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 霍去病竟然敢如此明目張膽地射殺關內侯李敢,這是不是不把漢武帝放在眼裡,讓漢武帝隻得為他找補, 是鹿觸之, 這樣的仗功行事一定觸及了漢武帝的底線, 所以漢武帝想要暗中解決掉霍去病的邏輯有多麼通順。】
劉徹:???
去病射殺的是李敢,又不是劉敢, 為何是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呢?
還有,他什麼時候會暗中除掉一個人了?
如果他看誰不順眼, 那從來都是正大光明地解決。
既然他敢殺, 那他就不怕被詬病。
霍去病更一頭霧水。
他爹李廣自己畏罪自殺死前給他舅舅潑臟水就算了, 你李敢還竟敢借此找茬, 作為他的手下,這豈不是在挑起他與舅舅之間的矛盾嗎?
直接殺了他都是便宜他了。
誰還不是個列侯了。
陛下怎麼會因為區區這麼一點小事就怪罪自己?
霍去病相當不以為然。
【另外又有人說, 霍去病前腳四月上書請封武帝三子為王,九月就病逝。世上怎麼會有如此巧合的事情?一定是因為霍去病觸及到了漢武帝的另一個底線——外戚乾政。
所以被漢武帝暗中搞死了。】
劉徹無言以對。
他什麼時候有了這麼多自己都不知道的底線?
雖然他年少之時曾經被外戚掣肘, 可是在他大漢, 外戚一向是非常重要的政治資源。
去病和仲卿非但是他為下一任天子挑選的母族外戚, 更是他為自己選定的妻族外戚。如果去病不幫著太子說話, 他才真是要掂量一下其中的曲折了。
而平衡母族外戚與提拔妻族外戚, 原本就是大漢天子要掌握的一門藝術。
若非是少主即位, 他大可不必事前種種綢繆。
霍去病:……
他隻是不喜歡日日跟那些文官朝臣們勾心鬥角罷了,並不是真的對朝政和帝王心思一無所知啊!
好歹他也是自小跟在陛下身邊當侍中長大的, 如今又身居高位,該有的敏感他怎麼可能沒有。
再說了,皇子長成本就該封王就國,這有什麼好忌諱的, 他又不是沒有分寸的人。
既然他敢率先上書,那自然是得了陛下事前的默許或暗示。
陛下如果不願意,自然會同他坦率直言,難道他霍去病還會不聽陛下的指示嗎?還暗殺,後世人的想法未免太過於古怪了。
【是的,沒錯正是如此。我們不甘寂寞的野豬陛下怕自己死後無趣,一定是特意將自己親自暗害的對象紛紛埋到茂陵離自己最近的地方,還專門主持裝修事宜,就是為了方便日後大家在另一個世界繼續勾心鬥角,畢竟咱豬豬陛下的迷信人設不倒,一定是“視死如視生”觀念的忠實信奉者。】
雖然是為了給他洗清嫌疑,但倒也不必如此用力過猛。
你好好說就是了,為何要如此反諷。
他會讓自己看不順眼的人進茂陵?
開什麼玩笑。
說到這個觀念,他就又想起來自己那個被盜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茂陵,心痛。
【哦,還有人說,霍嬗跟著漢武帝去了一趟泰山封禪回來年幼便夭折,這也一定是漢武帝在斬草除根。畢竟哪個好人家讓一個孩子騎著馬爬泰山啊。
至於史書中說漢武帝十分喜愛霍嬗,想要等他長大封將軍的記載,那你一定是不懂什麼叫捧殺。】
此言一出,曆朝曆代都沉默了。
知道泰山封禪是多麼隆重的行為嗎?
知道臣子得以跟隨君王登上泰山,那是什麼樣的殊榮嗎?
劉徹簡直懷疑人生。
他為了殺霍嬗,還要專門帶他去泰山先一起封個禪再殺,他是有什麼毛病嗎?
騎馬爬泰山怎麼了?難道還真是爬泰山給爬出病來所以年幼夭折了?
聽到天幕說自己想要等霍嬗長大封將軍,難道是說霍嬗有其父之天賦?
不管怎麼樣,無論是去病也好,還是霍嬗也罷,都絕對不能讓悲劇再次發生。
【隨著時代的進步,陰謀論的發展也在日趨壯大起來。這一波主打的就是一個無人生還。現在不僅流行君臣之間的陰謀論,臣子之間也難逃一劫。
衛霍陰謀論的說法如今也甚囂塵上。
霍去病一戰封侯,風頭無二,而漢武帝也日漸更加看重霍去病,利用同封雙司馬的行為,用霍去病來分衛青的權。這種行為讓衛氏集團十分忌憚,最終下手做掉了霍去病。】
衛青嘗試思考,最終思考失敗。
且不說為什麼陛下突然開始大搞分權製衡的朝政微操,便是真的要分權,為什麼要選去病來分他的權?
是不是有哪裡不太對勁的樣子。
去病自小長於他身邊,是他的外甥,哪裡有用自家人分自家人權力的操作啊?
一門雙司馬,難道不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