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他們要辯多久。”霍去病有點著急。
小劉據也急, “這要是多耽擱一分,西域那邊堅守的將士們就多危險幾分了。”半年還沒有得到援軍的支持,疏勒城裡的將士們應該撐得很累了, 現在信已收到,瞎耽擱啥???
兩顆童心對著仙幕開始瞎著急。
觀看視頻的人自然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 說定要救助,因為他們知道耿恭他們還堅守在西域。
但漢章帝一朝的想法,劉徹這些大人更能理解,在很多人看來,專人專兵專後勤就為去追那虛無飄渺的可能性,不值得, 尤其在收到來信時已是半年後。
【那時的中央朝廷很多人不想救,他們覺得去救那簡直就是浪費人力物力, 畢竟那麼遠的路途,等援軍到達耿恭等人早就屍骨無存了。
但那一部分想救助的人,雖少, 但話卻震耳欲聾。
《耿弇列傳》記載,有一名叫司徒鮑昱的人道:“今使人於危難之地, 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 匈奴如複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將士們在外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君若不救,大漢帝國則冷英雄熱血,對外是放縱蠻夷暴行,對內是令群臣寒心。下次何人敢為民為君為國付出自己的身心?】
小劉據與霍去病一起眼睛放光, 瘋狂點頭,隻覺得此話頗有振聾發聵之感:“對對對!就是這樣子!”
“今若不救,以後將人人存私心,難聚華夏團結之魂!”
【以‘凡我華夏子民,雖遠必救’製敵,何敵不摧?
以‘雷霆之勢’救難,何難不克?
朝廷對百姓應當不拋棄、不放棄,隻要懷必誅必救之心,必能懾敵服眾!1】
“所言甚是!”在場的人無以不為這一段振奮。
不去,就是張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此時不去,更待何時!
【公元75年冬天,剛一登基的漢章帝立即派遣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國軍隊,共七千人進行救援,他們衝鋒數千公裡趕到柳中城,打敗藩國的聯軍,又跋雪山涉雪水過天山到疏勒城。1】
仙幕上再次出現一開始的將士們翻閱雪山的視頻,隨即,這一段又被畫上大大的叉。
正待觀看的眾人覺得疑惑時,仙幕道:【實際上海拔七千四百多米的天山是如何被將士們翻越的,史書沒有任何記載。我們隻能知道他們在疏勒城勝利會師,幸存的將士們‘開門,共相持涕泣’。】
【被救助時將士們衣屨穿決,形容枯槁,救助時尚有二十六人,但至玉門,卻僅有十三人。1】
【西漢有蘇武、東漢有耿恭。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卻卒全忠勇,恭之節義,古今未有。
可謂是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
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不為大漢恥。
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這是將士們的熱血忠魂!1】
眾人終於情不自禁地開始鼓掌。
“說得極好,此次救援即使失敗又如何,即使注定失敗又如何?這是大漢在向天下人宣告中央朝廷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為他戰鬥的勇士!”
“若千萬國人能夠眾誌成城,萬眾一心,一統世界必不遠矣!”汲黯被這句話震了心神,隻覺得讀起來仍蕩氣回腸。
劉徹很開心,漢章帝看樣子確實是一個好皇帝,一個為民為國的好皇帝,“不愧是能和漢明帝一同開創明章之治的皇帝,果然厲害!”
汲黯與劉徹的目光對上,兩人不得不承認這皇帝確實是可造之材了。
【除了以上的軍事和法令,漢章帝在位的很多政策其實隻是沿襲前朝,沒什麼大變動。
不過他其實對曆史還有一個影響,召集了白虎觀會議。
這是一次集各級大夫、儒生們召開的儒家經典的學術會議。
漢武帝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然讓儒家思想成為漢朝君主乃至於之後兩千年的的統治思想支柱。但因為儒學學派多樣,也造成儒家經典的版本、內容多有爭議。
漢宣帝曾召開的石渠閣會議有加以統一,不過經過後麵的百年內亂還是讓這些儒家歧異再次抬頭。所以漢章帝在建初四年曾召集各地著名儒生於洛陽白虎觀,討論五經異同,修繕儒學。
隻不過這個東西吧,對於崇尚政治強人而反感儒學的網絡史學圈子來說……很多人對這方麵還真是不感興趣1。】
在場的的眾人:“…… ”
雖然很不好意思,但他們不得不承認,他們對這件事情也沒什麼興趣。
劉徹本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想披一層儒家皮行法家骨,他對儒家學說的發展隻能說——能利國就好。
他看向汲黯。
汲黯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拱手道:“陛下,臣崇尚道家學說。”
他治理官府和處理民事,就喜好清靜少事,常常是放手讓得力的郡丞和書吏去做,隻要大原則對就好,並不苛求小節。
仙幕在對於汲黯的這個做法一定能想到一個詞——躺平式領導,然後再翻閱下史料查到汲公辦事確實是喜歡‘力求無為而治,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條文’。最後就知曉汲公為何會喜愛文景之治。對於一個喜愛無為而治的官員來說文景二帝時期的朝廷環境下不就是如魚得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