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同秦皇漢武與唐太宗分彆代表了一個朝代的文化記憶一般, 這三個人的陵墓,也各自代表著那個時代陵墓的巔峰。
漢武帝的茂陵修了足足53年,而唐太宗的昭陵, 更是修了107年。】
“107年?”
劉徹忍不住驚呼出聲。
他修了五十三年是因為按照漢朝習俗,陵墓一旦開始營建, 就得修到去世不可,那他開始修陵墓後就是活了53年,他也沒有辦法嘛。
何況, 陵墓修久一點,不該更加堅固嗎?
那這個什麼唐太宗的陵墓怎麼會修了107年?
這唐太宗莫不是還能登基107年不成?
這還是人嗎?
李世民:???
李世民本人一臉問號。
可,可他是從愛妻過世的貞觀十年才開始修建陵墓的啊。
【茂陵時間長, 主要歸功於漢武帝活得久。而昭陵嘛, 前麵不是都說了,二鳳, 大唐白月光,不是開國皇帝勝似開國皇帝, 有事沒事要拜祭昭陵的, 那足足從貞觀十年修到了開元二十九年,曆經六位帝王, 從占地麵積上來說,冠絕古今。】
此言一出,前朝各位君王發出了一聲感慨。
好家夥, 六位帝王,一百零七年。
李世民想想總覺得哪裡不大對勁。
開元都29年了,那不到八十年換了五個皇帝?
他們大唐的皇帝到底還能不能好了?
等等……
為什麼是六位帝王,不是六代帝王啊?
【而我們政哥,果不其然, 永遠以一種超高的效率奪得魁首的寶座。雖然秦始皇陵的營建時間是最短的,可我們政哥是誰,是一個人乾幾代人的事,遠遠把時代甩在身後的辣個男人。
秦始皇陵異軍陡出,一鏟子下去,震驚整個世界。
無意間發現的兵馬俑,一經問世,便成了世界第八大奇跡,而這不過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而已。
從此,秦始皇陵躍居中國最具知名度的陵墓,沒有之一,是西安必打卡景點,單日接待旅客量超過5萬人次。】
原本剛聽到前麵的時候,始皇帝還頗為沾沾自喜。
他就知道,後世那些皇帝們不行。
效率不高,哪像他們大秦,令行禁止,以法治天下。
他的陵墓難怪是最優越的。
一百零七年算什麼!
聽到後麵,他人都麻了。
五萬人?一天到他陵前的有五萬個人?
他們來乾什麼?
踏平他驪山的山頭嗎?
他還如何安歇?
就之前放出的那個灰不拉幾的兵馬俑,一點顏色都沒有,有什麼好看的啊?
你們後世人還挺多。
【曾有人說過,一個人一生的運氣是守恒的,這也體現在三位的陵墓待遇上。眾所周知,莫說是跟漢武唐宗相比,便是拉出中華四百多個皇帝,秦始皇的逆天運氣也實在不能位列前茅。
但秦始皇的陵墓,卻是三位中運氣最好的那一個。
畢竟秦始皇陵的地宮,是最有可能沒有被盜掘的。】
既然秦朝沒能萬世不滅,還二世而亡了。
而帝陵又是眾矢之的,能保住他的地宮,他震驚地發現,自己竟然接受良好,甚至還鬆了一口氣。
罷了,那些陪葬品丟了便丟了吧。
而曆朝曆代的其他人則十分震撼。
什麼?秦始皇的陵墓竟然還可能是完好的,不是說項羽當日火燒鹹陽的時候已經將人的陵墓盜光了嗎?
【當然,有人認為,這可能歸功於秦始皇陵那嚴重超標的汞含量。開玩笑,隔了兩千多年了,檢測還嚴重超標,何況是當年。
這汞泄露了中毒可不是開玩笑的。
隻能說,也許咱政哥就是不相信死後世界吧,壓根沒覺得自己能從棺材裡醒過來。
真好,咱政哥真乃神人也,一邊追求長生,一邊在陵墓修建中如此信任“科學”呢。】
始皇帝:……
天幕你不要以為你的反諷他聽不出來。
他那哪裡是不相信死後世界。
他如何知道那個什麼什麼汞是有毒的啊。
分明他隻是單純地為了防腐。
劉徹卻大受震撼。
好!學到了,茂陵也用。
反正天幕也說了,人死如燈滅,恐怕是真沒有什麼機會醒來,要死大家一起死,敢來盜他的墓,那就毒死他!
始皇帝這招高啊。
【昭陵嘛,就要倒黴一些。我們都應當知道,唐高宗有個愛好,就是喜歡給他阿耶陵墓旁邊加陪葬墓,死在高宗朝的有關係的沒關係,反正能扯上點關係的都要陪葬昭陵,因此昭陵擁有數量最為龐大的陪葬墓。
而這些陪葬墓,無一例外,悉數被盜。
地上文物自不必說,以昭陵六駿為首的文物還在四海為家呢。】
李世民:……
雉奴,他可能已經不是冬天的棉襖了,這簡直就是夏天的棉襖,想要熱死他阿耶。
本來帝陵就夠顯眼了,這下可好,他的那些愛臣們全都跟他一起顯眼了。
四海為家什麼的,簡直就是在他的心窩戳中了一箭啊。
要不,他把六駿也帶到地宮去吧。
【當然,因為昭陵陪葬墓被盜掘嚴重,為了保護起見,對許多陪葬墓進行了保護性的發掘,獲悉了一點遙遠的唐朝回憶。
譬如早逝於貞觀十七年的長孫皇後的長女長樂公主陵墓竟然越製有三道石門,可見其確實能印證史書所載,備受皇帝疼愛。】
什麼?
長樂竟然死在他的前麵?
李世民心有點痛。
那可是他的長女,長女啊。
【雖然有史料記載,唐太宗的地宮曾經被盜,甚至屍骨四散,頭骨被土豪拿來當裝飾品。】
李世民聽不到後麵半句,便已經拍案而起。
“什麼!”
這如何能忍受,便是真無此事,傳出此謠言之人也其心可誅!
說好的他備受後人尊崇呢,你們就是這麼尊崇他的是嗎?
簡直氣死了。
【但九嵕山山體完整,經勘測並無擾動痕跡,很大概率地宮應是完整的,而之前的那些記載應屬嘩眾取寵的獵奇之作,未必可信。
再者說,市麵上也並未流傳什麼唐太宗的貼身之寶,被盜的成功率應當不高。】
李世民表示,你這一口一個應當,一會兒一個或許,實在難以讓他安心啊。
勘測,後世之人如何勘測?
沒有流傳就是沒有嗎?
萬一,萬一……
算了,沒有萬一!
就是沒有。
劉徹比李世民還要提心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