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從昆侖山中的倉庫中,搬運出了一船又一船的貨物。首先鋪設的必然是馬路以及鐵軌,經曆過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中央島嶼的基礎設施幾乎全部被摧毀,隻能通過避難所中的儲備加快建設。
時間流逝的速度很快,轉眼間,又是四個月的時間。
在這四個月裡,人們安居樂業,除了零零星星的怪物襲擊外,並沒有太大的災難發生,而陽河也即將渡過黑夜,再過一個月又要切換到白天。
理論上,經過一場空間風暴後,又有可能會有其他的文明來到這一星球,所以必須要防患於未然。
而在這幾個月裡,雲海號政府總共頒布了三個比較大的規劃。
第一份規劃白皮書,是《環島防禦體係建設工程》,由於上一波的超級災難,導致海洋當中依舊存在著大量的怪物,甚至可能隱藏著某些強大邪神。
人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清理整個世界,有一些怪物,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還是會跑到陸地上。
6000平方公裡的麵積,有好處也有壞處,麵積大了,能種田,能蓋工廠,每個人的居住空間也會更大,但海岸線越長,守衛起來也就越困難。
中央島嶼擁有整整400公裡的海岸線,所以,環島防禦體係,是必須要建設的。
沒有足夠的防禦能力,人們現在還是居住在避難所當中,不能直接居住在中央島嶼上。
第二個大規劃是《環島基建工程》。
把該填的廢墟全都填了,該鋪上馬路的地方,也得鋪上馬路路,電線、電纜之類的也得拉上。
這些基礎設施是工業文明發展的基礎,沒有基礎建設,很多工作都沒辦法做。
這一計劃的工程量極大,消耗的資源也極多,哪怕把雲海號所有的儲備資源都填進去,也難以填補其中的消耗。
所以,必須要自己想辦法在中央島嶼上蓋工廠,生產水泥鋼鐵,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便有了第三個大規劃《雲海之都建設工程》,這麼大一片陸地自然是要住人的,怎麼規劃,怎麼建造也是個大問題。
人們可不想造了之後又拆了重建,拆了之後重建……
而這一個通過四個月時間規劃、建造的小城市,被稱作——“雲海之都”!
大多數的平民百姓還是定居在避難所當中,20左右的人口已經在陸地工作了。
他們在“雲海之都”工作,也在這裡休息。
甚至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連大部分的晉國平民都跑到雲海之都附近打工來了。
他們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攪拌一下水泥,做一些體力活倒是沒什麼問題,還能夠通過打工的手段創造外彙,何樂而不為呢?目前中央島嶼正處於開荒階段,哪怕文盲也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獲得報酬。
大晉帝國的皇帝一開始還有點恐慌人口大量流失後,導致文明滅絕。
他們在上一次的災難當中損失慘重,隻剩下九千多人了,雖然還能夠勉強保證社會秩序,但被雲海號強行吞並了也不是不可能……他們根本就沒有反抗之力啊!
一直到後來……
老皇帝發現,打工能夠創造大量外彙!
又發現雲海號沒有強行吞並他們的意思後,也就破罐子破摔,甚至乾脆鼓勵年輕的男男女女出去打工!
開玩笑,他們畢竟隻是一個農業文明,人口又少,不能說學會冶煉一點兒鋼鐵,就搖身一變,變成工業文明了,稍微高端一點的東西,他們根本沒辦法生產,包括螺絲、老虎鉗、銼刀這些工具,他們都沒辦法。
雙方的差距實在太大了,雲海號在戰鬥結束後,提供了許多的物資資源。
但這種支援並不是無限提供的,最終雙方還是得平等交流,也就是,大晉帝國得花費外彙儲備購買。
老皇帝開始慢慢認清楚現實,發展工業沒有這麼容易,不是他們一萬人不到的文明,能夠搞的定的。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農民工,在雲海之都打工幾個月就能買得起一些電子產品了,他們還在這裡種什麼田?
難道用種植的稻米去換外彙?
辛辛苦苦種田半年,還沒打工一個月賺得多,傻瓜才會做這種事!
就如此,大晉帝國雖然還維持著表麵上的行政體製,經濟上卻慢慢成了雲海號的附屬國家。
這也是雲海號政府預期之內的事情,經濟與文化的入侵,放在21世紀可能非常常見,但對於古代文明來說,根本就沒有這種概念。
連概念都沒有,他們怎麼可能防禦的住?
老皇帝一臉懵逼地發現自己變成了附屬,神龍也是一臉懵逼,但他們毫無辦法,甚至有點樂在其中……畢竟大晉帝國確實在快速恢複。
沒有雲海號的幫助,大晉帝國想要恢複,得花費幾十年!,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