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邊聽, 一邊在心中感歎仙幕說得實在是好,簡直說到他的心坎上了。
然後聽到仙幕說到最後,他眼神亮得驚人:“樂章中的最強音,盛世之果的出現, 巨唐現世?”
一個在貞觀打下的堅實地基上結出的盛世之果!
其他臣子眼中的光不比李世民刪少, 仙幕之前所說的一切實際上是已經發生過的。
前麵重要, 防止他們當局者迷, 甚至可以提煉出值得借鑒的地方。
但他們知道,仙幕後麵所說的對他更為重要。
仙幕將要展露的可是未來!
程咬金等武將緊張搓手手, 未來是什麼樣子的?未來他是否能夠活著看到盛世?
房玄齡等文臣眼都不想眨, 含蓄的在腦中試圖演算出盛世的模樣。
盛世啊, 秦從未聽過盛世, 漢也無出名的盛世, 他們隻看到各種‘治世’, 各種‘中興’。
盛世?寥寥無幾, 籍籍無名, 從未聽過。
而現在, 他們可以親眼見證盛世。
房玄齡等文臣:緊張, 不知盛世長什麼樣子,和他們現在的貞觀有何不同。
李世民根本不想控製狂跳的心口,因為他也很期待未來那枚盛世之國的樣子。
李世民向下方招手,叫道:“承乾, 你上來。”
李承乾心中緊張的情緒在老父親叫他的時候達到巔峰。
父皇一登基為帝, 他這個皇太子就被冊封入住東宮,父皇對他疼愛有加,他被廢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
仙幕即將展示的未來很有可能就是他李承乾的施政結果!
李承乾孺慕地看向老父親, 裡麵是掩蓋不住的緊張。
李世民拍了拍小夥子的肩膀:“承乾無需緊張,仙幕多次提到貞觀之後的帝王開創了盛世,可見承乾未來登基定然也是個好皇帝。”
說著,為了一視同仁,也把方才坐在李承乾下首的李泰和小李治叫上來,欣慰地牽著兩個大夥子和李治這個小娃的手,交疊在一起。
“父皇雖還未聽到仙幕說到具體的未來,但看到未來乃是盛世之年,就知你們兄弟三人定然齊心,才有盛世之年。”
他從未懷疑過未來的帝王會是除了李承乾的其他皇子。
對於李承乾他寄予厚望,這個武德二年長孫氏為他誕下的嫡長子,生於太極宮承乾殿,取名承乾。
承繼皇業,總領乾坤。
無論是他還是太上皇對這個孩子都寄予厚望。
尚在繈褓即封為恒山王,秦王府十八學士自幼教導他儒學經典,而這個孩子也沒有辜負他的期待,他身邊的心腹們皆認為太子幼觀《詩》《禮》,睿哲有禮,乃儲君絕佳人選。
故而武德九年他一即位八歲的承乾就被冊立為太子,之後宜令聽訟,留京監國。「1」
這個孩子是他一步步帶過來的。
各種鍛煉之下,太子性聰敏、特敏惠、豐姿峻嶷、仁孝純深。
李世民又預感,盛世就是出自嫡長子之手。
李泰就小自家兄長一歲,自然曉得父皇在說什麼,他驕傲抬頭:“父皇說的極是,兒臣也相信這盛世是兄長締造的!兄弟齊心,締造盛世!”
小李治還不到十歲,略有些迷茫,但在皇家出生長這麼久的小家夥也不是蠢人,附和著父親與兄長話語中的意思,小家夥像個小福娃娃一樣笑得喜慶:“父皇和兄長說的都對,盛世一定是父皇和兄長締造的!李唐可是華夏最強盛的朝廷!”朝臣們的奉承話與仙幕的馬屁話聽多了,小家夥也學會了說好話。
李世民和身旁的長孫皇後直接就被小家夥的童言童語可愛到,長孫皇後接過站在兩個大兒子身側,顯得尤為小巧的李治,手指輕點小家夥的鼻尖。
“你呀,嘴巴就是甜。”
話是如此說,但看到三個孩子各個安好,兄友弟恭,他們夫妻還是很開心。
兄友弟恭,多好的一件事情。
其他臣子也樂於看到皇家兄友弟恭之景,兄友弟恭多好啊,尤其是皇帝讓賢臣們經常與太子接觸,兄友弟恭就代表著不會出現玄武門政變,就代表著不用擔心站錯隊。
最主要的就是不用擔心掉腦袋。
於是,期待仙幕展示未來的人又多了很多個臣子,未來啊未來,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在看到未來盛世之景前,我們需要知道,新皇出現,新盛世出現,也就意味著唐太宗所帶領的貞觀治世被留在了曆史裡。
也就是意味著……陪伴我們許久的唐太宗李世民的離世。】
方才的兄友弟恭和諧氛圍突然消散,不知道多少人的笑容僵在臉上。
“它這是準備詳細介紹朕的逝世啊。”李世民想灑脫一笑。
不過沒笑出來。
臣子們的竊竊私語消失。
殿中不由得陷入一種恐慌的情緒,依據仙幕之前淺顯的透露,也就是……
再過十幾年他們的陛下就會去世……
直麵死亡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直麵死亡會讓生者心中“咯噔”,心驚膽顫,害怕失去。
【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的死因,眾說紛紜。】
李世民心中酸澀,他的死因,他多少猜出來了,可能就是病逝吧?
一個樸實無華的逝世理由。
就如同他的降生一樣平常的一天,平常的去世。
不同的就是可能悼念的人會多了一點點。
【有人說,李世民的逝世,與伐遼東路上中的那隻箭上有關】
李唐臣子:“???”
“陛下在遼東中箭!!”
“什麼時候!!”
仙幕的話,在武將耳中無亞於晴天霹靂,他們的陛下,禦駕親征時受傷了!
反應過來遼東是哪裡的臣子,目光如炬,死死盯著李世民。
魏征:“陛下!遼東中箭就是征討高句麗之時!”
尉遲敬德:“陛下!您那時候是禦駕親征!”
前麵仙幕或許有提到什麼,或許也有提到他們陛下晚年禦駕親征,但他們早已忘記,或者說沒怎麼關注到,因為仙幕前麵就會誇誇誇,誇得他們頭暈腦脹,飄飄然,哪裡還記得禦駕親征的危險。
長孫無忌:“陛下!征伐高句麗時已是貞觀晚年,您那時候已經五十知天命之年,竟還敢禦駕親征!”
熟知自己本性的李世民尬笑:“朕朕朕…… ”
心中的酸澀早就跑得沒影子了,李世民直麵諸臣子不敢置信,直麵長孫氏與三個孩子驚恐的臉。
他能說未來的自己可能就是因為晚年才敢禦駕親征嗎?
人貴有自知之明,人要認識自己。
李世民知道自己的性子。
人不風流枉少年,貞觀年初就連教導近衛射箭朝中官員都各種勸諫,可以想象得到他當上皇帝之後定然也不敢立在危牆之下,定然從未上過戰場,因為他敢上戰場他的那群諫臣們就一定會死諫,他都可以猜出自己未來隻能聽著那些捷報解解饞的慘狀了。
如此,等到了晚年,大唐政局穩定,百姓安居,他他他……
李世民淚目,他上個戰場不也是正常嗎?
就是非常不小心的中了個個個…… 箭?
不過無論怎麼樣,此刻,李世民已經看到未來絕對不會在戰場出現的悲慘事實了。
他的臣子們未來絕對不會讓他有機會上戰場的!
【對於這個說法,有些人覺得很離譜。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親征遼東中箭,貞觀二十三年去世,這箭傷可能傷身,但未免也潛藏得太久了吧?說因為箭傷而去世過於離譜了吧?】
李世民想點頭,四年時間,再怎麼受傷一堆金創藥下去也該好了吧,怎麼可能受傷呢!
他覺得這消息不保真,應該是仙幕瞎編的。
最主要的是,他若禦駕親征,身邊的近衛應該就如同心圓一樣層層防備,就差在戰場上建造一座金屋把他藏起來了,身邊有那麼多人包圍保護,怎麼可能中箭?
然後感受到包括長孫皇後在內的一堆文臣武將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氣息後……
李世民:動都不敢動,說都不敢說。
因為認為一切皆有可能的諸位臣子們現在各個憋著氣。
主要是生自己的氣,可能沒保護好陛下的氣。
房玄齡看出陛下的想法,語氣幽幽:“仙幕所說的這種猜測非無的放矢,或許陛下真的在遠征高句麗時中箭了也說不定,箭傷,傷身。”
程咬金常年站在李世民這頭,看李世民有話想反駁但不敢說的樣子,他弱弱發言反駁:“但這件事情若是真的,仙幕應當會放出史料中的記載,但仙幕關於這件事情上可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出現。”
李世民心中瘋狂點頭,可不是,這次仙幕可沒有放出任何史料。
不過對於程咬金的話沒有人回應,因為後麵仙幕後麵又有話說了。
【有些史學家認為李世民會因為這一點而死是因為他們猜測:一是箭傷讓李世民十七歲之後就開始奔波在戰場上的身體進一步崩壞。】
無數臣子點頭,很有可能。
他們決定了,以後死也不要讓他們的陛下禦駕親征!
【二則是…… 箭上有毒。】
臣子們:“????”
“!!!”
“這可比前麵的箭傷傷身來得可怕!”
尉遲敬德驚恐臉,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是遼東的金湯箭!那群蠻狠不講理的家夥,他們的毒箭赫赫有名!”
李世民這一下臉色也變了,方才還有點不信邪,但眼見著仙幕越說越真,由不得他不信。
年老的時候中毒箭這可不是開玩笑,本來年紀就大了,這一毒箭下去死得更快了。
【北方獵物巨大,為了能夠順利狩獵,這些外邦常常使用毒箭李啊進行狩獵。
而當戰爭這個東西出現之後,毒箭這個東西,有市無價,非常好用。
《後漢書·東夷列傳》:“抱婁,古肅慎之國也,以青石為,皆施毒中人即死。
《魏書》記載:奴“秋收烏頭為毒藥,以射禽獸”。
抱婁國也就是唐之羯羯,依據上述文獻記載,遊牧民族自古以來愛用毒,烏頭這種會對人心臟和中樞神經係統有強烈的毒效作用的毒性植物,「1」他們最愛。
中原對毒這種東西也玩的很六,比如湖北江陵漢墓出土的《賊律》就有明確規定“有挾毒矢若堇毒,皆棄市。”「1」
毒這種東西,壞人都愛用。
什麼箭上塗金湯,感染傷口,什麼眼鏡蛇五步蛇七步蛇,通通用上。
尤其獵殺唐太宗李世民的毒箭,這種東西當然要塗上世界上最毒的藥,才不會讓那把射中千古一帝胸膛的箭埋沒了名聲。】
李世民:痛苦臉
但深覺有理。
其他臣子深歎,如果給他們自己一個機會可以來射殺高句麗的帝王,彆說什麼金湯箭,毒蛇箭了,那是直接發動萬軍,萬軍每軍人手一把弓,每把弓箭上都塗上鶴頂紅等頂級劇毒。
萬箭齊發,要的就是求有一箭走了狗屎運能夠射中敵軍將領,來個一箭封喉的效果。
所以…… ,他們陛下未來真的很有可能死於毒箭啊!
這是什麼人間慘案!
【《資治通鑒》等書稱:貞觀十九年,時太宗患癰,太子為上吮癰
“癰”有人認為是一種毒瘡,在後世人很多人看來這個應當就是毒素在人體上的反應。
雖然無法百分百確定,但史學圈很多人對唐太宗曾中毒,後因毒而亡的說法深信不疑。】
還彆說什麼史學圈相信這件事情,此刻大李唐界麵他們這些人聽著也覺得很可能,他們的陛下很有可能禦駕親征,禦駕親征就很有可能在戰場上真的被射中過,那箭上真的有可能有毒。
深信!
他們在深信中也沒有放過一個細節,那就是……
他們的太子竟然曾親自為他們陛下吸毒瘡!
這是什麼人間仁孝正確範例!
李世民看向太子,瞳孔震驚,他的太子竟然曾為他吸過毒瘡!
李承乾也沒有想到在這裡他竟然會擁有姓名,他憋出眼眶中的淚,淚眼婆娑:“父皇患癰,兒臣為父吮癰又有何妨!”
李世民淚目:“承乾吾兒……”一切儘在不言中。
長孫氏看著李承乾的眼中含淚,隻覺得兒子確實孝順,她摸了摸李治的小腦袋,握住李泰的手,柔聲道:“你們的兄長仁孝,治兒和泰兒可多像兄長學習。”
李治和李泰看在眼裡。
李治望著李承乾這個兄長的目光好似看著曙光,他覺得這個兄長實在是孝順榜樣。
學習之!
【但前麵我們也說了,對於太宗逝世的原因眾說紛紜,另一個獲得眾人認可的一個原因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死於疾病。
不是箭傷延伸出來的疾病,而是多種疾病。】
【流傳的疾病之一:李世民患了痢疾,臨近去世的那個月,饑不能食,夜不能寐,頭發花白,身體枯瘦。召見大臣交付後事就撒手人寰。】
知道痢疾是何物的唐太宗眉頭緊促,這個逝世理由好似也可以,就是這個痢疾吧……
李世民嫌棄臉:“痢疾使人發熱、腹痛。朕晚年還饑不能食,夜不能寐這死也死的不利索?”
長孫皇後緊張得掩住李世民的嘴:“陛下不要亂說,仙幕都說了眾說紛紜,或許說的不對也有可能。”
李世民輕笑,感受到妻子的不安,拿下嘴前的手:“朕曉得皇後之憂,不說不說。”
【除了痢疾,流傳的最廣的第二個疾病就是李唐皇帝這一家子都有的一個遺傳病。
這個遺傳病從李世民的爺爺奶奶輩就出現,延續到李唐的最後一代皇帝。
這病啊,不是外麵來的,這病是李唐祖傳的哦!】
這可不得了,這一番說法獲得所有人的關注。
一個疾病能傳那麼多代?這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啊!
李世民心有隱憂,開始想他的爺爺與父親,宗室裡有什麼病是具有共性才能被仙幕賦予遺傳病之名。
“祖傳疾病?是什麼病?”他想了下身上有沒有什麼不適,還真沒有。
【“風疾”
這個就是普世認為的李唐皇帝共有的遺傳病,有些人認為這個病類似現代的心腦血管疾病,有些人認為類似現代的遺傳性高血壓。
貞觀二十一年《溫泉銘》拓片言:“朕以憂勞積慮,風疾屢嬰。”
對於唐太宗是不是真的患有這種疾病,《溫泉銘》證實了李世民確實患有此病。
有曆史記載,而非謠傳。
這個病發病時頭暈目眩讓人不適,它凶殘到什麼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