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陶秋菊拿出家裡全部的積蓄來,串起來的半貫銅錢。
她昨天和湯小米不厭其煩地認真數了好幾遍,整整500枚。
數著挺多的,但卻一點都不經花,購買力也不咋地。
根據記憶中的物價,她盤算起來,“5文錢一斤米,先花250文買50斤米,一家七口人,每天至少要吃五斤米,最多隻夠吃十天。”
剩下的250文,則是暫定要去買藥治腿傷的,不能動用。
在她看來,如今零副食品基本沒有,純就吃飯,一個成年人一天吃一斤米感覺都不太夠,一餐也就三四兩罷了。
所以一家人一天五斤米,已經是很省著算了。
雖說記憶中原身一家五十斤米可以吃至少三個月,混著野菜麥麩豆子這些一起,且日日就吃個半飽,可如今她不會這樣做了。
在她看來,不吃飽怎麼發展?不吃飽如何走出貧困泥坑?
因為窮所以吃不飽,然後身體素質差,導致勞動能力低下,甚至生病額外花錢,然後更窮。
“這簡直就是貧困的惡性循環,一定要打破!”陶秋菊堅定地說道。
湯大強點點頭,想起來一些往事,不由得心生出一個主意來。
“你說我們再去袁家鬨一場怎麼樣?說不定還能多分一點糧食、雜物和田地”
如今的他可不是原身那個被從小洗腦的愚孝男,天天還奢望著他爹能看在親兒子、親孫子的麵子上回心轉意把自家叫回去,想啥呢。
陶秋菊不由得眼鏡一亮,“這個主意好!哪怕不成也沒什麼損失,索性撕破臉今後再也不打交道,免得老了動不了了又蹦噠出來道德綁架你。”
如今那邊的家業可有不少都是夫妻二人掙下的,於情於理都該去再爭一點過來。
至於原身親爹的往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男人兩次入贅。
第一次,年輕的宋老爹,入贅到了上河村湯家,兒子湯大強還沒滿兩歲,湯大強的外婆和湯大強的親娘就接連離世,湯家便沒有彆的人了。
然後,依然年輕的宋老爹,又給自己找了個新去處,再次入贅到了下河村袁家。
當時湯氏家族這邊沒阻止他再“嫁”,還讓他把湯家的十五畝祖田都帶走了,隻唯一要求他對這個姓湯的孩子也就是湯大強要好一點,要好好撫養他成人並且成家立室。
所以湯大強長這麼大還順利結婚生子,算是宋老爹完成了當初對湯氏家族的承諾。
可再多的,他對這個大兒子就沒有付出了了。
這麼多年,對大兒子這一房,除了壓榨和利用,就沒有幾分父子親情,不然也不會任由袁氏這個繼母磋磨他們這一房。
在如今的湯大強看來,那就是個自私的老鳳凰男啊,完全不能稱之為親爹,所以他說起這主意來沒有一點心理壓力。
雖然道理是說尊老愛幼,但如果老的先為老不尊,那自然就沒必要守著教條為難自己嘛,該爭還是要爭的。
陶秋菊顯然也這麼認為,她活了這麼大歲數,什麼沒見過,可不是原身那種包子性格。
隻是,該如何爭,還需要好好琢磨一番,夫妻兩人不由得坐在床架子上小聲討論開來。
要說兩人最擅長的還是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如果說商業談判,哪怕對方再人多勢眾,陶秋菊也完全不怵的。
隻是在如今這個時代,談判講理這種文明的手段,能行得通嗎?兩人不禁有些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