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省親(2 / 2)

陳寶泉說:“恭敬不如從命,實在不知如何感謝院士先生!您放心,我絕對會將捐款全部用在學堂建設之上。”

錢玄同則震驚道:“李諭先生魄力太大了,50萬可不是小數目!”

“就還好,”李諭說,他沒有什麼壓力,單單從日本國賺回的錢,50萬也隻是個零頭,“今後隨著學校建設,我會繼續追加投資。”

“院士先生對師範事業如此重視,老夫太感動了!”陳寶泉扶了扶眼鏡說,“一個月前,袁大總統召見本人,我曾列舉師範教育之重要,培育更多人才必然需要師範學堂。可惜總統府撥不出太多資金,我們隻能節衣縮食。”

民國期間,教育部管轄的幾所高校都過得挺不容易,不像清華大學、燕京大學、東北大學那麼滋潤。

主要原因就是沒錢。

錢玄同笑道:“有李諭先生的捐款,今後的薪水總算有了著落。”

與當初的師範館一樣,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一開始就設立了數理專業,而且是重點專業。

陳寶泉帶著李諭來到教室,準確說更像一個小學教室,裡麵擠滿了人。

李諭站上講台,下麵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李諭伸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然後說:“數理對於咱們來說,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科,熟悉是因為幾千年來一直都有,陌生則是這幾百年咱們不小心丟下了。不過不要緊,丟下了拾起來就是。

“數理科學本身的研究其實不太依托環境發展,尤其數學,隻要建立了係統的數學思維,然後依靠一張紙、一支筆就可以做研究。

“我這次在英國就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印度人。印度各位知道嗎?那也是一個落後的國度,甚至還是個殖民地,但他們都能出現拉馬努金這種神奇的數學天才。”

李諭給他們講了講拉馬努金的故事,還拿出了幾張自己拍攝的拉馬努金筆記給他們看,讓他們知道研究數理也可以很有趣。

總結時,李諭說:“數理科學是非常美的學科,那種沉浸於邏輯海洋,挑戰人類思維極限的感覺非常奇妙。”

在教室門口的陳寶泉對錢玄同說:“李諭先生的演講才能原來如此優秀,說得我都想研究研究連分數。”

錢玄同說:“就是,可惜已經過了那個年紀。”

李諭最後對學生說:“我給你們出個作業,要是能做出來,會有額外獎勵。”

他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了幾個數,“31,331,3331,33331,333331,3333331”,然後說:“這些都是素數,你們有誰可以證明出來下一個數字33333331是不是也是素數?”

放下粉筆,李諭離開教室,陳寶泉請他來到辦公區參觀,李諭赫然發現牆上竟然也掛了一幅自己的畫像。

李諭指著畫像說:“陳校長,這個……”

“哈!”陳寶泉笑道,“既然是娘家人,掛個畫像不過分吧?”

李諭攤攤手:“好吧。”

進入校長辦公室,李諭看到裡麵坐著一對英國父女。

陳寶泉介紹說:“這位是蘇慧廉先生,還有她的女兒謝福芸女士,兩人均來自英國。他們一直想見您。我告訴他們今天您會來,所以就在此等候。”

蘇慧廉與李諭握手道:“院士先生,本人對您敬仰已久。”

陳寶泉繼續說:“蘇慧廉先生曾經接受李提摩太邀請,擔任過山西大學堂校長一職,也算教育中人。他準備從英國募捐款項,在北京建一所大學。”

李諭說:“建設高校的初期投入會非常大。”

蘇慧廉說:“是的,所以我計劃在英國募集300萬英鎊。”

這個數目倒是足夠。

他的女兒謝福芸道:“除了大學堂,我也要建一所女校。”

李諭問:“為什麼要建兩所學校?”

謝福芸說:“是這樣的,首先,英國的牛津大學以及劍橋大學均是純粹的男校;其次,我在溫州出生並且長大,對中國不可謂不熟悉,深知中國女子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男女同校至少在大學階段不是很合適。”

她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不是單純地輕視女性。

李諭點頭說:“女校確實更缺。”

謝福芸說:“我會依照英國的貴族學校標準興建女校。將來如果有機會,再興建普通女子學校。”

她的做法與當初北洋女子公學的路線差不多,是現實所迫,因為目前基本隻有有錢人家才會讓自家閨女出來讀書,生源不會很多。

李諭說:“學校選址在哪?”

謝福芸說:“地壇東邊,定名為培華女校。”

李諭腦子一閃,總感覺這名字在哪聽過,琢磨了半天才記起來,這不就是林徽因就讀的學校嘛!

女校看來是辦起來了。

至於蘇慧廉想建的大學,由於一戰爆發,根本沒法繼續籌款,隻能不了了之。

但這位老哥對民國的一些教育家、思想家還是有一些影響的,此後他回到英國,蔡元培、胡適等人去牛津時,進行接待工作的就是這個在溫州生活了多年的中國通。

他對民國的教育有一定貢獻,不過名氣卻不如李提摩太等人。

幾人聊了一會兒,突然有一個學生敲門進入。

他興奮地說道:“李諭先生,您出的題我解出來了!33333331不是素數,而是17與19607843的乘積。”

李諭非常驚訝,速度簡直太快了,大數分解一直是數學界的難題,於是好奇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學生回答:“回先生,我叫楊武之,安徽鳳陽人。”

好嘛,難怪了!原來是楊振寧的父親,數學家楊武之。

李諭笑道:“恭喜你,答對了。”

楊武之期待道:“獎勵是什麼?”

李諭本來隻想給個助學金,此刻卻說:“赴美留學的機會,不過需要伱先在本校讀完四年本科。”

楊武之聽後異常高興:“我知道,清華學校也要先讀完本科才能赴美!我一定好好準備!”

曆史上,楊武之直到1923年才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但還是一貫的觀點,早點讓他去肯定沒壞處。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