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百越一年三次熟,一熟畝產四百斤》^^……(1 / 2)

【縱觀華夏發展, 戰國七雄之一的楚國占據半個百越卻依舊被秦國暴打。秦始皇收服百越之地,將其納入華夏版圖,百越依舊是荒蕪之地。漢朝四百年, 百越大部分還是燒一片地,播一次種的刀耕火種模式。

一年三熟?不存在的。

畝產四百斤?不存在的。】

仙幕說的輕鬆, 看著視頻的大秦人心卻在滴血。

王賁和蒙恬心在顫抖, 他們欲哭無淚:“那個啥漢經過了四百年還沒有把百越之地開發出來, 這實在糟心的很啊!”他們的戰功啊……兩個相同想法的人執手相看淚眼。

然後……嫌棄,大老爺們有啥好傷心的。

王賁搭著蒙恬的肩膀,篤定道:“那個漢朝一看就是倒黴催的沒有仙幕,沒有發現百越的好。”

蒙恬猛點頭:“對對對,你看百越一有不對仙幕就來告知我們,我們一定可以順利開發百越的!”

嘴上說著調笑的話,但實際上兩個人比誰都嚴肅對待這件事情。

這一刻他們不再是自己, 他們身後跟著的是四五十萬的將士,伏屍百萬真不能開玩笑的。

以將士的身份看是一種,但許弄卻看出了不同之處,他對看向他的秦始皇說道:“陛下, 漢時百越的發展情況與我們大秦相同,可見當時他們確實沒有發現百越之地的優越。

但仙幕沒有講到漢後的唐宋元明清時百越的情況,後世子孫定是解決了百越能使人伏屍百萬的弊病, 讓其變成擁有良田好種的一年三熟畝產四百斤之地。”

秦始皇麵色沉靜:“華夏農業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秦漢沒發展, 後世之人流血後就發展起來了。”

若按曆史,百越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和人命堆積後才能發展成那畝產四百斤的肥美之地。

不僅僅觀星殿的人在揪心,整個大秦觀看這個視頻的人都在揪心。

小韓信口中咬著燒餅,眼不離仙幕:“百越發展慢, 應該和它的氣候以及地形離不開關係。”

他在腦中把百越的地形圖以及行政圖和氣候圖一整個覆蓋在一起,於是一個集合地形、行政與氣候的完整地圖就出來了。

“百越氣候潮濕多雨也算是有利有弊。氣候溫熱濕潤代表水網密布,沼澤隨之而生,地下處處是陷阱。”韓信想到光他們的大山中會出現的東西,怕是百越之地更為多,“濕潤也代表草木植被茂盛,最適宜動物生長,大小型蚊蟲蛇獸定不在少數。”

小韓信點頭,“這兩點可以死兩批人。”先頭兵被沼澤和動物殺掉。

還有什麼呢……

小韓信咬著餅子想腦中的地圖,他這裡沒有竹簡,也沒有絹帛,紙張也不可能憑空而生,唯一能記住仙幕知識的也就他的腦袋了。

“炎熱潮濕的茂密森林中常有瘴氣,蚊蟲叮咬也會帶來瘧疾,再加之士兵或移居的百姓水土不服。又可以死兩批人。”因疾病和水土不服死掉的中間部隊。

“打下來短時間也沒用。”韓信想到暴雨天後村中黔首得翻地的場景,“土壤潮濕黏膩不適合種植,除非修鄭國渠那般的水利工程。”韓信記得仙幕盤點的始皇功績中就有修鄭國渠和靈渠,“這改善田地可是一個大工程,怕是又可以累死人了。”這是死的第五批人。

“百越多丘陵,吳越、甌越、楊越之地與舊楚離得最近,受到楚地中原文化影響較多再加上為平原地帶,怕是最容易被製服的。有武夷山這等天險相隔的閩越次之。”這邊會死人,但應當不會死太多人,也是第六批死人之處。

再深入想小韓信就覺得玄了,他皺眉思考道:“但南越、西甌、駱越就沒有那麼容易。那幾處群山環繞,特彆是西甌、駱越距離中原最遠,野性難馴,打不贏還可跑回山上打遊擊,大秦深入西越則會被砍斷後勤……”

小韓信深吸一口氣,這第七批死的人浮屍十萬也不是不可能。

“對於西甌、駱越看來得徐徐圖之,丘陵天險也是雙向保護,前麵打一處發展一處才是真。不能妄圖一口氣吃成大胖子。”這一點那個王五丞相般的人才可能會適合。

“能智取就不能硬杠。”小韓信想到那善於揣摩人心的謀聖李四,他覺得對於西甌、駱越用謀聖計可能比較適合。

小韓信歎氣,也不知道遙遠的四百年後,唐宋元明清的後人是如何把如此難啃的百越之地變為沃野千裡的好地方。

如若能完全通曉這一過程,怕是未來攻下這顆地球上的哪個季風氣候他們大秦都可以做踩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仙幕是會辜負眾人期望的嗎?自然不是,祂可是恨不得直接一股腦把後世知識整個塞給秦朝百姓,讓他們一下子奔小康的仙幕,當下就給整個大秦直播起了農業應當如何發展才能發展成為一年一年三熟畝產四百斤。

【農業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雖然確實可以一下子飛奔到畝產四百斤,但因為先民們當下認知的局限性他們很達到畝產四百斤。】

被稱之為‘先民’的大秦百姓更為專注。

認知局限性?局限了他們?

【若要看華夏整個農業的發展,我們可以分為六個階段。】

【首先是農業萌芽階段。萬年前的這一階段類似現如今百越之地和很多熱帶地區百姓的耕作方式——粗放農業,百姓們的勞作方式主要是采集和漁獵模式。】

關於這點秦始皇深有了解:“三皇五帝應當就是那個時代的人。燧人鑽木取火;伏羲製網馴家禽;神農嘗百草種五穀創刀耕火種。”他自比德兼三皇功高五帝,自然會對三皇五帝的曆史有諸多了解。

在秦始皇身旁的墨家钜子聽到秦始皇的話,摸著胡須思索道:“始皇陛下說的三皇五帝好似和《呂氏春秋》中不一樣,它上麵說三皇之一有女媧。”當初呂不韋把那書懸掛於鹹陽城門說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時他還去圍觀過嘞。

乍然聽到呂不韋和那本《呂氏春秋》的名字,秦始皇心中複雜。那本《呂氏春秋》雜采諸家,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無為而治為基,用儒家倫理為尺,收墨家公正觀念、名家思辨邏輯、法家治國巧技、兵家權謀變化和農家地利追求。

本是最適合一統後的大秦,但因著在一統前就斥法家嚴刑厚賞乃衰世之政,為慘礉少恩,想勸他采用儒家為主的雜家而被他棄之不用。

終歸是當時的需求和現如今的需求不一樣。

仲父……

王相看這墨家钜子的性格就和大將軍張三一樣,怎麼儘在他家陛下麵前瞎說,出口道:“三皇五帝之人選爭議頗多,無須糾結。”

隨後他開啟另一個話題:“第一階段的發展應當是每個需要種植糧食的人都需要經過的時期,但後麵每個地方的差異就會導致發展進程不一樣。”

孔鮒撫著胡須道:“這種地方的人很適合行進行教化之法使其懂禮節,知仁義……當然得在教導我大秦的耕種方式後。”

說完這句話,孔鮒悄悄地看向農家方向,看到許弄緩和下來的表情鬆了一口氣。

這些人哦,一點都不知道尊老愛幼,若是教化在溫飽之前,他怕是這個朝堂上又得爭論不休了。

【萌芽階段也叫做新石器時代,產生農業,為人類文明發展奠定基礎。

中原的大地的溫帶季風氣候好處是適合早期人類的生存,但四季分明的特點讓先祖們如若一直維持粗放農業注定會有人餓肚子,於是在困難中螺旋式上升的中原大地先祖們,就經過一係列探索。

中原比百越更快的進入第一個階段也就是農業技術的初步形成階段。】

關於這點觀星殿的百官們紛紛興起了猜測興致。

“三皇五帝後明顯就是夏、商、周時期,所以這一階段定是在夏、商、周。”

農家學子聽到其他人的猜測也不客氣,今日這視頻可是他們農家人的主場!

“農業技術發展那個應該指木、石、骨、蚌材質製成的耒耜、石鏟、石刀、石斧那些農具吧?”這些他們的農家本家可是都給他們講過的。

說到農業他們心中就自信滿滿:“我們現如今用得可比他們那時候先進多了!”

當農家學子在講他們用的先進,舊六國某些偏遠地方的黔首們則看向家中的那些農用工具,他們拿起石鏟、石斧:“工具,是這些嗎?”

他們也隻買得起這些了,那些鐵銅器還是有些昂貴,他們……囊中羞澀。

當然也有人能夠買的起鐵製的耒耜,貧富差距在哪裡都有。

【依據我國考古人員對商代遺址的發掘,裡麵廣泛發現以耒挖土的痕跡。甚至在新乾商墓中發現了青銅耒。就如甲骨文的‘耒’字,意為耕挖起土的農器之形,可見那時候農耕工具確實發展起來了。】[1]

仙幕說著就把那個有兩個扁平齒的青銅耒展示了出來。

看到那個青銅耒百姓們齊齊發出驚呼聲,看樣子這是商代的青銅耒?商代的東西這些後世之人竟然也可以拿得到?

“這就是青銅農具啊,我長這麼大還沒見過呢。”百姓們議論紛紛,有些甚至想要伸手試圖盼攀附仙幕上展示的青銅農具。

而秦始皇就不如百姓們那般驚奇。

他隻覺得驚恐,他看到了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