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這個什麼宋徽宗沒往泰山上逛一圈,不然可就更晦氣了。
宋真宗去過之後,也許隻是帝王不再屑於泰山封禪,要是宋徽宗去了,恐怕連普通人都懶得廢這個勁去爬泰山了吧。
其他人倒能心態平和。
趙匡胤的心態完全崩了呀。
這都是些什麼牛鬼蛇神啊!!
【說兩年就兩年,兩年後的宣和七年,金國已再無後顧之憂,大舉攻宋,眼看金軍要包圍首都開封,來勢洶洶。為了不當亡國之君,宋徽宗有小妙招。
他立馬禪讓皇位於長子趙桓,是為宋欽宗。第二年,改元靖康。
而宋徽宗呢?自己趕緊跑到江南去瀟灑了。】
趙匡胤:……
很好,剛剛心梗的還是有點早。
不想當亡國之君,但凡你搞個自儘讓兒子即位他都認了。
【當然,大哥彆笑二哥,宋欽宗也不是什麼硬骨頭。
雖然任用抗戰派李綱為將,但是李綱在麵前勸他的時候他還能勉強支持防衛,但是內心一點都不信李綱所謂金軍孤軍深入的論調,隻要李綱一旦離開去部署守城事宜,宋欽宗立馬讓使者去金營求和,什麼納幣,送質子都是一口應承,並且依照金國之意圖撤銷了李綱之職位。
並且還在開封城內大肆搜刮民間金銀財產,並張貼皇榜恐嚇城內百姓,若不交出財物,則待金兵入城,“男子殺儘,婦女擄儘,宮室焚儘,金銀取儘。”
開封的百姓一整個炸裂了。
自太學學生率千餘人情願上書開始,開封萬餘名憤怒的軍民加入了這場浩浩蕩蕩的聲援之中,最終迫使宋欽宗鬆口,讓李綱,種師道官複原職。
金軍也聽說了開封的情況,於是拿著宋朝割讓三鎮的契書先行北撤了。】
趙桓深深鬆了口氣。
撤兵就行,撤兵就行。
他才不管這麼多呢。
隻是……
竟然連太學生都敢鼓動軍民一同壓迫朕了?真是可惡。
看他不騰出手來收拾這些亂臣賊子。
【宋欽宗一看,誒,金軍撤退了?沒事了,萬事大吉了。於是他立馬露出了嘴臉。先將李綱貶謫,再去收拾那些膽敢請願的學生與平民,屢次不聽種師道驅趕金兵的提議,種師道憤懣病逝。
另一頭的宋徽宗聽說金軍走了,又想起來皇位的美好了,自己在南邊也搞了個小朝廷分庭抗禮。
一個國家,兩個皇帝。
於是,熟悉的一幕上演了。
金軍還沒撤出宋朝國境,宋朝已經開始搞起了內鬥政治來了。
金軍一看,那我原路返回吧。
八個月後,金軍再次兵臨開封城下。
這一次,再也沒有人可以救開封了。
哦,還是有的哦。
宋欽宗找了一個據說能用黃豆召喚七千七百七十七個天兵幫忙作戰的方士。於是,開封城破。
金軍擄走徽、欽二帝等14000多人。】
原本聽說皇帝聽了他們的請願,讓兩位大人官複原職,將金兵擊退正打算各自散了的萬餘人出離憤怒了。
一萬四千餘人,這還隻是被擄掠走的那些貴人們,那他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還敲什麼登聞鼓?
他們要衝進皇城裡,好好質問一下那個可惡的皇帝。
為什麼要卸磨殺驢。
最終你犯下的過錯,又為什麼要我們來承擔!
【這個時候的嶽飛在做什麼呢?這個時候的嶽飛開啟了他人生另一個征程。
在家鄉,他看到了四處淩虐的金兵,心中憤慨,想要守家為國,卻隻擔心家裡年紀已大的老母。
而嶽飛的母親卻是一位剛毅又果敢的女子。
她堅決要求嶽飛從戎報國。據說還在嶽飛的背上刻上了“儘忠報國”四個大字,以明其誌。
嶽飛於是一頭紮進了抗金的最前線。
這個時候,在開封城外征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的,是時任河北兵馬大元帥趙構。嶽飛投軍之後,正是歸於大元帥府節製,一段孽緣,就此拉開了大幕。】
嶽飛:……
雖然但是他還是要辯解一下,其實那個時候雖然說他歸官家節製,但是他作為一個士卒,根本沒機會跟大元帥碰麵的。
其實也沒什麼碰麵的需要吧。
反正意見就沒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