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出生於齊魯之地,不過很可惜,是淪陷在金朝統治之下的齊魯之地。但是他的祖父雖然在靖康之難之時因家族人數眾多, 難以跟隨宋皇室南渡,被迫在金朝做了官, 但一直期待宋廷能夠北伐,恢複河山。
更希望自己的這位孫子可以像漢朝霍去病一樣,成為不世出的名將, 為宋朝開疆拓土,故給自己的孫子取了霍去病同款情侶名。
受祖父影響,辛棄疾一生以霍去病為偶像,畢生致力於為宋廷恢複中原。
而辛棄疾確實也有千年前那個少年將軍意氣風發的風采。】
雖然知道千年之後,在那個文官橫行痛罵他的朝代還有對他的冠軍侯如此心心念念的人的認知讓劉徹頗為欣喜。
沒錯,他的少年將軍就是最棒的!
他的眼光就是最好的!
不過……
劉徹一想起南邊那個破王朝的種種舉措,他就完全欣喜不起來了。
原因無他, 你這棄疾又少年意氣的,是會讓人很容易有代入感的你知道嗎?
一想到一個如去病一般的軍事天才要在那破年代備受磋磨, 拳頭硬了。
霍去病本人則非常小心謹慎地看了看坐在他上首一些的皇帝,而後深深地鬆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是他熟悉的陛下。
隻是, 何為情侶名啊?
【在我們先前提到的完顏亮大舉南侵之時,遠在金朝淪陷區的辛棄疾直接揭竿而反,鳩眾二千,參與了由耿京領導的聲勢浩大的起義軍, 很快便由於其突出的才能參與機密,時年二十一歲。
辛棄疾非常清楚,僅憑他們起義軍之力是無從抵抗金軍的正規精銳部隊的, 必須要依靠宋朝官方之力方可一戰。
此刻,年輕的辛棄疾還不知道南方朝廷是個什麼德行,在他的遊說之下,耿京接受了南宋朝廷的領導。
誰料,前腳辛棄疾剛覲見完宋高宗,後腳就聽說了耿京為叛徒張安國所害,並率部投降金朝的消息。
年輕氣盛的辛棄疾這火騰的一下就上來了。】
霍去病深有同感。
太過分了,竟然敢趁著人不在投敵叛國?那不得立馬火速衝過去給他那什麼金營都掀了?
【尚在回程途中的辛棄疾當機立斷,帶著身邊的五十位壯士奔馳赴金營,此刻張安國正與金朝將領把酒言歡。辛棄疾看準機會,出其不意地攻入金營,在五萬金兵的圍剿之中,抓住叛徒張安國並且安然無恙地又殺出重圍,並獻俘行在。張安國於臨安被梟首示眾。
辛棄疾的這一舉動給了軟蛋宋高宗治下偏安了太久的南宋朝廷億點點震撼。
恰如洪邁所雲:“壯聲英慨,儒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
而當業已遲暮的辛棄疾回想起這段年少豪邁的往事之時,也忍不住回憶道:“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
因辛棄疾之壯舉,他被破格以“歸正人”的身份提拔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沉浮的一生,時年二十三歲。】
不錯,是他會喜歡的少年將軍啊。
劉徹忍不住感慨了一下。
隻是……
這個聖天子是誰?難道指的是那趙構不成?
就他?還聖天子?有沒有搞錯啊。
【但隆興北伐的失敗讓宋廷從此徹底偏安一隅。從此之後,辛棄疾隻能無數次夢回吹角連營,但他尚不死心,在主和派勢力占據絕大部分朝堂的情況之下屢次向宋孝宗進言自己構思已久周密詳儘的恢複大計以及通過自己在金國的了解所想到的克敵製勝的戰術。
然則不過是石沉大海罷了。
但雖然朝廷對北伐沒什麼興趣,可是通過辛棄疾的上書,朝廷還是發現他除了軍事才能之外,竟然還頗具才乾,估摸著把他放到地方也能成為一方能臣。
於是辛棄疾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間便輪轉於地方,辛棄疾不無嘲諷地寫道:“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雖然頻繁調動,辛棄疾也做出了一番成績,得以升遷,可是他滿心滿眼,唯有執著於北伐的無限熱情。
而這卻讓他與偏安成風的南宋朝廷格格不入,難以立足。】
李世民:???
啊這,所以你們南宋得了個文武全才就是這麼揮霍的啊?
你宋孝宗恐怕也是有那個大病。
說好的雄心壯誌,意在中原的呢?人家都給你帶來了萬字平戎策了,你怎麼也沒那個膽量試上一試呢?
光發展經濟有什麼用啊,為了把自己家發展成一個金庫然後讓彆人來搶不成?
李世民難以理解宋朝皇帝的腦回路。
【當然了,辛棄疾歸正人的身份也阻礙了他在南宋的進一步發展。
沒錯,雖然大慫是因為自己慫包不敢打北方的金朝,自己也是落荒而逃自北方逃來的南方,但是他還是要歧視你們在金朝後逃回來投奔宋朝的中原人哦。
自淳熙五年後,南宋普遍對於歸正人開始采取歧視措施,被認為定有異心,隻給閒散虛職而不給實權,從此儘失北方中原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