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被譽為“兵學聖典”的《孫子兵法》的作者, 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武,更是早在商代,就已經出現了戰功赫赫的女將軍婦好, 攻克了周邊諸多方國, 甚至繳獲了大批雅利安人做奴隸。
但是我們現代意義上更加熟悉的戰爭,那套兵不厭詐,取勝為上的套路其實始於戰國時代。】
兵不厭詐?取勝為上?
春秋時代的各位王侯大開眼界。
這,這打仗怎麼能欺詐彆人呢?
還能如此嗎?
【俗話說的好,孔子感歎春秋禮崩樂壞, 那隻是因為他還沒有活到戰國。但凡我們孔夫子再長壽一些,他或許就會開始懷念那個“可愛良善”的春秋,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嘛。
孔子死後四年,戰國便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序幕。
春秋時期, 雖說禮崩樂壞,但是大家還勉強拉出“禮”字大旗, 願意彼此糊弄一番,無論是戰爭還是外交,都自有一派自己的禮製規則。
且春秋之際,戰爭的目的是征服,是為了成為諸侯中的一方霸主,而到了戰國, 滅國之戰便已悄然吹開了號角聲, 弱肉強食是戰國唯一的生存法則。
全民皆兵的軍事帝國開始了他漫長的征程。】
滅國戰?
全民皆兵?
孔丘還沒有來得及懷疑這個一直說這個時代“禮崩樂壞”的孔夫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時候, 便被這滅國等字眼砸了個頭暈眼花。
周禮再也不複啊!
但,如果他真是這個什麼孔夫子,就算是戰國再無禮儀, 他也決不會認可如今這個被後人叫做春秋的時代禮製嚴密。
戰國的國君可不承認。
誰說的,他們都知道的嘛,滅國是不對的,是要聯合其他諸侯國討伐的,怎麼能滅國呢。
而諸多淹沒在曆史中的小國則淚流滿麵。
是,你們清高,你們懂禮,那你們能不能解釋一下為什麼上百個諸侯國打著打著隻剩下七個了?
【而在燦若星河的戰國諸將中,戰國四大名將自然名頭最為響亮。而戰國四大名將,更是被秦趙兩國這祖上一支的同脈給瓜分了,隻能說,嬴姓這一支或許是有點名將吸引技術在身上的。
白起、廉頗、李牧和王翦,這些響當當的名字無論是當時還是如今看來,都是一把淬著血的利刃。】
這話說得,秦國的曆代先君可就不愛聽了。
怎麼就是憑運氣呢。
隔壁那趙國搞不好倒真的是憑運氣,他們老秦人可從來都是最倒黴的那一批。
他們憑的可是實打實的製度優勢好嗎,軍功授爵之後,他秦國實力大增,才開始名將輩出。
但秦王政沉默了一下,表示,那他曾祖父能得白起將軍,那確實還是有一點運氣成分在的。
不行,好生氣,想滅了趙國,你們趙國為什麼這麼好運?
【尤其是白起,被稱作“人屠”,更被現代人調侃是人形核武,其致死率比核武器還高啊。主要是他的使用率跟他的殺傷力還成正比,那倒黴的,隻能是其餘六國人了。
畢竟整個戰國時期在戰爭中隻死了兩百多萬人,其中有一百多萬就是白起貢獻的。
這不讓白起坐上戰國第一大將的寶座,按過半數通過的機製,那過半數的亡魂也不答應呐。】
六國人:???
天幕,你能不能禮貌一點?
什麼叫倒黴的就隻能是六國人了?是讓他們堅持一下忍一忍的意思嗎?
那可是個大殺神啊!
一百多萬?!
秦昭襄王之前的曆代各國君王都震撼了。
這是人能打出來的戰績嗎?
秦國,趕緊想想辦法對付秦國。
要不再合縱一次試試?太可怕了。
但始皇帝和劉徹畫風永遠不太一致。
人形核武?
那非人形的核武又是什麼東西?
聽起來像是一種殺傷力極大的武器呢。
比白起殺傷力差一點他們也是很願意接受的嘛,畢竟武器用起來更加可靠持久嘛。
你們後世人還有多少驚喜是他們不知道的。
少講點有的沒的,講這種他們最好奇的東西才是正理嘛。
【可事實上,四大名將中,即便是稍早些成名的廉頗與白起,那也已經是戰國中晚期的人物了。
再晚一點的王翦和李牧正好趕上滅六國的順風車,蹭了一把戰國名將的椅子,不然很可能就變成秦朝名將了。
不過要我說,如果李牧真的是秦朝名將,那絕對能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得以善終。
哦,好像也不太行,畢竟咱老祖宗活得有點短,真愁人。】
趙孝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