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說:“研究古典哲學,似乎佛經遠遠不夠。”
“我明白,”魯迅說,“佛教和孔教一樣,都已經死亡,永不會複活。”
李諭說:“現在康南海先生還在謀劃著孔教呢。”
魯迅嗤之以鼻:“作秀而已。對我而言,佛經隻當作人類思想發展的史料看,借以研究其人生觀罷了。”
李諭笑道:“彆人讀佛經,容易趨於消極,而你卻能超然於外。”
魯迅說:“那當然,畢竟我信仰的也是科學,而非宗教。”
來到故宮後,李諭看到人不多。此後一段時間人也不會多,因為古物陳列所的門票價格訂得非常高,在三大殿全部開放後,想要買能逛全三大殿的聯票,需要兩塊多大洋。
洋人則需要3美元多。
這個價格遠超頤和園的門票價格,普通人根本負擔不起。
進入故宮後,李諭見到了朱啟鈐以及德國設計師羅克格。
就是這個德國人的建築公司設計了武英殿的改造工程,將武英殿、敬思殿改建為陳列室,並建過廊將兩殿連接成工字形。(此後文華殿的改造是兩家國內公司。)
羅克格遞上一張名片:“尊敬的李諭先生,將來如果您需要進行建築設計,可以隨時與我聯係,我尤其擅長中西合璧的設計模式。”
在梁思成之前,國內成名的建築師相當少,基本是外籍設計師為主,而像羅克格一樣想著融會中國元素的並不多。
所以羅克格受到了上流社會的高度認可,他本人又善於交際,與隆裕太後、攝政王載灃、袁世凱、曹汝霖、張作霖等人都有密切的業務往來。
隆裕太後曾經還找他搞了儲秀宮的提升設計項目。
當然他最出名的還是正陽門改造工程,畢竟北京的火車站就在正陽門外。
李諭收好名片:“如果我有相關的內裝設計需求,一定會找閣下。”
羅克格高興道:“能為兩獲諾貝爾獎的院士先生效勞是本人的榮幸,隻可惜過段時間我可能會應征前往青島。”
李諭問:“青島?”
羅克格說:“是的,日本人對德國宣戰了,報紙上都在議論青島的安危。”
一個月以前,《申報》等報紙便察覺到中國會卷入戰爭,發表社評,勸誡民國政府不要忽視世界大戰的影響。
德國人也預估到了日本會對自己下手,雖然德國像沙俄運營旅順一樣搞了嚴密的防禦火力,但主力終歸都調走了,整個青島隻有不到四千德軍,其中一千多還是預備役,無力抵抗。
所以德國一開始就想直接找袁世凱談判,歸還膠州灣,送個順水人情,說不定還能讓中國站在自己這邊。
不過消息卻不慎泄露,——誰叫日本在中國有那麼多間諜。於是乎日本瘋狂施壓,迫使北洋政府在青島問題上保持中立,自己則開始調動大軍。
“愛兵如子”乃木希典死後,日軍不再像當年進攻旅順一樣隻知道“豬突”猛攻,先進行火力覆蓋,再慢慢推進。
青島戰役中,德軍本來就不多,又得不到補給,僅僅進行了勉強抵抗,就寡不敵眾而敗。
設計師羅克格在戰後被俘,幾年後才被放出來。
但一戰後,日本其實也沒有占據太久青島。
青島被占是“五四運動”的直接起因,這件事對中國的影響就不用多說了。
經過外交努力,三年後的1922年,日本迫於壓力歸還了青島。
實話說北洋政府在領土主權方麵做的很多努力還是可圈可點的。
朱啟鈐隨後帶著李諭、魯迅等人進入了武英殿參觀。
古物陳列所最初隻開放了武英殿;文華殿以及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這三大殿並沒有同時開放,熱點著實不太夠。
陳列的物品基本都是那些承德避暑山莊的古物,與紫禁城本身也沒有太大關係。
魯迅隻轉了一圈,就覺得索然無味:“簡直就像一個古董店而已。”
朱啟鈐說:“等前朝三大殿以及文華殿全部整修好,一定會大為改觀。”
僅僅一個武英殿確實沒什麼逛頭,呂碧城也略感失望地小聲說:“進來就是想看看三大殿的,結果隻看到了偏殿。”
朱啟鈐說:“要是選在文華殿,可能夫人會更加失望。”
呂碧城問道:“文華武英,一左一右,一文一武,不是一樣嗎?”
朱啟鈐說:“單就建築設計而言,武英殿級彆要高一點。等以後開放了,你一眼就能看出區彆。”
呂碧城立馬問:“什麼時候開放?”
朱啟鈐隻好說:“要等下一步資金到位。”
李諭笑道:“不用著急,用不了多久,整個故宮都可以看。”
朱啟鈐訝道:“故宮?這個詞用得倒是好。”
李諭說漏了嘴,直到1925年成立故宮博物院,才正式有了這個名字。
好在朱啟鈐並沒有在意。
呂碧城問:“能看到慈禧還有過往皇帝居住過的所有宮殿?”
李諭說:“問題不大,禦花園都能逛一逛。”
呂碧城正色道:“朱部長,你們的動作可要快一點了。”
朱啟鈐尷尬道:“儘量,儘量!”
他可不知道宣統皇帝什麼時候會搬出去。
按照清室優待條例,紫禁城隻是宣統皇帝的過渡住所,將來要搬到頤和園。
不過紫禁城裡好東西太多,清室舍不得搬走,於是借口說頤和園圍牆太矮,不安全。
袁世凱也不慣著,直接派人去加高圍牆。
清室一看你玩真的,隻好先同意讓出了前朝三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