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或許可以憑借公孫弘得以一窺漢武帝所重用之儒生究竟是怎樣的儒生,也能窺見漢武帝用人習慣的冰山一角。
雖說公孫弘是個大儒,精通《公羊傳》,但實際上,公孫弘是半路出家的,四十多歲才開始真正學習《春秋》雜學。在此之前他是乾什麼的呢?
他曾經在家鄉做過獄吏,後因有罪被免職,又因為家中貧窮,為了謀生,隻好牧豕海上,說人話就是隻好去海邊牧豬。】
始皇帝:……
你們漢朝人的姿勢怎麼永遠這麼奇怪。
果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都過了多少年了,竟然丞相還是得從犯罪免職的人裡麵扒拉。
來自始皇帝的嫌棄。
劉徹也有些梗住。
但他當然不是因為公孫弘曾經的履曆,畢竟這些都是他大漢人儘皆知的故事了。
因為家貧在牧豕於海上,這原本不是什麼問題。
但是……
憑借他對於天幕的了解,這句話絕不會如此簡單。
天幕什麼時候都不會忘了用自己那莫名其妙得來的小名來損上自己一句。
那公孫弘也真是的,家貧乾點什麼補貼家用不行?非要去牧豕?當真可惡。
公孫弘:???
【漢武朝誠不欺我,看看這熱鬨的漢武前朝吧。牧豬,放羊,馴馬。隻有我們想象不到,沒有你們漢武朝大臣沒做過的是吧。】
被自家下人喚醒,為了即將到來的明天做準備,睜著惺忪睡眼從屋內走出的漢武朝群臣:……
尤其是原本就因為名字中含有動物而被天幕傷害過的桑弘羊更是覺得他大漢這簡直是沒救了。
他都快要懷疑人生了。
是不是他們家陛下真的特彆青睞各種與動物有緣的人啊。
好在劉徹並不知道桑弘羊內心的想法。
不然很可能反手掏出一遝賬單讓桑弘羊好好清醒清醒。
【在研習了十數年《公羊傳》之後,已頗有才名的公孫弘才終於在漢武帝建元元年下詔求賢良的時候得以被舉薦,當時,他已經快六十歲了。
不過他這晚來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漢武帝此時並沒有注意到他,隻是給了他一個出使匈奴的任務,因為辭令不符合漢武帝的預期,於是就被漢武帝認為水平不行。
公孫弘乾脆請了病假,在漢代,連續請病假達到一定天數之後便自然離職,公孫弘得以免官返回家鄉。
但緣分就是這麼奇妙。
元光五年八月,也就是十年之後,公孫弘又被舉薦為賢良文學,推脫不過的已至七旬的公孫弘終於再次背起行囊向長安進發。】
原本羨慕公孫弘壽數的漢朝前期的丞相們有些無言以對。
這七十了還在賢良文學階段嗎?
這還來得及建功立業封侯拜相嗎?
劉徹則忍不住為自己辯駁。
什麼叫
“隻是因為辭令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就被認為水平不行”啊?
聽起來好像他有多麼吹毛求疵一樣。
出使匈奴,可不就是靠著辭令行走天下嗎?結果辭令不符合他的預期,他認為這是個草包,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嘛。
【正如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的“天人三策”是賢良文學麵試的答卷一樣,同為賢良文學的公孫弘也是要參與Boss直聘的。但是他的答卷卻被梳理答卷的太常認為平平無奇,十分老生常談,被放置在下等。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公孫弘的文章在下等之中顯得格外突出,總之,漢武帝一眼便看中了這篇文章,擢升為第一,並召見了公孫弘。
這是十分重要的一次會麵。
史書上說,“召入見,狀貌甚麗,拜為博士。”
翻譯一下,也就是說,漢武帝看他容貌甚麗,於是便拜公孫弘為博士,令其在金馬門待詔。
道理我都懂,什麼由漢至唐的選官製度之中,容貌風度是重要的考核項,但這是不是也太玄幻了,哪怕是發生在顏值控晚期的豬豬陛下的身上也未免有些過於誇張了吧。
公孫弘那時候已經是快七十歲的老人了啊!】
劉徹:???
這又有什麼好誇張的?
容貌甚麗怎麼了?又不是說公孫弘長得很美的意思,是說他弘麗有風度,觀之頗有漢相之威儀。
他一眼便看中了公孫弘不尋常的氣質,這有什麼問題嗎?
跟他多少歲了又有什麼關聯?
你們後世之人究竟想到哪裡去了?!
劉徹震驚,而後變得有些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