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論二鳳頭蓋骨有沒有被盤(修文加入史料版)……(1 / 2)

“應該不會被盜墓吧?那可是帝王的陵墓。”不同於李世民的擔憂, 沒有看過帝陵被盜史實的秦始皇嬴政與漢武帝劉徹皆是抱著不相信的態度。

秦始皇想到自己的陵墓,自覺很放心:“朕的陵墓無人進得去。”進去了,不死也得脫層皮!

不過後輩子孫應該不會盜皇帝的陵墓吧?這些所謂的考古人員也不一定是盜墓, 萬一山體滑坡把這些墓地的東西傾倒出來,他們在搶修也說不定。

秦始皇還能放心, 但漢武帝劉徹就覺得有些懸。

因為他的陵墓恰巧是準備厚葬的那種。

劉徹思襯:“朕未來若是逝世, 陪葬品定然豐厚無比。”茂陵, 是個規模龐大,葬品豐厚的帝王陵墓。

他心中開始不確定起來。

不會吧?他的陵墓不會也被盜吧??

關鍵是真的有可能啊!

要知道他當上皇帝第二年就已經開始興建陵墓了,按照仙幕所透露的時間門計算,大型土木修建了53年, 工匠、徭役應當也用了數萬人。

【二十四史之一《舊五代史》記載:唐諸陵在境者悉發。】

【臣子們的陵墓都被盜是有史料證明的。】

有些臣子還在想被掘是不是仙幕說的假話,但聽到仙幕連史料都拿出來後……

他們心中嗬嗬,隻覺得這件事情又更真了一點點。

真被掘了, 哭唧唧。

【那唐太宗這個皇帝呢?他的陵墓會不會被盜呢?】

唐太宗本宗李世民:“??”

“真說到昭陵的情況?”

李世民心中瘋狂打鼓,他有點兒能猜想到, 他的昭陵也有可能和臣子們的陵墓一樣被盜。

昭陵當時雖然修建得極為用心, 也做好永久不被盜的措施, 但一千年的時間門, 鬥轉星移, 總有聰明的人能夠突破他們的防衛進入地宮內部。

心中雖然這樣想著, 但李世民還是忍不住期待, 期待昭陵能夠保持完整, 不被掘。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後長孫氏的合葬陵墓。

位於九嵕山的主峰之上。

整個九嵕山墓葬群, 就屬昭陵最惹人矚目。

作為唐朝貞觀之治的開創者,是個人都可以猜出整個唐陵中屬唐太宗李世民的墓葬中奇珍異寶最多,應該是多到數不勝數, 多到可以遊金銀財寶泳,可惜……

是的,依據史料顯示,在很久之前太宗的陵墓就已經被盜。

二十四史之二《新五代史》記載:昭陵最固,盜墓者從埏道下,見宮室製度閎麗,不異人間門。

昭陵被盜,這段記載在唐朝之後的《南唐書》、《天中記》、《江南餘載》、《十國春秋》、《江西通誌》、《石刻鋪敘》皆有記載,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中都記載得非常詳細。

甚至《永樂大典》所輯出的《宋會要輯稿》中也有記載:帝檢校曆代帝王陵寢,曾被盜過的二十八帝陵其中就有包含太宗陵墓,後還是北宋皇帝讓人修複的二十八帝陵。】

看到昭陵真的被掘,李世民隻覺得心在滴血。

“真被掘墓了…… ”

李世民伸手握住身旁長孫皇後的手,不想動。

一想到他和觀音婢的陵墓真有可能被莫名其妙的人進去過,他就脊背發涼。

長孫皇後一直與嬪妃在屏風的另一邊,帶領諸位妃嬪看仙幕,也是聽到墓葬,和即將講到那場政變才站到李世民背後,沒想到還沒講到政變,就先得安慰下地宮被掘的李世民。

她擔憂地拍了拍李世民的手背。

“陛下不妨再聽聽,一切不到最後,都有可能有轉機。”

李世民扯開嘴角想笑,笑不出來……

【而且這些可惡的盜墓賊甚至連太宗的遺體也不放過,金銀財寶盜竊出去就算了,竟然對太宗的遺骨不敬!

盤珠串,盤核桃也就罷了,富人的愛好廣泛到盤唐太宗的頭蓋骨!

依據記載,盜墓賊把太宗頭骨賣給富人做玩具把玩、展覽、觀賞。】

“劈裡啪啦!”

清脆地杯盞落地聲響起。

眾人循聲看去,正看到雙手顫抖的李世民。

李世民雙手顫抖自然不是有癲癇,是不敢置信,是氣的,他嘴唇幾次翕動,想說話,但說不出來。

看出老大的不對勁,程咬金幾人趕忙上前攙扶。

他們在顧不得生氣,氣啥?細細想來,他們老大好像更慘些,屍身分離不說,頭蓋骨還每天被人拿在手中把玩,供人取消取笑。

李勣更是屁都不敢放。

三梁進德冠被展覽又如何,總比頭蓋骨被人展覽好。

“朕,朕的頭…… 頭…… ”

半響,李世民終於發出了聲。

但一想到頭蓋骨被人拿手裡觀賞他就受不住了。

怎麼能夠如此殘暴,那是什麼!那是頭蓋骨!

“這些人竟然把朕的頭骨拿去把玩!”

這擱誰身上受得了??

房玄齡他們趕忙安撫自家皇帝。

李世民不敢置信:“怎麼可能被盜?為陵墓隱蔽安全,朕應該會拆除通往墓道口的棧道和遊殿。從朕入葬到唐朝真正覆滅應該已經百年之久,墓道口應該與九嵕山融為一體才是,這些盜墓賊怎可能找到墓道口?”

朱元璋、趙匡胤呆在自己的界麵,似乎也能夠感同身受李世民的感覺,同為開國皇帝,這是多讓人不敢相信的一件事,為國為民勞累半生,位高權重,死後竟被人侮辱屍身。

趙禎歎氣:“太宗陵墓被盜,確有其事。”

他們敢信仙幕所說昭陵被盜,並不是無的放矢,因為確實是有史料記載的。

仙幕所列舉的很多史料都是太||祖和趙普丞相親自派人去查證過的。

他們太||祖專門派人調查唐陵被盜情況,當時幾乎所有皇陵被有被盜的痕跡,還是他們修複的唐陵,這些史料記載非常翔實,錯不了。

趙禎肯定。

不過他其實並不在乎唐太宗是否被盜墓,頭骨是不是真的拿回來還是拿到假的頭骨,就他所知道的,曆代帝王陵少有完整不被盜的,他隻是擔心他們老宋家的陵墓有沒有被盜。

朱元璋何嘗不擔心,但與此同時他又有點自信,覺得自己的明孝陵不會被盜墓。

馬皇後看出朱元璋的擔心,參與過明孝陵設計的她深知朱元璋對陵墓的設計花費了無數心思,她安撫道:“孝陵位於紫金山南麓的獨龍阜玩珠峰下,獨龍阜被堅硬非常的礫岩和鬆軟的石英岩覆蓋,難以開鑿,匠人們後麵還是以偏離中軸向石英岩二次開鑿才能鑄造地宮,裡麵的墓道如同蛇狀九曲十八彎,沒有圖紙誰都不知地宮入口。不知入口,也無法鑿開堅硬的礫岩。明孝陵不會被盜的,放心。”「1」

馬皇後溫柔的話語,有力地安撫了朱元璋略緊張的情緒,朱元璋暗暗呼出一口濁氣:“孝陵還有孝陵衛駐守陵園進行警衛,方方麵麵吾都考慮到了,孝陵定不會被盜!”想到這裡,朱元璋覺得還是不保險,他應該多想點防止盜墓的方法,比如在孝陵寶頂之上覆蓋鵝卵石,若是有人來盜墓,鵝卵石就會通過預製孔道滾落,填滿墓室。

反正就應該無所不用其極增加盜挖墓室的難度就是了!

頭蓋骨被人拿在手中把玩什麼的,他才不要!

【唐太宗生前英明神武,雄才偉略,創立大唐,就是這麼一個被尊稱為聖君,成為自堯舜禹之後的明君典範的人死後竟然遭遇這種非人的對待,那個敢於做這種事情的人自然在曆史上留下大名。】

李世民拂開擋在麵前準備安撫他的房玄齡,看向仙幕。

是誰!是誰讓他頭骨分家的!

【——盜墓狂人溫韜。

一個晚唐的節度使,一個開挖17座大唐帝陵的唐墓屠夫。】

李世民目光死盯著‘溫韜’二字看了又看,盯著‘節度使’三個字瞧了又瞧,像是要把這幾個字記在心裡。

可惜,再怎麼盯也記不起這人的名字,因為這人是距離他很遠很遠的晚唐之人。

這是一個他知道未來後,未來一定不會再次出現的人。

可惡!李世民咬牙。

【這個名為溫韜的節度使就像和李唐家有仇一樣,十八座唐朝皇陵挖了十七個,唯一一個沒挖的乾陵還是因風雨阻礙沒有進行挖掘。】

【而這一切,和一個東西有關,這個東西就叫做——王羲之的《蘭亭序》。】

咬牙切齒的李世民聽到王羲之三個字,一下子咬錯到了舌頭:“什麼 ???竟然是《蘭亭序》?”他最最最喜歡的《蘭亭序》??

其他人也仿佛聽錯一樣掏了掏耳朵,什麼玩意兒,這王羲之怎麼和陛下被掘上了關係?

【身為王羲之的頭號粉絲,李世民每天大喊“王羲之永遠都神”一百遍,為王羲之書聖的地位站台,為王羲之登上書聖的神壇助力了一把東風。

他喜歡王羲之到什麼地步呢?

唐《徐氏法書記》記載:“太宗於右軍之書,特留睿賞,貞觀初下詔購求,殆儘遺逸。”

王羲之,世稱王右軍。

李世民剛當上皇帝就想(坑)方(蒙)設(拐)法(騙)不為其他,隻為將偶像的作品《蘭亭序》收入囊中,常年一擲千金去求王羲之的真跡,誓要把王羲之的作品全部買光光。

所以《敘書錄》又記載,李世民所擁有的王羲之的墨跡就有3000多幅。

每得王羲之真跡,必朝夕觀覽、每日臨摹。甚至連皇子們也需每日臨摹幾百遍。

自此,李世民的書法變得如同北宋文學家張耒的那般:“觀其用筆精工,法度粹美,雜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李世民追王羲之追到行書都得王羲之神髓,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不能分辨。

他甚至在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中親自撰寫了《王羲之傳論》。還把鐘繇、王獻之等書法家挨個點評了一通,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他的偶像,隻不過太宗的雙標就在這裡,其他書法家毛病不少,但王羲之不一樣“詳察古今,研精篆、素,儘善儘美,其惟王逸少乎”,“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王羲之,字逸少。

自此,王羲之的書法取代鐘繇書法而大行於世。

所以盜墓者認為李世民會把很多王羲之的作品帶到墓地做為陪葬品,是件極為正常的事情。

“昭陵內悉藏前世圖書。鐘、王紙墨、筆跡如新。悉取之,遂傳民間門。”

雖然荒謬,但這就是《新五代史》詳細記載的事情。】

站在李世民身側的臣子用眼角偷偷看李世民,王羲之真跡他們熟,確實如同仙幕所說,是他們陛下最喜愛的一個書法家。

他們陛下不僅自己‘夜半把燭起學蘭亭’,也不僅抓皇子們臨摹,甚至臣子們也不放過,也要求臨摹王羲之的畫作。

虞世南心想,後世要是能看到臨本的《蘭亭序》,定多是他們這些人臨出來的吧。

若想一窺陛下對王羲之書法的喜愛,除了仙幕提到的那些記載,《晉祠銘》就是最好的代表,這個他們陛下摹擬王羲之書法的得意之作,字字結體都是從王羲之而來。

《蘭亭序》21個“之”字,字字不同,被視為神來之筆;他們陛下所寫的《晉祠銘》中也不逞多讓,“之”字各有姿態、絕無雷同,甚至和《蘭亭序》中的“之”字如出一轍。「1」

僅僅這個小細節就可以懂得他們陛下對王羲之書法揣摩之細。

臣子們心中暗想,要是陛下知道是因為一副真跡被掘,會不會自此討厭這副真跡?

但看李世民的眼神他們就知道答案了。

因為李世民對仙幕上展示出來的 《蘭亭序》沒有絲毫不喜歡的情緒,甚至看得還更專注了一點。

李世民根本不覺得是《蘭亭序》的錯,王羲之書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字字有意境,是盜墓者喪心病狂盜墓,與《蘭亭序》何乾!

不過…… 他有點信這點了,因為他去世也要把《蘭亭序》帶在身邊的可能性,很大,很大。

【聽聞唐太宗超級喜愛王羲之的蘭亭序,唐墓屠夫溫韜就盯上唐太宗的昭陵,又探聽到太宗死後一度傳出要把原稿合葬的遺囑,所以正在挖其他唐朝陵墓的溫韜找到了史料記載,直接決定乾了一票大的,拉著軍隊去昭陵掘二鳳。「1」

史料記載不騙人,唐太宗所立的昭陵說明書表示陵墓裡麵沒有東西。

而溫韜則因為挖昭陵而賺得盆滿缽滿,數不儘的金銀珠寶,還拿到了史料中記載的鐘繇、王羲之真跡。

拿了錢財和鐘繇、王羲之的真跡之後,順便把二鳳的屍身盜出去賣,才有了我們方才說的,二鳳的頭顱和屍身分家。

《邵氏聞見後錄》:趙韓王微時,求唐太宗骨,葬昭陵下。

《嘉祐雜誌》:趙韓王客長安,購唐太宗骨葬昭陵下。一豪姓蓄腦骨,比求得甚艱。】

二鳳頭顱從晚唐一直被玩到了北宋,趙匡胤的宰相趙普聽說了這件事情,怎忍太宗屍骨被褻玩?

花費大價錢買回唐太宗遺骨,用票子、走關係把二鳳頭顱迎回昭陵。】

【怎麼說呢,溫韜此舉直接震驚了五代時期,結合漢陵的遭遇,後世的帝王將相們也不再立虛假說明書了,虛假的沒用,要實際真沒東西才不會招賊惦記,帝王將相們臨終前都下了陵墓從簡的政令。】

趙匡胤則心情複雜地看向身旁的趙普。

北宋韓忠獻王,本名趙普,是宋開國功臣,他的宰相。

至於趙普則是雙眼放空,竟然還有他趙普的事情?

而那頭。

“漢陵?”

劉徹表達了疑問。

“關朕漢陵何事???漢陵發生了什麼???”

他不知道唐太宗到底有沒有被盜墓,畢竟這是後世發生的事情,他也能夠理解有人不是想讓唐太宗頭顱與屍身魂歸昭陵,想擺放在家中展覽,因為太宗頭顱非易得之物,因為虛榮心作祟,因為奇貨可居。

唐太宗文治武功在曆代明君中名列前茅,戰功顯赫開創盛唐,知人善任重用賢才,開創貞觀之治,讓大唐成為世界交流中心。但在有些人眼中這些功績就是襯托自己厲害的工具,他們怎麼會管太宗是否頭身分家。

但他不懂,為何這件事情扯到了他們漢陵!

這頭,李世民是真信自己是真的頭身分家,頭顱還被不斷傳閱把玩了。

雖然有可能是假的,但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

李世民覺得頭暈,很想下令把天下叫溫韜的節度使全部處死,但想到這件事情發生在遙遠的晚唐又覺得一切都是徒然。

不過仙幕最後終於還是說了一個好消息,他的頭顱和屍身回到了昭陵。

雖然無法處死溫韜,至少能讓李世民鬆了一口氣,就是深覺疲勞而已:“朕操勞一生,死後竟也不得安寧,靠一個北宋臣子東奔西走才能屍身完全。”

其他臣子想安慰,但皆不得法。

李世民擺手製止臣子們的欲言又止:“終歸是朕孟浪,沉溺於王羲之真跡中,在史料留下欲與《蘭亭序》原稿合葬之語,也高估了大唐的延續時間門。”李世民甚至想到死後一把把骨頭燒成灰揚了的想法,隻是礙於過不了心中那一關沒說出來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