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到2月, 過年的氣氛似乎就逐漸濃鬱了起來。
《人在江湖》的票房在這段時間門內穩中有升,一日日地向著3000萬票房大關進發。
錢帛總是那麼的迷人眼又招人恨,這段時間門各種理由的審查和批判絡繹不絕, 頗有想要借著輿論攻勢, 將《人在江湖》這部電影的評級再度往下拉一把, 從ⅡB級轉到III級去——而一旦轉到III級評級的話, 那麼為這部電影貢獻了大量票房數字的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就無法光明正大地進入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
也就是說,他們將會失去一大片觀眾市場和一大筆票房收益。
因此,“至佳拍檔”公司那三個大機靈鬼肯定是不可能讓這些人如願, 最近亦是到處奔走拉關係處理這個事情, 連帶著續集的劇本都一時暫時擱置了起來。
畢竟要是解決不了這次輿論危機的話,先不說第二部續集電影能不能拍以及拍出來後回報如何,他們第一部的票房就都得受到不小的影響。
難得無心插柳柳成蔭地培養出了這麼一匹票房黑馬, 而且後麵續集的風向和人氣都頗有可取之處, 誰會樂意還沒吃飽就放手?
於是胖子監製黃征就在多麵夾攻之下,終於是咬牙回頭去找了除開TBL之外的另一個老東家——榮勝電影公司。
本是想找有社團背景的尚氏夫婦作為靠山, 不過榮勝最近忙著處理周昇頤賀歲檔《新編三笑姻緣》的宣發工作, 而《人在江湖》雖然檔期隻有小部分重合但也算是“對手”, 所以一時之間門難以談攏合作。
而且怎麼說呢——商人的臉皮厚,但有社團背景的商人就還得顧忌一下麵子問題, 《人在江湖》電影的女主角李思詩是他們為了打開國內市場而臨時換角了孔薇的結果, 結果轉頭李思詩在另一部電影爆了……
再吃“回頭草”的話,其它社團勢力肯定會在心底裡羨慕嫉妒恨他們賺錢之餘,也拿這個事來陰陽怪氣嘲笑他們一段時間門。
無論再眼饞這個成本和票房的回報比例,起碼也得等過了這一陣風頭再說。
不過,榮勝這邊的路子不好走, 榮勝的“上級”嘉穗電影公司倒是因為《人在江湖》的黑馬成績,主動聞風而來。
按照港城電影勢力的曆史劃分,嘉穗電影公司乃是當年趙氏電影公司重臣周運華因為不滿莊夢華的空降,兼且本著“打一輩子工也不如自己做老板能賺”的思想,帶著一批心腹朋友出走而建立起來的電影公司。
而嘉穗電影公司也不愧它那“風禾儘起,盈車嘉穗”的順應天心、得到天助之意,先得功夫之王後得龍勝大哥,連帶著還收入呂氏四傑,一舉力壓昔日的老東家趙氏電影公司,年年都能出好幾部票房好口碑好的電影作品,成為七十年代的票房霸主。
當初李思詩參選港姐時,那位評價她的美貌是“看到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的呂顧文,就是呂氏四傑中的大哥、同時也是八十年代以描述小市民生活、辛辣諷刺社會現狀的冷幽默喜劇而著稱的港城初代“喜劇帝王”。
現在的第二代“喜劇帝王”周昇頤按資曆來算,都還得是排在呂顧文的後麵。
不過,仇人和朋友永遠都不是永恒的,自打八十年代之後一個由一群新銳導演、監製、編劇聯合組建的“真藝呈”電影公司崛起之後,大量減產的趙氏電影公司和被打得節節敗退的嘉穗電影公司隻能摒棄前嫌聯合起來,自此也就形成了趙氏、嘉穗、真藝呈“三權分立”瓜分港城電影市場的局麵。
胖子監製黃征和朋友們所建立的“至佳拍檔”電影公司,就是來自於真藝呈當年一舉打破港城本土票房記錄的票房奇跡電影《至佳拍檔》。
當年那個時候,人才在幾家大公司反複橫跳是十分常見的事,而且基本還都是從趙氏電影公司跳出來散落各處,因此趙氏電影公司堪稱是業界“首屈一指”的人才訓練班,連帶著它的同胞弟弟TBL也是繼承了這個屬性,繼承充當港城娛樂圈唯一指定的人才輸送基地……
後來踏入九十年代電影經濟下行,趙氏電影公司重心轉移到TBL這邊搞電視劇,真藝呈逐步走下神壇,嘉穗大搞衛星公司籠絡人才靠積累維持地位——所以,嘉穗聞風而來想要憑著從前的關係再談合作這種事,無疑就是有著絕佳的先天優勢。
現在他們這邊和嘉穗沒有什麼“牙齒印”了,莊夢華自然也是樂得促成“至佳拍檔”和嘉穗電影公司的合作:嘉穗向來資產豐厚又舍得往電影製作裡投錢,加上他們這邊的人脈優勢和TBL所掌控的輿論影響力,一旦把嘉穗拉入合作圈之中,《人在江湖》係列就是再也不用擔心太多了。
這個係列能一路順暢地繼續拍下去的話,李思詩在商業這方麵的身價便是能基本穩定在新晉一線女星的位置,可以安安心心地去鑽研一下“獎項”這方麵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