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P2窮光蛋漢武帝.中(2 / 2)

現代社會拆遷暴富,而漢武帝這邊..</p>

拆遷窮三代。</p>

漢武帝的《遷茂陵令》表示:奢靡浮華、富可敵國的巨富們啊,隻要你財產在300萬錢以上,一律遷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也不白來,我還送你錢20萬,田2頃的高額“拆遷補償款”,脫商成世家名門。</p>

於是一群萬億富豪隻能被迫遷徙,求爺爺告奶奶,即使求到衛青這個大將軍手中的郭解也隻是死得更快,被皇帝拉出去做典型而已。</p>

富豪的財富形式多是土地、房產,奉旨遷徙的富豪隻得賤賣土地房產。皇帝又說了:你家中的田地也不用擔心,我會‘低價’收購,然後送給流民。</p>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性關懷’,300萬以上的東西轉換成20萬給人, ‘低價’采購的田地到底有多低,咱門隻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p>

這政策好用到漢武帝公元前127年也就是推恩令實施的當年用了一次,公元前96年又用了一次,實在是賺的錢多多!赤貧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漢朝政府糧食稅收激增,而豪強們也被強行“均富”3此為三贏。</p>

這些來長安的富豪們成為了茂陵子弟也就是富二代,開始一擲千金,致使長安城成為世界第一豪華都會——此為四贏。</p>

漢武帝為了更好的去賺錢甚至官方出品了古代愛馬仕——上林苑的白鹿幣和白金幣,價值四十萬錢的白鹿幣‘王侯宗室朝覲聘享’,直接就把漢武帝之前放出去的拆遷款連本帶利收回來了——此乃五贏。</p>

對此博主隻能感歎,賺錢還是得看漢武帝家的理財小能手啊!】</p>

衛青沒有想到皇帝這個政策的實施竟然還會有他出沒,也沒想到這玩意兒竟能賺如此多的錢!</p>

對此他隻能感歎道:“仙幕這視頻如若能夠讓天下人觀</p>

看,陛下怕就不會有此困擾了。”天下富商豪強終歸是低估了皇帝的能力,才敢在皇帝需要時隻顧著往後縮,要是能窺見曆史,怕不是得嚇得直接獻上一半家產。</p>

桑弘羊卻持不同看法: “若是讓富戶豪強們知曉中央是真能下鐮刀,那就糟了。”聽到這裡,一眾皇帝心腹看過去。</p>

桑弘羊笑了: “自願上交的財務哪有抄家來的多。”自願上交可能就是二三十萬,但讓他們遷徙茂陵可是能解決百姓耕種問題後還能大賺一筆。</p>

而且那些來長安的富商子弟們在長安一擲千金,購買白鹿、白金幣,桑弘羊更加滿意了,這又搜刮了一波錢,不把這些人兜裡的錢挖空他就不姓桑。</p>

主父偃看得嘴角直抽:“你們法家真是一脈相傳,白鹿幣與管仲賣的石破天驚壁有何不同。”</p>

桑弘羊聽得那叫一個驕傲,能和管子相媲美那他就高攀了,他反問道: “為何要有不同?”能達目的者方為正道。</p>

東方朔看主父偃又與人抬杠,說道: "觀仙幕所講之策,應當就是桑公手筆,桑公對後續分田地可有詳解?"</p>

桑弘羊腦洞仿佛能和未來接壤: “低價采購的田地還地於民,可隻收取低稅,如十分之一稅。用低息‘反哺’百姓。甚至能由官府供借,之後折成實銀,少利錢歸還官府,如一成利錢3。如此這般百姓們有房住,有田種,手中有餘錢也能進一步推動財政收入。”桑弘羊很滿意這個政令, “此乃六贏。"</p>

說來說去,桑弘羊覺得彆看現在說得對百姓多好,皇帝先割上層富戶豪強,實際上他並不覺得帝王前麵收刮的財富能支撐多久,割‘韭菜’的鐮刀注定得下到百姓頭上,要不仙幕怎會多次提到百姓生活困苦。</p>

東方朔聞言感歎道: "此法甚妙。"不過他也知曉,此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且隻有陛下能用,其餘帝王若想用此,難矣。 ”陛下勢大,中央力強,地方列強才能聽命,要是換個帝王,比如文景二帝,地方直接舉兵進長安都說不定。”他們的陛下,厲害!</p>

此話獲得一種人的認同: “文景至漢武七十年間,國都雖鄙廩庾儘滿。但錢大體皆在權貴手中。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隻能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3。這些富戶竟還能在匈奴烈馬強弓麵前堅持勸朕用公主和親來苟且偷安,陛下下手是自然的。"</p>

br />漢武帝聽他們說得起勁,聽完心中算盤也打得乒乓響: "諸位愛卿說得對,此令確實可。"</p>

"不過……"不過漢武帝聽到桑弘羊說的抄家卻有彆的想法, "即使是《遷茂陵令》又如何,終歸還是不如抄家來得錢快又多。”漢武帝覺得還是太放過這些人了。</p>

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無權勢的富戶們不就是帝國待宰的羔羊?至於什麼時候宰殺,要是如那卜式一樣的為國為民者自然得善待,但若是占儘國與民財又不願為國出力者,</p>

養肥後宰殺才是歸宿。</p>

漢武帝覺得還是抄家來得實惠。</p>

不知未來的他是否直接抄家了,他每次看下方小吏報上來的地方情況真的是恨不得讓仲卿帶著小隊進城搶錢,實在是他們太富裕了,而這些富裕是吸漢朝上下百姓的血得來的富裕。</p>

【小小和你們說一聲,此法也就是漢武帝能用用,漢武帝曾孫漢宣帝、重孫漢元帝也曾想用,但地方的豪情的土地兼並已經嚴重到不能再強拆了,於是後麵遷茂陵令也就廢除了。】</p>

事情不出東方朔所料。但漢武帝眼中的嫌棄卻已經快溢出來了: “朕的這個曾孫與重孫實在不爭氣,竟連地方都壓不住。"不過土地兼並嚴重倒是需要他多加注意,看來還是得他這代解決啊。</p>

劉徹惆悵:朕為大漢承受了許多……</p>

就是不知這曾孫是哪個皇子的後代,漢武帝想到後宮中隻有據兒一個皇子就更加惆悵了,聽說他未來還會死皇子..</p>

劉徹:所以他這個曾孫和重孫還不能知道是誰的?劉徹:這未知的以後,更糟心了。【不過漢武帝的財政自然不會就此結束,他這次直接可持續性竭澤而漁——抄家進行時。</p>

搞出了算緡令。】</p>

"算緡令?"東方朔不解,此法陛下於元光六年就已下達地方,但效果可不見得好。</p>

熟知朝廷政策的中朝官員有一個是一個,腦中皆是問號,這對有市籍的商人收運輸車稅可沒有什麼用,朝廷收不到什麼錢。</p>

難道是未來又有新變化?</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