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作為魅力四射的七國最美秦王,區區一個大三角怎麼配得上我政哥的人氣呢。】
什麼?一個李斯,一個韓非還不夠嗎?
始皇帝表示震驚。
劉徹抓住的,顯然是另一個重點。
“最美秦王?始皇帝長得難道不是如同流傳畫像一般魁梧粗獷嗎?為何後世要用美來形容?”
若能在書中以美形容男子,當是如何風姿。
“陛下,想想天幕先前所言的那些故事,恐怕未必沒有誇張之語。”
劉徹覺得此語倒也有幾分道理,便索性不再糾纏,繼續聽天幕言語。
【作為鎮圈第二大三角,當屬蒙家雙驕。】
剛剛鬆了一口氣的蒙毅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蒙家,不會又是說的他吧。
但是這個雙驕的意思是什麼呢?
蒙毅吸了一口冷氣。
不會是說的他與兄長吧。
日月可鑒,他不但對於陛下之後宮毫無覬覦之心,對陛下那更是不敢有絲毫輕慢之意。
哦,他哥肯定也一樣。
他哥應該,或許,沒有這麼勇吧?
要不還是寫封家書去試探一番?
【蒙恬與蒙毅,是秦名將蒙驁之孫。兩人自少年時起便陪伴在秦王的身邊,可以說關係親厚非常。這種介於竹馬之間的感情,便算是在秦始皇那比後宮還多的寵臣之間,也是一騎絕塵的。】
秦昭襄王看著天幕,竟是蒙驁之孫?
可他怎麼都不記得自己有個叫政的小輩?
是還沒出生嗎?
還是說是出質的公子所生,尚未來得及載入?
“去查查出質的公子之子。”
此等豪情壯誌之小輩,自然還是放在身邊更得他心。
尚且年輕的秦王政,看著默默扶著刀柄侍立於他身側,雖然寡言少語,卻絕對忠心不二的蒙恬,呼出了一口氣。
這個他可以保證,他二人之間肯定沒有私情。
但未來的自己,會有這麼多寵臣麼?
大秦有幸啊。
而後他便又麵無表情地想起來,方才那句冰冰冷冷的秦朝滅亡。
大秦有幸,卻又沒那麼有幸。
【為了始皇陛下的夢想,蒙恬一生戎馬,首先幫助秦王政鏟除嫪毐,堅定支持秦王親政。經過了此等千鈞一發的生死考驗之後,他們二人自然情誼深厚。】
始皇帝沉默了。
鏟除嫪毐便可以算得上是生死考驗了嗎?當時感覺還挺輕鬆的啊。
後世之人的定義著實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
而且他深刻懷疑,天幕所言的情誼深厚與他理解的,好似不是一個意思。
但他已經是個成熟的始皇帝了,這等區區引人遐想的字眼已經不會讓他困擾了。
【一統天下之後,蒙恬北逐戎狄,收複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而後更是在邊關苦寒之地親守長城十數年,與始皇陛下終生未得再見一麵。】
始皇帝有些困惑。
聽天幕之言,莫非蒙恬其實很想見朕?
要不給他去個書信問問。
想回來麵聖就回來嘛,又不是什麼大事,說的好像他有多絕情似的。
【秦始皇對於蒙恬的信任和倚重是毫無挑剔的。將三十萬大軍交給蒙恬,十幾年來從未有過一絲懷疑。後來甚至於將扶蘇送到蒙恬處去曆練,將繼承人送到手握重兵的將軍處,這是何等的倚重,儼然是將蒙恬視作自己手中最重要的底牌。
蒙恬也以自己的一腔忠心回報秦始皇。在前線殺敵為大秦出生入死,始皇駕崩後,秦二世忌憚其兵權,下令其自殺,蒙恬雖知以自己之軍權,足以反攻鹹陽,卻因不願忘卻先主之恩寵,以死示忠,妄圖秦二世可以醒悟成為明君。
還非常貼心地進行了自我反省,認為一定是因為自己修長城,挖壕溝挖斷了大地的脈絡,其罪當死。總之與皇帝無關。這是何等的一片赤誠丹心啊。】
始皇帝覺得自己心有點累。
他的這些臣子怎麼沒有一個是讓他省心的。
背叛的呢,背叛得如此決然。
忠誠的呢,忠誠得如此深沉。
作為君主的他,實在是有些沉默以對。
難道蒙恬就看不出來,他將扶蘇送到他那裡,就是為了讓他輔佐扶蘇,待扶蘇繼位,他便是輔政大臣。不然他吃飽了沒事做嗎?
你都決定要以死效忠大秦了,就不能先打回鹹陽看看情況再做定奪嗎?
始皇帝氣得想要撅過去。
他顫手指向蒙毅,“你兄長敦厚,你也敦厚嗎?你怎麼也不同你兄長說?”
蒙毅很茫然,蒙毅他也不知道啊。
【蒙恬與秦始皇,同年生,同年死。生則見證秦始皇六合一統,死則死在大秦風雨飄搖的前夕,不用麵對心血毀於一旦的悲愴。
這樣玄妙的緣分曆史上可不好找啊。】
始皇帝:???
這樣的緣分給你你要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