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李淵的許可之後, 李世民立刻率兵奔赴龍門關,履冰而渡黃河,屯柏壁, 與劉武周之大將宋金剛對峙。
一名優秀的將領從來不會完全因為熱血上頭而請戰,李世民既然敢做出那樣的承諾, 就證明他早已看透了劉武周政權來勢洶洶的背後之底氣不足。
雖人多勢眾, 但宋金剛仍舊是孤軍深入,內裡其實十分薄弱, 隻要不能使之速勝,則其必敗。】
李世民:啊這,如此顯而易見的道理難道不是人人皆知的嗎?
不會他阿耶還真的以為自己是為了能夠上戰場而誇下的海口吧。
越想越覺得有可能呢。
【果不其然,至武德三年二月, 宋金剛部大軍因饑餓而逃遁。我們二鳳立馬來了精神, 一馬當先地衝了出去, 追到介州,並且又一次以急行軍衝破宋金剛南北排列了將近七裡的拒敵軍陣。
宋金剛猝不及防,慘遭大敗, 非常有牌麵地被追打數十裡,不得不說,二鳳最喜歡的, 就是追著彆人打。
不過,在這一戰中最大的收獲,當然不是區區一場大勝啦。
正是在這一場戰役之中,李世民收獲了一員大將, 也即尉遲敬德,作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又兼大唐民間形象普及大使——門神之一。
尉遲敬德在不久之後到來的數次戰役之中, 都為李唐政權,好吧,都為二鳳陛下立下了赫赫戰功。】
酸呐,天幕你偏愛的是不是有點太明顯了。
什麼叫“區區一場大勝啊”,就好像打勝仗不要錢似的。
李世民則深以為然。
沒錯,正是如此,反正戰爭的勝利嘛,可以說基本穩操勝券,可以預見。
然戰爭勝利易得,良將卻可遇不可求啊。
與諸君共勉!
貞觀朝群臣:……
陛下你花裡胡哨的尾巴快要驕傲地翹到天上去了呢。
【一戰而破劉武周,劉武周隻得北逃突厥,並州與汾州得以收複。
雖然滅國戰打得是轟轟烈烈,然而,對於戰功赫赫的二鳳陛下而言,這些不過是開胃菜而已。
收拾完了劉武周,二鳳陛下夜觀地圖,發現東漢都城的洛陽就近在眼前了,洛陽可真是個好地方啊。於是,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率兵進攻駐紮在洛邑的王世充,為其一生最璀璨的戰役拉開了序幕。】
劉武周之後呀。
李世民忍不住摩挲了一下手指。
是說王世充與竇建德一事嗎?
怎麼辦,竟然還有些期待天幕會如何講那段故事呢。
【洛陽四麵環山,易守難攻,王世充也絕非善善之輩,瓦崗軍正是敗在了王世充的手下,而其麾下的勇將單雄信也是隋唐之際湧現的一名將星。
甫一交手,王世充震驚地發現唐軍的統帥竟然還是個二十歲的年輕人,登時便忍不住張狂起來,蔑稱其為唐童。
但……
雖然二鳳陛下當時是年輕了一點,但是二十歲怎麼也不是“童”的年紀啊,什麼,你說是特意為了嘲諷敵將?我不聽我不聽,總之,要麼就是二鳳陛下長得比較幼,要麼,就一定是因為王世充年紀太大了,確信。】
李世民:……
誰來給他解釋一下,什麼叫或許是他長得太幼了?
你們後世之人對他到底有什麼誤解!
是他天策上將的名字不夠響亮,還是他帝王之身份不夠威嚴?
看著快要跳腳的李世民,臣子們糊弄道,嗯嗯嗯,一定是王世充那廝年紀太大了。
【當時的王世充可能還不明白一個道理,年紀輕輕便掌一方兵權,不需要熬資曆的,那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
尤其是他麵前這個,刷子特彆多。
於是王世充喜提大敗,僅有自己逃脫。
非但洛陽失守,滎、汴、洧、豫九州次第歸降,王世充迫不得已,向當時在河北一帶最富盛名,也是李唐王朝一統天下道路上遇到的最有力的競爭對手——竇建德求救。】
哼!沒錯,那王世充竟然看不起年輕人,活該他被一鍋給端了。
同為少年將軍的霍去病忍不住在心中腹誹。
要是有人敢當著他的麵叫他……恩,漢童,他高低得把對方的頭擰下來當球踢。
【於是竇建德率十餘萬大軍烏泱泱地便來了,頓時唐軍腹背受敵。
不過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般像這種特彆有自信帶著一大幫人妄圖以人頭優勢取得勝利的帝王,一般都會遭遇一次前所未有的慘敗,並且為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提供肥沃的土壤,被曆史教著學會做人。
是吧,率軍六十萬的劉邦,是吧,帶著十萬大軍去合肥旅遊的孫權。
拜托,搞權謀戰略的,跟搞軍事微操的,不是一個賽道啊。
不是誰都是我們二鳳的好吧!】
劉邦、孫權:???
天幕你說唐朝就說唐朝嘛,乾嘛還要殺他們的回馬槍?
再說了,他們不就是逃跑的狼狽了一點嗎?
最後不還是都成功當上皇帝了嘛。
可沒跟竇建德一樣直接給人殺了哦。
李世民則被這表揚誇讚得很開心。
沒錯,他一個人就能將王侯將相做個遍!
不行不行,他要低調,他要謙虛,怎麼能如此驕傲自滿呢,這不是一個禮賢下士的君王應該做的。
再在心裡悄悄誇自己一句好了。
【李世民決定急速出軍,要打就打他一個措手不及,虎牢關是關中一方天險,乃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出色的統帥型人才,李世民從一開始就盯上了這個地方,於是親率三千五百騎輕裝上陣,急速飛馳前往占據虎牢關,畢竟竇建德帶著十幾萬人呢,那行軍速度自然比不上靈巧輕便的唐軍,這方天險,便被牢牢控製在了唐軍的手中。
兩軍便於虎牢關對峙二十餘天。
麵對對方綿延數裡長的隊伍,唐軍內部的將領也有些心裡沒底。
但李世民卻敏銳地察覺到敵軍正因為人數眾多而陣列笨重,政令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