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李唐大軍與擁有兩萬精兵的隋將宋老生對峙。
但形式在李淵看來並不樂觀, 因為久雨,起義大軍糧儘,李淵隨即準備班師回朝。】
李淵深覺不妙, 仙幕之前說的他還沒反應過來是什麼事情,但當他看到手持兩萬精兵的宋老生時卻反應過來這講的是什麼事情。
若是此時仙幕上能夠實時顯示彈幕,李淵一定會看到【唐高祖彆看, 是惡評】這類的話語,可惜李淵看不到,於是他隻能聽到仙幕說出又一樁能夠證明二兒子年少聰慧的事件。
【李淵想繼續回去太原再圖舉事, 但現實可沒有那麼樂觀, 麵對區區兩萬人,屬於李唐的起義大軍就打了退堂鼓。起義大軍本來信心滿滿想要攻下鹹陽, 但現在這番操作可謂是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 士氣一定會大減,而退守太原這小窪地,隋軍一旦反撲, 那可真的是一撲一個準。
李淵看不到這個層次,李世民看得到。】
仙幕擺放在前頭的解說讓唐朝人覺得李世民是真開國皇帝, 李唐是李世民獻給李淵的想法更加堅定了。
百姓們與有榮焉,昂首挺胸, 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咱家皇帝就是優秀, 這高祖皇帝看不到的他竟然能夠看得一清二楚!哈哈哈!”
整個唐朝,隻要是熟悉天子的人, 沒有一個不對唐太宗李世民推崇萬分。
李世民乃天選、民選之子!
【看到事情發展不對的李世民第一個站出來說出他的想法。
“興大義救蒼生,當先入鹹陽,號令天下!現在遇小敵即班師回朝, 追隨吾等起義之軍怕是頃刻解散。固守太原,何以自全!”「1」
十八歲少年郎聲嘶力竭,企圖引起老父親的重視。】
“軍隊打仗重在士氣,小小兩萬將士就能嚇退起義軍,那起義軍還有什麼士氣可言,怕是見到誰第一個想法都是‘班師回朝’吧。”朱元璋界麵,朱棣仗著年歲不大,直接說出心中的想法。
朱元璋,朱元璋自然讚同,他也是靠起義軍發家,一點點打下江山的,行軍打戰,他懂。
他之所以對李世民推崇備至就是因為相比較李淵而言,李世民更像是一個開國君主,而李淵?充其量就是幸運擁有了一個名為李世民的兒子罷了。
建帝王廟建到李淵根本進不去,在皇帝廟裡找不到李淵姓名的朱元璋腹誹。
漢武帝他們也覺得十八歲的李世民確實是個有遠見的人,不愧是名留青史的帝王。
【可是無奈,高祖不納,促令引發,李唐軍心危在旦夕。
這時候李世民打出第二張牌——太宗遂號泣於外,聲聞帳中。】
“號泣於外?”秦始皇被這句話驚到了,其他臣子也覺得是不是聽錯了。
李斯不可思議道:“這個唐太宗為此竟然哭了?”不怪他們震驚,他們秦始皇陛下自長成後他們就沒有見過他哭過。
還有那個榜二大哥看人也知道不是容易哭的那種。
“這個太宗皇帝不愧是性情中人,走的路線一看就是和秦皇漢武這種薄情種不太一樣。”
李斯小聲感慨道。
他們陛下對人的感情還真說不上重,就像仙幕說的那樣,他們陛下和榜二大哥一樣,最看重的就是個人的能力,絕對不是走這種會號泣於外的性情路線。
耳朵很好的秦始皇:“…… ”
李斯,他記住了:)
不過通過後麵他確實也看出來了,李世民他走的路線確實和他不一樣。
李世民界麵,李世民看到自己的哭被點出來也有點不好意思,這不是想著要是真班師回朝了,鐵定就功虧一簣,就這麼對老爹哭出來了嘛,而且……
李世民毫不心虛,他哭的次數,好像,貌似,似乎……
好像還挺多的。
【太宗說:李唐兵以仁義起事,進戰則必勝,退還則必軍心潰散。將士一潰散軍心,敵軍定然進犯,唐軍必亡。因此,才有此悲痛一哭。「1」
不過哭一哭確實有用處,至少挽回了唐高祖想要班師回朝的心思,八月雨止,立刻攻城。
此之一戰,必需以戰克隋軍!】
【隋將宋老生不出戰想打消耗戰怎麼辦?
囂張二鳳上線,輕車簡裝帶著四五個騎兵城下挑釁,舉鞭指揮,囂張不可一世。
事情不出他所料,敵軍出窩今日想宰了囂張二鳳做鳳凰羹。
可惜鳳凰的狡猾之處就在這裡,他可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
城東合軍,城南紮陣,攻敵側背前後夾擊,任隋軍再勇猛也叫他有去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