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酒樓的包廂離開時,狄思科和翁佩雲的心情都說不上多好。
翁佩雲背上挎包,輕蹙著眉頭說:“狄總,萬燕並不是不可替代的,地方上的阻力太大了,我覺得咱們可以考慮放棄並購萬燕。”
“萬燕的生產規模並不大,確實,沿海的很多工廠都比它強。”狄思科思忖著說,“但萬燕真正值錢的,不是年產兩萬台VCD的生產線,而是他們的研發能力和前瞻性的眼光。”
要不是被市場和營銷拖了後腿,哪還輪得到騰飛來並購萬燕?
翁佩雲異想天開道:“要是能把江總挖來咱們騰飛就好了。”
“人家賣掉公司就能淨賺1億!怎麼可能舍棄自己的公司,跑來騰飛賺每月的千八百塊?”
說出這番話時,狄思科的腦海裡顯出另一個身影。
其實,如果並購不成功,也挖不到江總的話,他們倒是可以換一個目標挖。
他心裡有個還算合適的人選。
翁佩雲不以為然道:“沒有挖不動的牆角,我看他在科研上還挺有追求的,要不咱試試?”
狄思科反問:“那你說他當初為什麼要離開研究所,自己創辦萬燕公司?”
追求科研成果的同時,人家也要追求經濟利益的。
翁佩雲啞火,說得有理。
兩人一麵低聲交談,一麵穿過走廊來到酒樓大堂。
經過休息區時,狄思科下意識瞟過去一眼,於是就看到了從沙發上站起身,衝他招手的王錚安。
翁佩雲顯然也發現了,笑著說:“狄總跟朋友聊吧,我先回酒店休息了。”
狄思科嗯了一聲,將她送上了出租車,才轉身走向王錚安。
傍晚那會兒,王錚安剛下車沒多久,狄思科請的客人就到了,他要先招待客人,自然沒時間跟他多談。
王錚安對他之前的怠慢不以為意,笑著問:“送走客人了?談得還順利麼?”
其實不用問,隻看他跟同事的表情,就知道事情不算順利了。
狄思科隻說了句“還行”,轉而問:“王生是來談生意的嗎?”
“算不上談生意,先過來考察一下環境。他們省外辦在港島舉辦了招商酒會,我最近想在內地投資一些項目,就跟過來看看。”
大多數港商習慣在廣東投資,畢竟經濟特區在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上有天然優勢。
但這次去港島招商的領導聯係了商會,王錚安在商會掛著職務,既然雙方有合作,他自然要給對方麵子,親自跟著投資考察團走一趟。
正好他也想將港島的一部分產業轉移到內地來。
與何文漪分割了財產以後,嘉盛集團旗下的嘉合盛商行,百貨公司,連鎖超市,地產和金融公司全都給了何文漪和她的兩個兒子。
而跟製造業相關的所有實業,以及大華超市在內地的業務,則全歸王錚安所有。
這樣分割,相當於將夫妻共同
財產的六成都給了何文漪。
何家占了大便宜。
當時隻有二兒子Alex提出了反對,
覺得他們不能放棄內地的業務。
但何文漪和大兒子宗興都表示了讚成。
何文漪從小在港島長大,
結婚之前是嬌小姐,結婚之後是闊太太,從沒來過內地。
她對內地的唯一印象就是偷渡來港島的大陸仔。
何宗興與他母親的情況差不多,隻在八十年代初去過一次廣州。
當時內地的改革開放政策已經實行了三四年,整個廣東隻有廣州勉強能看看,與港島完全沒有可比性。
所以,當王錚安要求拿走內地的全部業務時,除了沒什麼話語權的Alex,何家母子都沒提出異議。
在王錚安有意讓步的情況下,雙方和平簽字,徹底完成了財產分割。
這兩年他已經把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轉移到內地,一年有半年的時間在內地出差。
而內地的電子工業和家電行業正在崛起,人家省裡有意打造家電之都,王錚安也就跟來考察一下。
狄思科聽他介紹了這次考察的幾個項目,很感興趣地問:“王生打算轉戰家電行業?”
“我在港島有個電器公司,主要生產窗式空調和熱水器。港島的土地和人工成本越來越高,我這兩年一直想將生產業務轉移到內地來。他們省裡給出的政策很優惠,可以再看看。”
為了吸引外商投資,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政府方麵開出了土地免費使用和免征三年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條件,並且由政府負責工人的崗前培訓。
光是各種優惠政策,就足足列了一張A4紙。
任何一個商人看後都會動心。
與港島的高地價,高稅收,高工資相比,這裡簡直是天堂了。
狄思科聽出他話裡的猶疑,不由問:“既然政策這麼好,您怎麼還下不定決心?”
“嗬嗬,”王錚安聞言就笑了出來,“政策是政策,落實是落實。政策再好,如果不能落實,也是白搭。”
“您懷疑當地政府沒有能力落實政策?”
“我不懷疑他們想要發展經濟的決心,能拿出這些優惠政策,足以看出他們的誠意。但是保證政策的落實和延續性才是我比較關心的。”
港島商會成員之間,經常互通有無,交換消息。
王錚安雖然多數時間隻在廣東活動,但對其他城市的情況也有些了解。
某些地方在招商引資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隻要能把人吸引過去,什麼條件都能答應下來。
但是等到簽訂了合同,資金到位以後,當初的追逐者和被追逐者就該調換位置了。
投資商們反而要追在人家屁股後麵,催著他們辦事情。
投資體驗欠佳。
這也是明明內地很多城市都提出了更優惠的政策,而外商們卻獨獨青睞珠三角的原因。
兩人沒在酒樓大堂逗留太久
,邁出大門後,信步走在剛被大雨衝刷過的馬路上。
王錚安主動問起了他這次南下出差的目的。
“您應該聽說過萬燕吧?我們騰飛計劃並購萬燕。”
王錚安頷首說:“發明了VCD的那家企業,我前幾天在政府組織的招待會上見過萬燕的總經理。你們騰飛怎麼會想到收購萬燕?他們除了發明了VCD,其實在生產實力上並不出色,而且收購這家企業的阻力應該不小。”
狄思科剛調任到騰飛,王錚安就接到消息了。
這兩年一直關注著騰飛公司的發展,騰飛VCD的廣告在中央台打得火熱,他每晚看新聞聯播時都能看到。
後來在《焦點訪談》的那期《知識產權保護路在何方》裡,發現了記者對狄思科的采訪。
他這才知道,前段時間他兒子還跟一個私營企業的經理隔著幾千公裡,打了大半個月的口水仗。
他讓秘書把那段時間的報紙都收集了回來,光是看他兒子撰寫的檄文,就看了一上午。
放下報紙以後,他心裡既驕傲又遺憾。
艾莉那孩子這幾年也成長了不少,但是與狄思科相比還稚嫩得很。
這種與競爭對手隔空吵架的事,艾莉做不來,還會覺得有失顏麵。
哪怕明知可以通過這場罵戰和侵權官司,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銷量,從中獲得巨大好處,艾莉也不會去做。
何文漪自己不算淑女,卻將女兒往淑女的方向培養。
即使王錚安這兩年親自將女兒帶在身邊,手把手地教她做生意,很多想法仍是根深蒂固無法改變的。
狄思科看不透對方心裡的遺憾,隻是說:“萬燕雖然生產規模不大,但他們的技術水平在行業內是領先的。國內的電子行業深受外國企業製約,尤其是芯片集成電路,無論是傳呼機,移動電話還是VCD影碟機,都離不開芯片。”
“憑騰飛目前的實力很難獨立完成芯片的研發任務,需要上下遊產業鏈的協同合作,也需要更多的科研單位和人才加入進來。所以,我們想把萬燕招攬過來,先以VCD為切入點,在技術上有所突破。”
隻要不涉及小姨的話題,狄思科其實還是很樂於跟王錚安這樣的富商聊天的。
他雖然也在企業工作,但是企業所有製性質的不同,決定了決策者思維方式的不同。
王錚安在投資時,要考慮政策能否落實到位的問題。
而這些是狄思科從來不需要操心的,他之前也沒想到各地招商引資還存在這樣的障礙。
他所需要關心的,除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多的是能解決多少勞動力,如何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職工的住房問題,醫療問題,繼續教育問題和子女上學問題。
他之前也與其他私營企業家交流過,而且他家裡還有一個未來的粉紅大亨。
可是,內地企業家多是富一代,與王錚安這種富了幾代人的大資本家,在見識上相差甚遠。
所以,儘
管他不想承認,但是與王錚安交談,確實總能給他耳目一新的感覺。()
?想看鹿子草寫的《彆問我誰是迪斯科[八零]》第 182 章嗎?請記住本站域名[(()
因此,他對芯片集成電路什麼的,完全沒有研究。
“芯片集成電路的技術很難突破嗎?”王錚安問。
他離開內地時,國內就完成了原子彈的研製,那會兒報紙上鋪天蓋地都是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好消息。
在他的印象裡,祖國在科研方麵還是很有實力的。
“對彆的國家不難,很多技術都是共享的,但對我們很難,西方國家對我們實施技術封鎖,在集成電路這方麵,全憑我們自主研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和從無到有地搞研發,區彆還是很大的。”
就像狄思科想的那樣,隻要不涉及小姨的話題,他跟王錚安其實很有話聊。
當天晚上一直在馬路上溜達到十點多,聊到尾隨他們的司機都快打瞌睡了,兩人才結束談話。
“你住在哪裡?我讓司機順路送你回去吧。”王錚安提議。
狄思科點點頭,報了賓館地址就跟對方一起上了車。
“我在省裡也有些關係,你們並購萬燕的事情,需不需要我幫你牽線聯係一下省領導?”
通過今晚的談話,王錚安已經了解到,他們在當地基本沒什麼關係網。
跟工作有關,狄思科並不想矯情地推拒,於是毫不客氣地頷首說:“好啊,那就多謝王生了。”
見他接受了自己的好意,王錚安心裡很高興,隻說讓他等自己電話,今晚回去就替他安排見麵。
狄思科獨自返回賓館以後,背著手在房間裡轉悠了很久。
床頭櫃上的電話聽筒,被他抬起又放下了好幾次。
最終還是撂下電話,轉身去浴室洗澡了。
算了,不給小姨打電話了,愛咋咋地吧。
他不管了。
他覺得前三十年的時間,已經證明了一件事——王錚安和郭美雲有緣無分。
即使沒有他從中作梗,阻止兩人見麵,這倆人也未必能自然地碰麵。
王錚安有錢有勢,幫忙在歐洲找了小姨好幾年,愣是沒得到有用的線索。
而他隨便帶著家人出國旅遊一趟,就跟小姨偶遇了兩次。
緣分這種事,真是說不清。
*
狄思科沒給小姨打電話,一家人還是按照原計劃在省會集合,一起返回北京的。
不知是不是他這張嘴被開過光。
郭美雲和王錚安明明處在一個城市裡,還曾一度呆在同一個酒店裡。
可是,這倆人竟然真的在時間和空間上完美錯過了,愣是沒能碰麵!
王錚安來酒店找狄思科的時候,見到了在大堂裡玩耍的狄嘀嘀和狄嘀嗒,甚至還見到了嘟嘟小朋友和二舅媽。
() 但他就是沒碰到郭美雲!
狄思科回家跟媳婦念叨的時候,
於童也隻能無奈地感慨一句:“這就是有緣無分吧!”
懷著複雜的心情,
狄思科重新回單位上班了。
並購萬燕的計劃失敗。
騰飛毫無辦法,對這種地方保護主義束手無策。
這並不是兩個企業間的矛盾,而是企業與政府,地方與中央之間的分歧。
馬援朝對此頗為惋惜,背著手在辦公室裡痛罵了半個鐘頭。
等他罵累了,狄思科才好笑地說:“您罵他們也沒用啊,這就是現實。咱們儘快將注意力從萬燕身上轉移,想想下一步要怎麼走吧。”
馬援朝問:“真的沒希望了?劉備還能三顧茅廬呢,要不我再南下一趟,跟萬燕談談?”
“我們第一次跟萬燕的江總會麵時,他的合作意願還是很強烈的。但是等我們找關係跟當地政府接觸後,再見麵時他的態度明顯有所轉變,最後直接拒絕了並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