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西漢篇十三 衛霍六(1 / 2)

【那可能大家不禁要問了, 這麼多迷路侯候選人,李廣是怎麼憑借一己之力殺出重圍的呢?那就不得不提一提文人手裡的那支筆了。

李廣出身將門世家,作為世家子的代表, 自然更受太史公的青睞, 於是在撰寫《史記》的時候, 李將軍單獨列傳並將其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是語文課本常年文言文本長青桂冠寶座之人選。

與他同時代戰績差不多甚至比他還好點的程不識那可真是nbcs。】

司馬遷感受到上首陛下迫人的目光,悄悄往後麵挪了一點。

啊, 為什麼無時無刻不在提他的那本《史記》啊?

他就是想寫個一家之言的私人史書,有點偏向, 對熟悉的人多寫點也應該問題不大吧?

司馬遷開始懷疑人生。

【再外加上李唐王朝建立之後, 公開追認李廣為自己的先祖。於是, 在唐朝,追捧李廣,誇讚李廣是當時的zzzq。

什麼“漢家自失李將軍, 單於公然來牧馬。”都是唐朝詩人的手筆。

當然,最為出名的還得是那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教科書常年注釋, 這句寫的是李廣。】

尚且年輕什麼也沒經曆過的劉徹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一絲不太對勁。

剛剛天幕不是說, 衛青一戰掀飛了匈奴聖地龍城, 陰山也是衛青打下來的嗎?

為什麼這句寫的是李廣啊?

好怪, 再看一眼。

嗯?不是因為李廣的失職所以才放走了匈奴的大單於嗎?彆說怎麼打了一陣子單於又如此囂張就很不合理,便就算是單於真的膽敢公然來他漢家土地牧馬,不還是因為李廣把單於放走了嗎?

彆說是其他人了,李廣自己聽了都臉紅。

他當然想要封侯拜將青史留名,可是他好歹是個將軍, 一點也不想要偷彆人的戰績!

不是自己的被識破了難道不更尷尬嗎?

【宋代之後,因為大慫眾所周知的國策,對於漢武帝那一向是要往泥土裡狠狠踩上一腳的,而跟他君臣相得一起到茂陵的衛霍二人,那自然也受到了比較大的波及。

你們怎麼能跟窮兵黷武的暴君君臣相得呢?

你們怎麼不勸諫呢?

□□不珍愛士大夫的漢武帝怎麼能善終呢?

於是尊李而貶衛霍的風氣便越發昌盛。

甚至宋人張耒還曾寫過:“李廣才非衛霍儔,孝文能鑒不能收。”翻譯一下,就是說李廣的才能衛青霍去病都是比不上的,孝文皇帝慧眼識珠可惜沒能用上,暗戳戳貶低武帝任人唯親,不肯重用賢才。】

劉徹:???

他還沒有用李廣嗎?

一登基他就封了李廣做衛尉,哪次大戰沒讓李廣帶上一隊人馬?這個他祖父曾經盛讚過的將軍是他不想給封侯嗎?

是他實在封不了啊!

他封侯可最不小氣了。

最不能拒絕的是拉踩!那個張耒!你從那本書裡讀到李廣的本事比衛霍還強啊?是從《史記》裡麵?還是夢裡啊?

司馬遷:打咩打咩,他可從來沒這麼寫過!

霍去病疑惑,但他不說。

為什麼要勸諫?為什麼不能跟陛下君臣相得?

那陛下到處斂財,難道不是為了勻給他和他舅舅打仗用嗎?

彆說勸諫了,陛下想往哪裡打,就往哪裡打嘛,陛下的想法可還從來沒錯過呢!再說打下來又不是什麼難事,為何不打?

不僅要打,陛下要五十,那自然要打下一百來,才算是完成了他給自己定的目標。

【再加上因為漢文帝那句,若李廣生在高祖朝,定能封萬戶侯。結果終李廣一生,也未能封侯,還自殺而亡,看起來結局格外令人唏噓。

於是文人們立馬共情。

啊這,啊這,這不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絕美意象嗎?

在抒發自己懷才不遇之情的時候,還能暗戳戳大罵漢武這個皇帝,豈不是一舉兩得?】

劉邦立馬撇清關係。

他不想要這麼一個萬戶侯。乃公被單於圍困,你有這麼大好的機會給乃公複仇,結果竟然迷路了?

劉恒:……

怎麼,還不許他沒見過真正厲害的將軍嗎?再說了,隨便誇誇的話你們也信?

【試問哪一個從小長於華夏的國人沒有聽說過李廣射虎的故事,沒有為“將軍夜引弓”而心潮澎湃?又如何能不為那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牽動心腸。

這麼一個悲劇英雄,自然成為了無數人心折的對象。於是大家紛紛從語文書中走出,走向曆史課本。

一時間,沉默是今晚的曆史。

啊,為什麼曆史課本上就沒有李廣?有點尷尬,問題不大,我們可以翻史書。

這史書或許我就不該打開。】

李廣這才知道,什麼叫公開處刑。

名氣越大,越備不住人扒翻啊。

尤其是因為大家的偏愛,他的東西好像還特彆多。

【你說什麼?李廣沒去過龍城?陰山也不是李廣打下來的?你問李廣對匈奴作戰有什麼戰功?哦,隻有那個文景時期的守城反擊。

啊,那一定是漢武帝不做人,沒讓人上戰場。

沉默,上了,且每次都上,但好像不如不上。

漢武帝怎麼給了這麼多機會,就這李廣竟然最後還能蹦躂到自殺而亡?三觀收到了重大的衝擊。

於是大家紛紛感受到了濃烈的欺騙感,迷路侯的封號以絕對的勝利頒發給了李廣。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啊。】

劉徹舒坦了。

就是,一天天造謠朕!太過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