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子,看起來跟天幕所說的那位漢文帝不能說一模一樣吧,隻能說大差不差了。
【即便自己“哭死”了舅舅,卻還是在以孝治天下的漢朝,憑借自己“親嘗湯藥”的典故,位居二十四孝之一,是二十四孝之中唯一的帝王。
真是母慈子孝啊。
沒辦法,這就是白蓮花的威力所在。
畢竟論起薄昭事件,漢文帝絕對占據道德製高點。又不是他蓄意要謀殺對自己有功的舅舅,是因為舅舅犯法在先呢,他大義滅親,是正義之舉,又有誰能置喙呢?
便是薄太後,最終也無法多說什麼。
什麼?隔壁淮南王劉長殺了當過丞相的列侯審食其,卻最終還是得到了漢文帝的寬恕?
那跟他處置犯法的薄昭有什麼關係呢,再說了,劉長的結局很好嗎?背後真的隻是那些小吏在作祟嗎?那可真說不好呢。】
劉恒忍不住輕輕咳嗽了一聲。
此間種種,何必去分辨得如此一清二楚呢,多傷和氣呀。
這些保護宗親外戚及臣子體麵的事情,不正是他這個皇帝該考慮的事情嘛。
【縱觀封建帝製兩百多位皇帝,漢文帝的名聲在其中也絕對是名列前茅,幾乎無可指摘,好似是老劉家唯一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抹徹徹底底的白色。
與之相關的事件,要麼就跟薄昭事件一樣,文帝占理,如果不能占據正義一方,那麼這件事情也絕對是一樁懸案,沒有人能知道事實的真相。
文帝元年三月,漢文帝立時任長子劉啟為太子,是為之後的漢景帝,以太子母的身份封竇氏為皇後,是為孝文皇後。
為何是時任長子劉啟呢?
那當然是前麵的兒子都死啦。】
劉邦:???
怎麼就是他們老劉家唯一一抹白色了?
但想做到跟他的寶貝兒子一樣殺人不見血,他承認,確實需要一點技術難度。
劉恒:……
天幕你為什麼聽起來這麼高興的樣子?
【實際上,在皇後竇氏之前,文帝當代王之時,他還有一位發妻,這位代王後為他生下了四個兒子。
可史書之中對這位王後的介紹卻隻有短短一句:“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後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後所生四男更病死。”
文帝繼承大統之後,也沒有任何追封,連姓氏也沒能留下,而文帝的這四個兒子,也沒能留下姓名,這在當時是非常少見的情況。
因此許多人懷疑,這位代王後,應當是呂氏女,畢竟其他的宗室大多都與呂氏一族聯姻,沒道理放過劉恒啊,好歹也是高帝親子嘛。
更是猜測,文帝正是為了坐穩自己的皇位,所以親自下令殺了自己的妻子。】
呂雉沉默了。
越想越覺得這種事情確實很有可能是真的。
但她並沒有立刻放棄先前所定下的跟劉恒接觸的決定,她並不是沒有腦子的人,都走到那一步了,劉恒做出如此抉擇,並不讓人意外。
畢竟是劉季的兒子,能做出這種事來,她是一點都不感到奇怪的。
再者說了……
仍舊是皇後的呂雉不動聲色地往旁邊看了一眼。
如今即便是她真的想要動上一動劉恒,又哪裡是如此簡單的事情呢?
她沒必要給自己找麻煩。
劉恒並不是她迫切需要對付的人。
天幕方才所說的功臣集團,才是她最該警惕提防的罪魁禍首,不是嗎?
【但終究是沒有確切的證據,萬一就是因為史料的匱乏呢。畢竟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之下,幼子夭折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更何況,漢景帝與漢文帝之間年齡隻相差了十四歲,何況是比劉啟還早出生的代王後的兒子呢。
那什麼質量差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如此出生的孩子身體先天不足,因此早夭也是很有可能的。
反正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未解之謎。】
此言一出,各個時期的咳嗽聲響成了一片。
這種事情也是可以直接放到台麵上來說的嗎?
劉恒卻不管這麼多,立馬拍板。
反正從今天開始,他的代王後和先前的四個兒子就是因為身體羸弱,經不住自代國入長安的長途跋涉方才病逝的了。
這就要昭告天下。
【總之,在史書之上,文帝赫然是寬厚、仁德的典範。讓無數看過史書之中的人評價此皇帝是西漢皇帝之中的奇葩,算是西漢皇帝之中難得的性格比較溫和的皇帝了,那可不嘛,咱wendy走的是溫柔刀路線嘛,溫柔刀,刀刀致命啊。】
這話其他漢朝皇帝可就不愛聽了。
他們脾氣很暴躁嗎?也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