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頒獎典禮的慶功宴過後, 李思詩便是和程爾健一起回了劇組,繼續開啟通宵拍戲模式。
沒辦法, 這部戲因為題材緣故所以夜戲和街景戲特彆多, 大家也都做好了晝伏夜出的心理準備。
一路直落到第二日清晨,就近找了家茶餐廳吃早飯的時候,約好的記者也適時到訪——港城拍電影期間習慣會安排記者過來采訪, 對方得到新電影消息作文章,己方也能得以借這個機會宣傳一下電影, 算是圈子裡十分熟練的一套互惠互利流程。
唯一有點小問題的是, 現在程爾健和吳晉儒這兩人和TBL的合約還未結束, 所以按照TBL的規定, 他們接受彆家媒體采訪都是不能說粵語的……
看著這這兩人艱難地操著一口混合著幾分台島腔但又70%是粵語音的廣普回答問題, 李思詩用一種看物種多樣性的驚歎目光看了兩人片刻, 最終還是無奈地放棄難得的一點點休息時間, 準備過去幫忙臨時客串一下“翻譯”了。
見到李思詩實在看不過眼然後主動過來了, 說話無比燙嘴的兩人如蒙大赦, 趕緊就是不約而同地頂著兩副大恩大德不勝感激的神情,一左一右地給李思詩讓出了一個極其標準的C位……
曾經的搶C位小能手李思詩:謝謝, 不過這個C位我不是很想要。
當然, 最搞笑的還得是三人現在都仍然穿著戲服、頂著戲裡的造型, 於是在這麼近距離地目睹眼前兩位“大佬”默契地給學生妹讓位的滑稽畫麵,記者趕緊就是招呼旁邊的攝影師把這一幕給拍了下來, 以供日後“瞻(qu)仰(xiao)”之用……
“喏,不讀書的下場就是這樣了, 什麼反派大佬什麼新紮紅棍,現在還不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反正大家都是熟人,李思詩順口就是玩起了戲裡的身份梗。
“嗯嗯, 嗯嗯……”此時此刻,在戲裡酷炫無比的男主角以及在戲裡不可一世的大反派,此時就都像隻被揪住了蹄子的小綿羊,垂著眼一副乖巧聽講的模樣,和課堂裡那些不敢與老師對視、生怕對視就要被點名喚出來答題的學渣像了個十足十……
實在沒眼看這兩人,李思詩便隻能是自己回答起來了:“其實這一部片子呢,除了取材漫畫原著的社團元素之外,倒也並非是什麼社團電影,反而是一種另類的‘青春電影’。”
“又或者說是,這是新型的江湖片,中途又加了一點青春成長的題材。”
“它是特定時代的一代人的青春寫照,搶占地盤、逐步升級乃是這一類人在時局動蕩的歲月裡謀求生存的手段。”結合著時代背景因素,李思詩詳細地分析起了這部片對於社會現象的探討情況,“不是被迫無奈,人大多都不想走上這一條路,因為他們心裡十分清楚,一旦走上這條路,很有可能就再也回不了頭。”
“但那個年代就是如此,你不走這條路,你就很有可能會受到所有人的欺負;而你走上這條路好好拚一把,說不定還能拚出一片天地來——當然,古人說得好,一將功成萬骨枯,很多人都隻會看到將軍榮歸的輝煌,卻看不見枯骨深埋的悲哀。”
從結構上來說,這部電影就是典型的青春片升級逆襲套路,從開始的“初入江湖”再到中途的“波折橫生”,然後到了結尾男主角打敗一直與自己做對的大反派,升級成一方頭目、兄弟們有了歸宿、自己身邊也有了女主角陪伴在側,相當於是從底層一路升級成長到如今有了成績、實現了地位跨越。
把“混社團”這個主題元素換成各類運動、考試、職場,其實內核和結構都沒有太大的變化,隻不過就是“混社團”這個主題元素看起來升級最為直觀明顯、也最為貼合這一個特殊時代和特殊地域所孵化出來的特定社會現象而已。
“所以呢,這部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那些獨屬於青少年對社會規訓的反叛,用一種足夠市井也足夠貼近生活的題材去反映這一代人的無奈和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其‘灰色’的社會屬性其實依然都還保留有這種類型電影的傳統價值……”
會看的人,會從這部幾乎有點粗製濫造的趕工電影裡看到時代背景、看到內容核心、看到“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個從影片一開始就已經點明的主題;但問題就在於,這個時候來看它的人,大多數都是看不懂影片主題真意的人。
不過偏偏又是因為這些隻著眼於兄弟情義、升級逆襲等經典爽點的“看不懂”人,會在未來為這一部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的電影,打了一個極其漂亮的翻身仗。
也不知道該說這到底是一個幸運的奇跡,抑或是一個不幸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