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丹尼爾……”
公司的行政主管勞拉·鄧恩女士來到李鴻飛的工位前,對正準備開始工作的李鴻飛說道:“我問你個事。”
嗯?
剛剛來到公司、多少還有些“做賊心虛”的李鴻飛,聽到這話,心裡不由的一緊,忍不住懷疑起來:不是吧,重生之後冒名頂替彆人的身份第一天,就被公司的主管給發現了?
隻是再看勞拉·鄧恩的表情,似乎沒有什麼不對,李鴻飛抿了抿嘴,努力做出一副淡定的樣子,點頭道:“什麼事,您說。”
李鴻飛內的反應和平日裡有一些不太一樣,但一則李鴻飛才來公司不到一個月,大家對他還不是很熟悉,二則心裡裝著事的勞拉·鄧恩女士也沒有仔細留意李鴻飛與往日的細微不同,或者說她壓根就不在乎,見李鴻飛點頭,她當即有些急切的開口道:“是這樣,你的同學當中,有沒有現在還沒找到工作、同時又會操作計算機的?”
“會操作計算機的同學?”
“對啊,有沒有?”勞拉·鄧恩的語氣中甚至多了一點急切:“如果有的話,你可以把他介紹到咱們事務所,史密斯先生願意給他開一份高薪。”
原來不是被發現了啊……
確認自己不是被發現了之後,李鴻飛暗暗了一口氣,隨即,憑借著對前身的記憶,李鴻飛很快想起來了是怎麼一回事:在年前的時候,為了提高事務所的文檔處理效率,自己剛剛就職的這家會計事務所的老板:加裡·史密斯先生采購了一台王安電腦公司生產的wang2200F型個人計算機,用於處理公司的各種文檔工作,但當計算機買回來之後,史密斯先生才鬱悶的發現自己根本招聘不到能夠操作這台計算機的人員。
結果就是從年前到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公司花了5000多美元購買的這台計算機隻能擺在桌子上落灰。
說到這裡,有些兄弟可能開始疑惑了,美利堅可是這個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現在不過是要找個操作計算機處理電子文檔的人而已,這種有手能行、連小學生都能乾的活兒,怎麼可能招不到人?
如果是在2023年,這話當然沒錯,但在1978年的美利堅,這個事情還真就成了大問題了……
等等!
1978年?
是的,就是1978年。
現在是1978年1月12日,周四,就在今天早晨,李鴻飛愕然的發現自己重生了,雖然他有些無法理解自己不過是睡了一覺而已,怎麼就莫名其妙的重生了,不過……
重生就重生吧,作為一個撲街多年的網文作者,李鴻飛對於重生這件事表示很淡定:重生而已,自己寫過的那些,哪一本不是重生題材的?現在無非就是這種事情落到了自己的頭上。
唯一讓李鴻飛心中稍感遺憾的是,經過他再三反複核實和確認,重生的自己沒有係統,如果能帶個喘氣就能賺錢的土豪係統,那就太爽了……
雖然沒有係統,但在仔細審視了自己的狀況之後,李鴻飛還是挺開心,因為自己的“底子”著實不錯:一個出生在美利堅舊金山的第四代華人,中文名字同樣叫李鴻飛,英文名字則叫丹尼爾·李,在舊金山州立大學(SFSU)學會計的自己,剛剛在年前通過學校的校招加入了史密斯先生的會計事務所,現在的自己是一名剛剛參加工作不到一個月、正處於試用期的助理會計師。
雖然沒重生成為什麼大富豪、大農場主家的孩子,但這樣的起步條件總比一窮二白要好的多,李鴻飛很滿足了。
而對於美利堅這個國家的本質有著充分認識的李鴻飛,很清楚如果自己今後的路該怎麼走:如果不想累死累活的當個所謂的“中產”,那就想辦法儘快成為真正的有錢人。
不過有這麼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打底,對於怎麼做才能成為有錢人這件事,李鴻飛並不怎麼著急,畢竟這種事也急不得,需要慢慢的籌劃,最重要的事還要有合適的時機,但此刻勞拉·鄧恩女士的話,卻是讓李鴻飛的心中忽然一動:1978年的計算機行業啊……
林鴻飛的不禁轉頭,目光落在了公司那台wang2200F個人計算機上麵,與此同時,他想起了之前寫書時查過的資料當中關於這個時代的大致描述:1978年,個人計算機才剛剛起步,在剛剛過去的1977年,全球的個人計算機的出貨量為4.8萬台,其中美利堅本土市場的出貨量大約是3萬台出頭。
全美出貨才3萬台出頭!
整個個人計算機市場才剛剛處於萌芽的階段,各種配套以及服務措施自然是跟不上,連最基本的計算機操作人員都極為稀缺。
稀缺到什麼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