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決定她們第一輪去留命運的準決賽將至,那輛大巴車便是日比一日的忙碌,往返接送著佳麗們在清水灘電視城和訓練營彆墅兩頭奔走。
準決賽的前一天,那個很有未來太空主題風範的舞台已經搭建完畢,因此今日她們20位候選佳麗唯一的任務,就是為即將到來的準決賽夜,進行一次次的彩排預演。
最開始當然是最簡單的,穿著常服按照各自台本裡的站位走動,然後配合負責準決賽表演的四位明星嘉賓進行相應的歌舞預演,期間會有工作人員根據舞台情況和表現情況,再作進一步的細節調整。
九十年代的港姐比賽夜,比以往八十年代要更加的“本土化”——同樣都是每一屆一個主題,但九十年代的明星嘉賓表演時間儼然要比八十年代的要多多了。
這樣的安排,看起來節目的觀賞性確實是會比以前的效果更好;不過無疑也是相應地,壓縮了各位候選佳麗的自我展示時間。
當然,這種轉變是很難說它好還是壞的,因為明星嘉賓在表演歌舞時,也是會安排佳麗們輪流配合表演,其動作設計、展示效果、以及服裝等都有專人負責,比以往那些什麼晚裝環節時裝環節自設服裝環節需要自己一手包攬的情況,是要更適合沒有多少舞台表演經驗的素人。
大概也是考慮到這一點,電視台那邊才會逐漸調整成這種更有觀賞性、也更方便幕後操作的節目安排。
上輩子的李思詩是想不到這一層的,也就是現在讀過許多書明智識事、並且因為重生而擁有行內人才有的思維方式的李思詩,才能是從這些看似和比賽毫無關係的信息之中,發現這些比賽演變的奧秘。
簡單來說,她從前是一枚任人擺弄的棋子;而現在則是開始成長起來觸及棋手思維的、開始準備過河的兵卒。
象棋對弈之中,原本沒有什麼價值、隻能往前走的小兵小卒,在過了那一道楚河漢界之後,雖然照樣不可再後退,但價值和施展空間已經增大,可以開始“橫著走”了。
這一點,會讓她在需要拚運氣的準決賽和決賽之上,獲得一點便利——港姐比賽沒有複活賽可言,打分機製又是現場評判當場根據表現給分,因此乃是很吃臨場發揮的一個賽事。
縱觀那些準決賽、決賽夜的賽事錄像,平時大熱但臨場發揮失常的佳麗為數不少,這在評判那裡來說,就是相當嚴重的失分點:他們會認為這個候選佳麗這種平時光彩奪目、臨場騰雞口窒的表現,是撐不起大場麵的小家子氣。
而港姐冠軍要選的,是高貴大方的大家閨秀,不是畏畏縮縮的小家碧玉。
當然,決賽最後五強點名之時,也還是會出現在決賽夜裡發揮不怎麼好的“小家碧玉”——這大多是因為該位佳麗在準決賽時拿了至少一個獎項,按照得獎佳麗必入五強的“潛規則”所致。
準決賽夜和決賽夜的表演和站位等都已經是被早早安排妥當,不可隨意更改,那麼她們這些候選佳麗的得分點,就在於是否能在問答類環節中表現出色,得到評判們的一致認可。
越是能接近評判們的幕後棋手思維,就越是有機會在問答類環節中取得好成績。
而這也是唯一能在這種大部分環節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表演式賽事裡,可以爆出自身獨特光芒的機會——前麵的表演環節要是敢搞什麼特殊搏出位的話,很容易就會影響到後來所有人的表演,繼而使得整場賽事的表演節奏崩盤。
就算勉強救回來,這個“搏出位”的人在所有人眼中也都不會是獨具特色,而是自尋死路。
這就是現在這個信息閉塞又開放的時代的真諦,一切話語權都掌握在實力最強的那一方手上,你老老實實聽教聽話,它就給你展示自己的機會,給你踏上璀璨星途的橋梁。
在這個初初起步的階段,要是敢不聽話,那必然就是被打落穀底永不超生。
沒有什麼真人秀式的凸顯自我機會,更沒有什麼網絡時代暢所欲言而帶來的意料之外黑紅反轉,哪怕你的思想去到了更高的高度,也得是受限於眼前的現狀,作為一枚“聽話”的棋子任人隨意擺布。
最後一次全妝全表演服齊齊上陣、約等同是正式表演的大彩排結束之時,時間已經是走到了這一日的夜深時分。
坐在大巴車上,通過半開的窗口感受著夜間微涼的風與月光,李思詩安靜無聲地半闔著眼,便是依稀能看到那一條讓她未來變得更有“價值”的河流,已經在閃亮璀璨的舞台之上向她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