說:“是的,衰變後能量變少了。”
勞厄詫異道:“總不能微觀粒子領域連最基本的能量守恒都無法保持?”
“不可能!”普朗克斬釘截鐵道,“能量守恒是最基礎的原理,不會有錯!”
“可是……”勞厄頓了頓說,“實驗結果為什麼會不守恒?”
普朗克向玻爾問道:“這個實驗結果靠譜嗎?”
“靠譜,”玻爾說,“實驗不僅在設備先進的曼徹斯特大學實驗室做過,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這兩家實驗室已經相當權威,其他實驗室做也隻能如此。
普朗克扶了扶眼鏡:“物理學大廈該不會真的要塌了?”
玻爾試探道:“會不會就像麥克斯韋與玻爾茲曼的統計力學那樣,在宏觀上表現出能量守恒,但單獨一個粒子不見得守恒?”
這明顯是個過於離經叛道的說法,但能量不守恒的話顯然更加無法接受。
普朗克搖了搖頭:“首先,數學對物理學雖然很重要,統計與概率論又是重要的數學分支,但我依舊不能接受把統計學引入物理之中。物理不是數學,物理不能允許不確定性以及無窮存在。其次,能量守恒是不可撼動的,否則整個物理學都要改寫!微觀可以與宏觀不同,但在基本守恒定律方麵不能有不同。”
愛因斯坦說:“我也認為能量守恒不能夠被打破。”
普朗克對李諭說:“你哪?”
“我同樣堅信能量守恒不可能出錯,宏觀隻是微觀的表現,”李諭說,“至於為何實驗中能量出現了不守恒,或許是因為衰變過程中還存在一種我們觀察不到的粒子、射線。所以實驗中部分少掉的能量並非真的少了,隻是我們的設備觀測不到。”
李諭作為穿越者知道,這部分少掉的能量是中微子引起,不過它確實小到不可思議,1956年才能在實驗中找到。
李諭的說法已經非常委婉,而且這樣的解釋大家比較容易接受。
普朗克說:“我希望李諭院士的說法是正確的,因為物理學實在無法接受能量不守恒這樣的結果。”
衰變後能量不守恒事件號稱“能量失竊案”,將會困擾物理學界很多年。
感覺這兩天的會開下來,大家的失望情緒有點多,似乎什麼問題都沒解決的同時,又增加了無數問題。
李諭準備說點好消息:“我在美國時,遇到了芝加哥大學的密立根教授,他正在做一個很有趣的實驗。”
普朗克說:“做出油滴實驗的密立根教授?”
李諭說:“是的。”
自從完成油滴實驗,搞定基本電荷後,密立根在物理學界已經名聲大噪,讓美國的物理學界繼邁克爾遜後難得又抬起了一次頭。
不過總體上美國物理學還是落後於歐洲,多年後美國的科技興起完全是德國作死。
1933年小胡子當選德國總理,立馬開始大規模反猶,導致大量科學家流亡海外。
二戰結束後,美國又再次瘋狂搶奪德國科研人才,即大名鼎鼎的“阿爾索斯”行動。
這幫人到了美國後,直接讓美國的科技水平上了一個大台階。
普朗克說:“他有什麼新成果?”
李諭說:“密立根教授準備針對光電效應進行驗證試驗,一旦成功,立馬可以做實光的波粒二象性。”
李諭故意說成了“驗證試驗”,其實人家密立根是因為不相信愛因斯坦的理論,想要用試驗推翻。
不過這樣說出來似乎好聽一點。
愛因斯坦太喜歡這個消息了:“希望密立根教授加快實驗進度!”
反正現在理論驗證得這麼好,大家基本上已經默認實驗可以做成,就等一個結果。
普朗克說:“波粒二象性?這個名字有點意思。”
李諭說:“實驗同時還能證實普朗克常數的正確,並且得出更加精準的數值,對整個量子理論都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總算聽到一個好消息,普朗克笑道:“或許到時候很多論文還是要重寫。”
密立根的實驗是在1916年左右做出,雖然這個驗證光電效應的實驗遠不如他的油滴實驗著名,不過物理意義同樣不小。
不管怎麼說,波粒二象性都是觸及量力理論核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