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2 / 2)

這就是要擺上的十二道攔客迎賓酒了。

十二張桌子,沿著路的一邊,間隔一兩米擺放一張,一直擺了約有**十米。每一張桌上,都擺上了一個用紅紙包過的酒壇。盛裝女孩們手上,都握著一個纏著紅色綢帶的牛角。還沒有打開酒壇,還沒有到上米酒,就已經聞到一股濃濃的酒香了。

對於這個隊伍,在排好以後,領導也同樣指揮了一次預演。隨著盛裝女孩們簡單而輕盈的舞步,牛角杯裡到上了米酒,歌聲慢慢地從女孩們的嘴裡唱出來,旁邊已經站好隊伍的腰鼓隊也配合著敲起了節奏,氣氛在剛才表演的基礎上提高了好幾個檔次。

第三排,就輪到仰亞他們了。青一色的帥小夥,長褲束腰,短衣彩邊,紅綢紮頭,一看就讓人精神抖擻。

他們也分開在路的兩旁站成兩排,站在最前排的,兩邊各三人,手裡握著高出人四五米的高排蘆笙,紅綢輕飄。接著兩邊各三個男孩,蘆笙又稍微低些,但也有兩人多高。接著的蘆笙又稍微矮些,直到最後,是跟著的兩排由十幾個小男孩排成的,每個孩子手上握著一把小蘆笙。最後麵,是一排年紀稍微長一點的中年男人,每個人身前都放著一把有如大腿粗細的芒筒,他們就是芒筒手。

這就是當地有名的高排蘆笙迎賓隊。在長長的高排蘆笙的帶領下,整個蘆笙隊伍,無形中就有一種莊嚴感和儀式感,讓人肅穆起敬。

接在蘆笙隊後麵的是由當地小學生組成的兒童少年迎賓隊,他們每一個孩子都穿著民族服裝,女孩們手上都拿著兩朵大大的彩紙花,男孩們則握著一把小小的蘆笙。還沒有開始,就不停地舉著手中的花和蘆笙喊著——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精力永遠過剩的孩子們,有時喊起來,聲音甚至超過前麵所有樂器的聲音。這就是孩子們的力量,也是未來的力量。

幾個參與編排的領導和老師,每排好一個隊列,就讓大家重新演示一遍,隊伍在慢慢地壯大,演示出來的效果也越來越好,越來越強。旁邊零星住著的寨子裡的百姓,也都慢慢聚了過來。

這可不是一次一般的老百姓家有喜事的攔門攔路酒,有認得字的,看了看前麵長長的橫幅,告訴了身邊其他的人。

‘這是有中央領導要來呀!’

消息一傳出,一傳十,十傳百,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而又帶動更多的老百姓圍了過來。

有些,也許是從自家上學的孩子那裡得到的消息。她們一邊看著,一邊在那群小孩當中尋找那一個熟悉的身影,那也許就是她們家的最小的小孩,或者是自家的孫子。她們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好奇而又幸福的笑容。

接近中午了,所有的隊形都布置好了,編排的領導老師們,又重新讓整個隊伍演示一遍。一時間,腰鼓聲、花燈舞;高排蘆笙、蘆笙曲;銀裝舞步、敬酒歌;孩子的童聲歡迎和晃動的手花,整個山灣裡,一下子就熱鬨了起來。

還有因好奇而跑過來的小野生動物,還有因激動而附和著一起唱歌的鳥雀。

樹尖搖了,它們聽懂了那些動聽的歌曲;

雲彩動了,它們在為這山間的熱鬨伴舞。

領導和指導老師們又重複了好幾次,確信達到了想要的效果後,才停了下來。想讓大家在視察調研組還沒到來之前,抓緊時間休息一下,以便等一下,精神麵貌更好一些。

這時,已經是中午十二點過了。

兩個簡易工棚裡麵,根本不可能為這麼多人準備中飯。所以,早在大家剛剛到來之時,就有負責後勤的人員,已經跟附近的兩戶百姓大媽家聯係好了。就在大家在路邊排練、演示的同時,他們已經在大媽家開始為大家準備午餐了。

純樸的農村大媽,並沒有覺得這是給她家帶來麻煩,反而覺得,能把這樣的事情安排在她們家,那是她們家的一大榮幸。所以,兩位大媽都很主動地給大家幫忙,還把自己地頭的好些菜都自動、免費地供應了出來。

“大姐,你不用把你家的菜拿出來,我們都已經從縣裡帶來了,每個人都按糧票給他們安排了的。隻是借你家鍋灶煮熟就可以了。”後勤人員一再地對大媽說。

“哎呀,難得你們願意到我們家來,又是縣裡這麼大的事,我們也幫不上什麼忙,能有中央領導到我們縣來,也是我們的榮幸呀,我們就能出什麼就出點什麼唄,幾棵菜算得了什麼。按理說,你們來到我們家,就是我們家的客人,所有的一切都由我們拿出來招待你們和上麵領導都是應該的。你看,現在。你們什麼都是自己帶來了,我們出幾棵白菜,又算得了什麼。這又不費錢不費米的,自己多勞動一下就有了。”

好意難卻,後勤人員也隻好接受了兩大媽的無私奉獻。最後,走時,想給兩大媽些錢,兩大媽也沒有接受。

幾個後勤人員,加上幾個大媽的幫忙,就在路邊接待組把所有接待隊形都編排好後,中飯也如期準備好了。為了不耽誤時間,領導乾脆就派了幾個壯勞力,直接把大媽家煮飯的甄子都抬了過來。炒好的菜也用大盆搬了過來,大家一起,就在路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也不知道是大家餓了,還是這鄉村裡的飯菜真的好吃,隻看見一個個吃得連頭都沒有一個人抬起來。

愛熱鬨的孩子們,更是對這種野外的吃飯方式感到興奮,他們都能從簡單的吃飯中找到無限樂趣。十幾個孩子,端著碗,從這一桌竄到那一桌,又三五個聚在一起,好象能把這飯都吃出其他的味道來。

幾個幫著做飯的大媽,此時,完全充當了農村辦喜事的主人角色。她們沒有吃,隻是在旁邊,不是往這一桌裡用大瓢加菜,就是搶著幫吃完飯的人碗中加飯。還永遠滿臉笑容地對大家說:

“大家多吃點哈,我們不是你們城裡的大廚師,做的飯沒有他們做的好吃,大家也要多吃點。有什麼不夠的,我們再添,再去做都行。”

所有人嘴裡都早已塞滿了飯菜,隻能一個勁地點頭‘嗯嗯嗯!’。

不到半個小時,除了幾個孩子還在端著碗東遊西逛,其他的人早已經吃飽了。

“幾個小孩,你們快點,要不,就要讓你們幾個洗碗了哈。”

“啊!啊!啊!”

把碗裡麵已經玩得冰冷的飯粒撥進嘴裡,飛跑過來,把碗放在了大媽們的菜籃子裡,嘴裡還充滿著、咀嚼著,又跑開了。

看著大家吃完,幾個大媽滿意地抬著鍋碗瓢盆笑眯眯地又回去了。

飯剛剛吃完,就在幾位大媽剛剛抬著鍋碗離開,遠遠地就聽到遠方傳來了幾聲汽車喇叭聲。

是中央考察調研組就要來了?

幾聲長長的哨聲,大家馬上行動起來,馬上進入了一種緊張的工作狀態。

領導要來了,接待就要開始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