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亞帶著盛裝女孩,就在那棵大楓樹下擺起了香案,梟梟香煙。仰亞也開始振振有詞地念了起來。
而王波他們的拍攝也從現在開始了。
這是‘起鼓’時,開始的祭祀。也即是喚醒木鼓,告訴祖先,我們又要開始吹蘆笙、跳蘆笙舞了。
祭祀完畢,三通鼓罷,盛裝女孩在‘鼓藏頭’的牽引下,慢慢地來到了起鼓場。
這是位於鼓藏頭家,也就是那棵高大的大楓樹下麵的一個不大的平台。整個平台成圓形,都用鵝卵石成規律狀鑲嵌而成,表麵形成一個鼓麵的形狀。看來,這一個村寨,處處與鼓分不開。
所有的人,包括王波他們那些‘設備’都被搬到了這裡,這裡是今天第二個要拍攝的場景。王波他們也在鼓坪的四周各個適合的位置繼續把他們那些長槍短炮架了起來。
那個用木支架子支起來的木鼓,被放在了起鼓場的中央。
“王波,可以開始了嗎?”
“這個,可能有些複雜,可能你們還是要先跳一遍,我們才知道應該怎麼拍。”
這樣,穿著‘盛裝’的‘鼓藏頭’又在起鼓場中央的木鼓旁邊,端起了一隻大牛角,牛角裡倒滿了滿滿的一角酒。
仰亞又默默地念了些什麼。
最後,他舉起牛角,自己喝了一大口,然後噴在了木鼓上麵。這樣重複了三次。然後從旁邊人手中接過鼓槌‘咚咚咚’三聲鼓響。旁邊的蘆笙手接著鼓聲,開始吹起了蘆笙。
蘆笙吹起後,‘鼓藏頭’家的女孩,走到了中央的木鼓旁邊開始跳起了蘆笙舞。
一圈、兩圈、三圈——
其他的幾個同樣穿著盛裝的女孩也跟了進來,也開始跳了起來,後麵其他的婦女們也走了進來。
“仰亞老師,可以了,叫大家停下來,重新開始,我們可以拍攝了。”
聽到王波的喊聲,仰亞才領著大家停了下來。
“仰亞老師,你等一下,等我們把所有的機位再好好地調整一下,我們就可以開始正式拍攝了。”
王波和大胖在各個機位把鏡頭又重新檢查了一遍,然後回到他們自己的機位前。
“仰亞老師,開始了!”
仰亞又重新走進了起鼓場——
“好!”這一個環節,又一遍過。
就在王波他們還在起鼓場拍攝時,寨子上大的蘆笙場裡也響起了蘆笙,好像在對著這邊呼喚。
仰亞他們,要移到大蘆笙場去了,也就是現在的曬穀場上。
又開始了這個階段和昨天差不多的大型蘆笙團圓舞了。這樣,就可以接上昨天拍攝的場景了。
而就在王波他們今天在拍攝祭鼓、拍起鼓舞時,另外的幾個拍攝小組早已經開始了其他幾個場景的拍攝。
蘆笙舞來源於本民族的生活中,來源於本民族的一個個家庭。
另一個場景中,電視台正在拍攝一個男孩,由爸爸正在教自己的小兒子吹蘆笙。
就在一處梯田旁邊的一棵大樹下,兩堆草垛,利用著大樹的枝丫,把一根木柱子的一頭插進地裡,另一頭用繩子緊緊地纏在大樹枝丫上,中間就是金黃色的草垛。
一頭牛帶著自己的牛崽,在一旁悠閒的吃著草。而就在大樹下,一個好像剛剛從田裡走出來的爸爸,仍然卷著褲腿,就坐在大樹下的乾草上。他身邊是一個剪著小蓋頭的、五六歲的男孩。小屁股坐在自己的一條腿上,側著身子,正在津津有味地聽著阿爸吹著蘆笙。
‘阿爸’一邊吹著一邊側臉、慈祥地看著‘孩子’。
那管蘆笙有些短,很顯然,那是孩子用的蘆笙。是小孩拿過來、纏著剛剛從田裡犁著田上來的‘阿爸’教他吹蘆笙。阿爸的臉上,雖然疲憊但卻幸福地教著孩子。
孩子是那麼的認真,他早已經進入了優美的蘆笙曲裡麵——
另一處,一棟吊腳樓裡升起了梟梟炊煙,幾個白發的奶奶坐在房前的美人靠上,一邊繡著花,一邊唱起了歌。兩個小女孩,搬來小馬紮,就坐在奶奶們的身邊,把奶奶的繡片拿在了自己手上,左看看右看看。而另一個女孩,也學著奶奶們的樣子,拿著針和線,像模像樣地‘繡’了起來。她們手在不停地繡著,而嘴裡卻在唱著歌。
那就是在跳蘆笙舞時,要唱的曲子。
兩個小女孩也在跟唱著——
這就是今天,王波他們正在拍攝的有關蘆笙舞的主要場景,當然還有更多的要拍攝的鏡頭。
明天,王波他們還要進行。
而就在今天,大家收工回家(一起回仰亞家,這幾天,王波他們就由仰亞老師那裡‘接待’)。
他們剛剛到家,天也剛剛黑下來的時候,去接木根爺爺的蘆笙手也回來了。
當然,一起來的,有木根爺爺,還有王波的同學——寅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