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第223章:兩手安排 獎是屬於藝人自……(1 / 2)

大概是許多人都會把“美貌”與“無腦”掛鉤, 以至於忘記了李思詩乃是從特彆看重“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四個選美賽事中過關斬將突圍而出的舊事。

被李思詩借古論今地暗懟一波,這些個不懷好意的記者便終於明白到眼前的年輕女孩並不是可以讓他們隨便揉捏的軟柿子,於是就趕緊頂著記者必備的厚臉皮打了幾句哈哈, 轉頭去圍堵另一個同樣拿獎拿得很有“爭議”的新人侯藥馨起來。

當然, 侯藥馨乃是同樣台島出身的“自己人”,兼且又有著背後關係匪淺的音樂大佬師父做靠山, 他們搞起圍堵也多少知道分寸,並沒有對上李思詩時的咄咄逼人。

眼見自己不再是被圍的焦點,於是李思詩就溜溜達達地去餐桌那邊拿了一杯果汁小口飲著:難怪即使電影政策開放了, 孔薇也不喜歡來這邊。

若說內陸的金鳳獎是搞文人的曲高和寡小圈子, 以及受人為和體製因素影響過多導致評判標準模擬兩可;那麼台島的金蓮獎就是看似公平開放、實則卻是從頒獎典禮之前到頒獎典禮之後, 都有著各種各樣讓非本土電影人不爽的“小把戲”。

不過這麼說呢, 雖然這些頒獎典禮目前都是在互相比爛, 但至少因為現在還是電影的黃金時代, 所以在基於大量好電影的基礎上, 這些各自都有著各自一份私心的頒獎典禮就還沒有以後那樣爛到離譜的程度。

某些獎項得主的爭議雖有, 但明顯看著太差的水貨倒也是不敢強捧, 大多就都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爭議,又或者是商業票房和文藝內涵的對決。

所以, 在這樣實際上又不算很公平但表麵上勉強能維持“公平”口碑的情況下, 三金獎項依然都還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想走演員一途的藝人就都得為他們的一個獎項而努力競爭。

因為這個獎項不止是圈內人對自身的演技肯定, 亦是投資商在投資時的參考標準。

除卻那些真正一心一意搞藝術的純正戲骨,其他“藝人”類的演員就都得兼顧看重三金獎項所帶來的名利加成——畢竟獎是屬於藝人自己的, 而錢卻是屬於大家的。

老板和投資商可以不在乎你拿沒拿過獎和拿過多少獎,但他們絕對是會在乎你拍的電影能不能賺到錢。

因此在這個前提下,什麼某某獎“影帝”、“影後”、“最佳配角”、“最佳新人”這些能堂而皇之地印在電影海報上開展前期宣傳工作的名號, 就是藝人類演員在競爭獎項之後的名利回報關鍵之一。

李思詩就是這類既想要圈內肯定也想要名利加成的藝人,所以她得獎雖然不如那些專注搞藝術的戲骨一般欣喜如狂,但亦是真的會發自內心地感到開心,覺得自己是又完成了計劃列表的其中一個目標,當前身價也因為獎項而提升相應的等級,距離自己的“傳奇影後”成就又近了一步……

一邊小口地喝飲料一邊想著事的時候,好不容易從記者圍堵中脫身的侯藥馨忽然來到了麵前,並且開口就是表示自己很喜歡李思詩的這部電影,說她在這部電影裡的表演分外細膩動人。

看得出侯藥馨這番話並不是想要和自己商業互吹而是發自內心,李思詩轉念一想,便是大致想到了為何侯藥馨如此喜歡《追夢之聲》的原因:人總是會對和自己相似的事情感到彆樣的觸動。

但不同於《追夢之聲》裡麵男女主角雖然忘年相交但各自無牽無掛的感情戲碼,侯藥馨和她那位音樂大佬師父程煋在傳出緋聞時,程煋卻是已經結婚多年有妻有子,因此兩人目前儘管緋聞傳得沸沸揚揚,不過就都是處在一種雖然有所心動但又始終不能忘卻責任的階段之中。

而這一首獲獎的《為愛癲狂》,就是一首程煋特意為侯藥馨而作的“失戀之歌”,作為她樂壇的出道作和代表作,並且在保護著她事業上升發展的同時,亦是借歌喻意地告訴她自己的最終決定。

對於這種有過動搖但最終能堅守住本心的情況,李思詩作為外人也不好多說:反正在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有時有緣就同行一段,有時無緣就從此分彆,總之就是自己看情況行事。

麵對像侯藥馨這樣的主動示好,她自然也不好給人家冷臉回應,保持社交禮儀簡單傾談幾句,互相說幾句後麵那些頒獎典禮的祝福語,便算是完成了一次平淡如水的結識。

侯藥馨走後沒多久,榮玨章這就摟著唐靜汶過來了:“你倒是躲得個清閒,難為我在那邊幫忙應付記者……”

“瀚友這麼早就走了嗎?”李思詩看了看隻有他們兩人過來,心裡有些疑惑。

“唉,難得你這邊報了配角,結果他這次都還是沒能拿獎,再加上行程又緊,可不就叫他來去如風了。”唐靜汶說話一如既往的直接,不過後麵也還是補充了一句,“不過臨走之前,他讓我跟你說一聲謝謝。”

雖然李思詩報女配獎是商議過後決定下來的保險之舉,但商瀚友那邊多少就都得承她一份人情:因為以李思詩的表演和她背後的運作來說,即使拿不到這次的女主角獎,至少運作一個提名是很穩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