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友這麼一說, 程爾健也不好再死鴨子嘴硬起來,趕緊閉了嘴繼續縮在座位裡裝背景板去了。
對於他這種人和戲分得很開的老二次元性格,李思詩倒也懶得真去計較點什麼:平日裡已經有太多太多的人說他了。
在現在這個年代來說, 他這種一宅在家裡玩遊戲自娛自樂就是可以能宅好久的死宅,少不了被人不理解地認為是“沒有上進心、大小孩、貪玩”等, 不過在經曆過後世那個隨身娛樂普及大眾的時代,李思詩卻是大致能理解他這種步子走得太快的生活模式。
甚至可以說, 要不是他就是這種相當二次元的性格, 他也不會能在漫畫改編電影係列裡顯得那麼神契合——不止是外形契合, 最主要的還是“氣場”契合。
“算了算了,你們又不是第一天認識他……”李思詩開口打了個圓場,引起陳少臻等人嘻嘻哈哈的笑著認同。
看到程爾健被人調笑得一臉無奈,李思詩又是悄悄扯了扯他的袖子:“一會要出去了,你可不能繼續這個樣子,拿出你‘話事人’的霸氣來!”
“我知道的了。”現在大家迷戀的都是戲裡的那個他,他哪怕再覺得和自己本體簡直南轅北轍, 那也是得保持住戲裡的人設。
把這個擁有著一副少女心的便宜師兄穩住, 李思詩緩緩站起來,這便是招呼著鄭淑秋一起準備走出放映廳了。
觀眾們還是和第一部時一樣熱情, 甚至在看到她左挎鄭淑秋又牽程爾健的姿態,更是滿臉八卦地圍了上來,采訪三人這次“三角戀”的感受……
“我覺得吧,要不是我隻拍這一集,說不定男主角搶不過我。”鄭淑秋很是懂得開玩笑, 再加上李思詩又是懂得配合的,所以她說起來時也放開了顧忌,和李思詩親親熱熱地挽手說著話, 一派要給那些惋惜戲裡這段苦情畸戀來個現實售後的小惡魔樣。
“我也這麼覺得,雖然喬清在戲裡設計了好多人,但我能感覺她是真心喜歡思思的……”李思詩也跟著笑眯眯地應和道。
“呃、這個……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程爾健本身就是國語苦手加采訪界泥石流,偏偏現在旁邊又搭配著這麼兩個能開玩笑的,這下他難得是人戲合一地真的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不論是戲裡對這對百合花感到頭上綠意盎然的賀楠,還是戲外被這對姐妹花和記者、觀眾聯手調侃得手足無措的他,反正就既是心理意義上的“說不出”,也是言語意義上的“說不出”。
被程爾健那顛三倒四的廣普聽到腦殼疼,記者和觀眾們也是中止了雙方的互相折磨,轉頭繼續去和很有梗的李思詩、鄭淑秋二人繼續八卦了起來,然後被她們很有配合地說出的各種拍戲趣事而深深吸引住,紛紛聽得那叫一個笑容滿麵。
於是第二日的報紙雜誌裡,鋪天蓋地都是李思詩和鄭淑秋的“緋聞”,說她們兩人在《人在江湖》第二部裡簡直是相得益彰、交相輝映——當然,大部分報道裡都不約而同地暫時隱瞞下了兩個角色的百合線,暗搓搓地想要給滿懷期待地看兩大美女鬥法相爭的人準備一輪“重創”……
他們當時可就被震撼了一番,後麵的人最好也得是重複體會一下他們這些看首映午夜場的人的心路曆程!
至於那些想要違背劇透約定而那兩個角色的百合線爆料搏眼球的小報,則是早早就被揪住不讓報道了——喬清和思思兩人的“對手戲”除了是這部續集的一大看點,也是前半段劇情裡最深的伏筆,即使要爆出來,起碼也得是超過半數港城市民看過了之後,否則這個“伏筆”的看點就沒有原先那樣好的效果了。
畢竟喜好編劇式觀影的人終歸還是小眾,而不喜歡劇透的人則是絕大多數。
但毫無懸念的就是,乘著第一部的餘溫和第二部新角色、新格局的展開,《人在江湖2》上映就緊接著第一部的全民爆款之命,成為了新的爆款電影。
這樣高漲的熱度,首映場後麵的場次也是賣到脫銷,即使是有著主創團隊的首映場已經過去,好多人都還是熬夜通宵守在各處電影院售票處排隊買電影票,等著快人一步地來看期待已久的續集。
而等社團人士占據的午夜、淩晨場次過去之後,早早從被窩裡爬起來的學生黨們又補上了新一輪熱度循環,原本電影院最不好賣的晨間場次再度成為了香餑餑,其盛況完全複製第一部時期的全民爭看熱潮,而且甚至還因為有著前麵第一部打好的基礎,第二部在最開始的普及上要更勝一籌。
如無意外,這一部雖然加大了投資、但投資金額依然不超過400萬的電影,又將會成為今年的第二匹票房黑馬,再一次衝破3000萬票房的大關。
眼看這個熱度,“至佳拍檔”公司那三個大機靈鬼笑得那是幾乎見牙不見眼,天天都跑來電視台這邊談加大宣傳力度的合作。
連帶著,嘉穗電影公司那邊也是想要聯合雙方院線渠道,將《人在江湖》係列推出外埠市場,再狠狠地撈一大筆。
一時間,饒是正在忙著準備新電影拍攝的李思詩,都免不得要被安排一下部分宣傳活動工作——好在,雖然她是作為兩部電影裡戲份頗重的女主角,但因為她始終都保持著“學生妹”的正派偏中立人設,所以在電影被部分監管製度相對嚴苛的外埠市場打回來時,她也不需要去補拍一些為了進入市場而另外加的戲。
相對來說,她的便宜師兄程爾健就沒有這個好運氣了,一邊忙著各種宣傳工作和商演代言,一邊還得回去跟著劉濟祥臨時搭建起來的劇組補拍一些“臥底劇情”……
是的沒錯,在監管製度十分嚴格的大馬那邊,《人在江湖》直接就因為第一主角是社團中人而無法進入大馬地區的各大電影院。
為了不被大馬這個很有分量的大票倉“拋棄”,所以黃征和劉濟祥、王雲雋三人就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趕緊是連夜給男主角賀楠補了個警方臥底的設定,然後再在在第一部結尾之後硬塞個賀楠回警局和上級報備情況的幾分鐘劇情,就這麼鑽著空子得到了大馬那邊的監管認可,最終成功讓臨時更名為《新警察故事之人在江湖》的《人在江湖1》進入了大馬地區的電影市場……
李思詩在百忙之中聽到這個騷操作,也是差點要被這群為了賺錢而腦子相當靈活的大機靈鬼給笑死:這名字改得還真是絕,不但遮掩了“人在江湖”的真麵目,甚至還能蹭一波在東南亞地區相當有票房號召力的龍勝大哥的熱度。
當然了,衝著龍勝大哥那有名的《新警察故事》係列新作而前往電影院的觀眾,怕不是得成為初代標題黨受害者群體了……
不過這些暫時都不是李思詩需要重點關注的事情了,這幾天她就連一直不放下的學業都暫且放了下來,一邊挑歌練歌一邊等著劇組籌備成功,然後就是等拍完《忽男忽女2》的榮玨章加入劇組正式開機了。
陸怡婷在經過千挑萬選之後,給李思詩挑了關沈繁這個特彆喜歡拍女性題材也特彆會拍女性題材的導演。
有句話說,港城的電影大多都充滿著大男子主義,女性電影則寥寥可數——而在這樣的寥寥可數中,被公認為在女性電影題材裡最虔誠、用力最深、成績最顯著的導演,便是關沈繁。
對這位在女性電影題材裡頗有名氣的導演,李思詩當然也是聽說過這位的大名和光輝曆史的:往前算一算,關沈繁又是一個從昔日趙氏電影公司助理場記、助理編導起家的“趙氏孤兒”。
不過比起其它很多在趙氏電影公司轉型之後就光輝不再的老一輩,接受到新浪潮電影時代開花結果所帶來的收獲的關沈繁,則是其憑借獨特的美學觀念以及性彆意識,在升級導演之後一舉摒棄港城電影流行的兄弟豪情、英雄意氣電影拍攝理念,轉而從女性的成長、事業、愛情、再到婚姻等人生曆程深入探索,用電影去講述女性於時代浪潮中的蛻變。
因此,這是一個深深立足於女性在心理、思想、價值的轉變等方麵深耕、而且目前還已經頗有建樹的導演,用來拍攝《高台上的美麗》這種以女主角為主體的電影題材,無疑就是相當適合。
至於說到關沈繁的光輝曆史,那就更是讓人感歎了:第一次執導的電影《女兒心》就拿下多個金影獎大獎和票房冠軍,緊隨其後的《胭脂匣》更是讓裴燕桑金影、金蓮雙封影後,後來還能用人物傳記電影《冼明玉傳》將商瀾玉捧上第一個華人柏城影後的寶座……
綜合這些因素,無論從個人履曆還是題材偏好甚至是“衝獎運氣”來看,這都是一個絕頂配置的導演,也難為陸怡婷能把他聯係到手。
李思詩自然也是能明白陸怡婷的良苦用心,看完導演人選和劇組前期安排之後,表示自己絲毫沒有意見,一切都聽從莊夢華和她的安排。
陸怡婷滿意地笑了笑:“你這個劇本還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如果有什麼想法的話,完全可以大方說出來,關導演是個很會照顧演員情緒的導演……”
“要是有想不明白的地方,你就和Lester說,他作為你表哥兼電影男主角,一定會儘量幫你的。”陸怡婷早年也是在趙氏電影公司裡爬摸打滾過的,和同是趙氏電影公司出身的關沈繁有點交情,對他的性格算得上了解,“Lester之前和關導演合作過,因為表現好一直加戲,就是那部本來隻是過去客串一下的《胭脂匣》,到最後都加成男主角了……”
“我明白的了,婷姐。”李思詩乖巧地坐在椅子上聽著陸怡婷的叮囑,不住點頭。
“你明白那我就放心了。”陸怡婷寵溺地摸了李思詩的頭頂一下,然後又拿出另一份表格來,“我這邊幫你聯係了不少服裝品牌的裙子,你先看著挑出來一些出來,至於我這邊預先選好的那些,就都放在前麵幾頁了……”
她選的那些自然就都是名氣實力都不錯、合作條件又寬鬆的商家,不過有時候合作談得愉快的商家又未必能有絕佳靚衫,所以也還得是李思詩本人也跟著挑一下、跟著可能還要找榮玨章這個男主角也過來幫忙掌掌眼,到後麵才定下來最終會用在電影中的合作對象。
至於電影開頭部分的選美場景和道具,基本就都可以用電視台道具部裡的東西——雖然李思詩的奶奶李老夫人給孫女“私人讚助”了不少真·珠寶首飾在拍攝中使用,但在舞台上的王冠等物,真金真鑽的真貨通常是不如水晶製作的道具更閃亮、也更有舞台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