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曹魏其四 貴圈真亂啊。(1 / 2)

【說起這三位錯綜複雜的父子感情, 我隻能說,貴圈真亂啊。

曹丕,一個三曹之中文風最特立獨行的那個,一生致力於成為父親眼中最棒的兒子, 為此, 甚至還跟隔壁孫權暗戳戳競爭上了, 這事我們按下往後稍稍。】

看著周遭人震撼的目光,曹丕趕緊搖頭。

不,雖然他確實一直記掛著他爹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可他還不至於傻到真以為他爹會把位置傳給孫仲謀好嗎?

【而曹操嘛,顯然沒有體味到自家一兒子那顆纖弱敏感的文人之心。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給繼承人一點危機感,曹操一會兒喜歡文采斐然,獨占八分鼇頭的曹植, 一會兒又喜歡少而聰穎,卻早夭的小兒子曹衝。

整得曹丕鬱鬱寡歡,總覺得他爹不愛他了。】

曹丕捂臉,表示, 能不能不要再提他覺得他爹不愛他了這種事了。

如果知道那句話會被一直提及, 他絕不會說的。

還什麼纖弱敏感的文人心。

怎麼這麼奇怪。

他是有野心, 想要以魏代漢, 成就一番事業, 才會惶惶然, 好嗎?

還有,他隻是寫詩的時候比較有代入感,可他平時,不是一個文弱的書生啊,他文武雙全的,好不好。

【而這段所謂奪嫡故事, 最大的贏家是曹丕,最大的受害者,好像還是曹丕。因為這故事越傳越離譜,待到南北朝時期,更是在曹魏黑料大師劉義慶的手下,完成了絕美的蛻變。

從此,大家對曹丕的第一步認識,或許便是著名的七步成詩了。】

七步成詩?

三位曹姓文學家同時發出了一樣的感慨。

這有何難?

不正是如人飲水一般簡單的事嗎,緣何要拎出來說?

這也不是什麼不能啟齒之事,怎麼還成了黑料了呢?

【據說,曹丕登基之後,因想起之前差點被曹植奪取王位一事心懷怨懟,曾下令讓東阿王曹植於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來,若作不出來,便要處以他死刑。】

曹丕:……

說真的,他看起來像是這麼蠢的樣子嗎?

他若真要殺子建,他不會找一個體麵一點的理由嗎?

他找這麼個莫名其妙的原因,是生怕彆人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嗎?

他悟了。

一定是他根本不想殺子建,所以找了個難度這麼低的任務讓子建去完成。

曹丕麵無表情地想,不,還是好愚蠢啊。

這麼蠢的事,肯定不是他乾的出來的。

【曹植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聞此詩,甚感羞愧,遂作罷。】

曹植剛剛就差點炸了。

他阿兄才不是這樣的人!

聽到這所謂是他作的詩句,差點原地升天。

這麼簡陋樸素的詩句,怎麼可能出自他之手。

曹丕反倒是大鬆了一口氣。

啊,一聽就不是子建的文風啊。

難怪是黑料大師,這合著根本不是真事嘛。

原本聽說手足相殘臉色有些不佳的曹操此刻總算是放下了心。

一方麵手足相殘固然讓他心憂,但這種毫無政治智慧的泄憤方法更是差點讓他直接撅過去。

【但若我們稍稍了解一下曹魏的曆史,我們就會發現,根本不是如此。曹植他本人,是曹丕最大的粉頭迷弟啊。而且他自己並沒有奪嫡跟兄長競爭之事有過剖白,就是剖白的過於感情豐沛,所以更加繾綣。

他以鴛鴦、比翼鳥比喻兄弟一人,要知道,這可全是夫妻的意象啊。

“鴛鴦自朋親,不若比翼連。”

嗯,曹植,或許,你知道嗎,你跟你哥的骨科這麼火,全是你的功勞啊。】

曹植拍案而起。

“天幕,你敢不敢再往後念幾句。”

這麼大的子臧讓千乘,季劄慕其賢。你是看不見嗎?

好的,是看見了,就是因為看見了,所以才知道他說的是他與阿兄之事是嗎。

真是一點正事也不往腦子裡裝啊。

【首先,迷弟第一要務,平等地仇視他哥每一個至交好友,哥哥有我一個好兄弟就夠了。

眾所周知,曹植討厭吳質,倆人經常寫信互相陰陽。此外曹植筆下之小人,是特指之意,通常特指司馬懿。】

這下連曹丕的眼神也變了。

嗯,子建他確實不喜歡季重和仲達。

但他沒想到是這麼個原因。

那子建的占有欲,是不是太強了一點。

曹植百口莫辯,當然不是這個原因啊。

他的討厭都是有理由的,是正當的,好不好。

他不喜歡吳質,是因為先前吳質與楊修之事,而他討厭司馬懿,則是單純因為那就是個小人。

天幕之前不還說那司馬懿是摘桃大師,隻有在他阿兄麵前裝的忠誠。

看看最後呢。

他多麼有理有據啊。

【其次,不怕迷弟夠瘋狂,就怕迷弟有文化,會產糧。要知道,曹植本人是圈內第一文手大觸,僅憑一人之力,便撐起曹魏半邊天啊。】

曹植的目光有些茫然。

產……產糧?

他不種糧食啊。

而且靠寫文種糧食,什麼天方夜譚。

【在吹曹丕之事上,曹植稱第一,那便沒有人可以稱第一了。

“翩翩我公子,機巧忽若神。”

“尊肅禮容,矚之若神。”

他是真的覺得他哥像天神下凡耶。】

曹植沒覺得自己寫的哪裡有問題,但是在天幕這樣誇張的語氣之下,他已經開始懷疑自己了。

難道是自己的用詞太浮誇了嗎?

曹丕第一句見過,但第一句沒見過,看來是之後寫的。

但分明當時看完那篇文,他沒覺得哪裡很奇怪。

所以難道是他自己也很自戀,沒事把自己當成子建心裡的神嗎?

曹丕忍不住渾身打了個寒戰。

太可怕了。

【他們兄弟一人感情曾經很好,畢竟曹操早年南征北戰的,應該主要對孩子采取放養的手段,所以一起長大,感情不會不好。

建安十六年,曹植隨曹操外出征戰,不忘寫下《離思賦》與留下監國的曹丕唱和,依依不舍之情躍然紙上。

外出征戰之時,也萬萬忘不掉兄長的囑托,不忘問鐘繇去討要美玉,何等兄弟情深啊。】

曹操表示,好一個兄弟情深。

具體表現就是外出打仗隻記得要美玉是嗎?

作為辛苦打仗的老父親,已經快氣死了。

是為父太礙眼,阻礙了你們兄弟之間的真情流露。

【但畢竟生在那樣的家庭之中,權力的傾軋之下,再美好的感情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曹植作為繼承人的有力衝擊者,慢慢被曹丕疏遠了起來。

曹丕繼位以後,又因為曹魏輕宗室的政策使然,愈發冷待。

但迷弟曹植如何能忍受這樣的苦悶。

他忍不住一起給哥哥寫信寫詩送禮物。

並且學習了曹丕的寫作手法,也開始寫起了怨婦詩。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此句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遠在東吳的孫權想起了之前曹丕給自己寄來的那本詩集的衝擊。

他無法想象,原來你們曹魏都是這種風格的。

還好自己隻是虛與委蛇,要不真把兒子送去做質,回來得變成什麼樣子,他都不敢想象。

還是實用主義最佳。

【可惜,襄王有意,神女無情。曹丕對曹植還是冷淡如舊,黃初六年,經過曹植的不懈努力,承認自己之前任性犯下的錯誤。果然,弟弟一認錯,就又重新獲得了兄長的喜愛。

曹丕非常順路地“幸植宮”,並與曹植相談甚歡,賞賜豐厚。

眼看美好的感情便要重新彌合,誰料風雲突變,曹丕病逝於黃初七年。】

曹植:……

突然得知他阿兄的死訊,有點猝不及防。

這麼一說,感覺他真的好倒黴。

曹丕表示,原來自己才當了七年皇帝啊,難怪仲達可以曆四朝了。

【重頭戲來了。曹丕去世之後,曹植自然痛徹心扉,一直寫文紀念曹丕。最為著名的,還得是《文帝誄》。

要知道,他給他爹寫的誄才六百多個字,卻足足給他哥寫了一千兩百多個字。這是何等的重視!

而且,情到深處,難以自禁,曹植寫著寫著,就全然忘卻了誄文的格式,直接寫成了抒情調的賦。】

曹操無言以對。

兄弟相親是好事,但是能不能不要帶上他爹,還特意對比。

這意思是說,在子建心裡,他隻能比得上半個子桓嗎?

【而且在《文帝誄》中,曹植許下了生死不悔的諾言,直言表示:“追慕三良,甘心同穴”,即願意與曹丕一起赴死。

哇,他真的好愛他哥哦。

當然,被他侄子敬謝不敏了。】

曹植:……

曹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