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0 章 武帝文治【六】(1 / 2)

【首先,隆重推出的,便是算緡。實際上,漢高祖時期曾經一度推行過算緡製度,但是具體的征收方法已無法考證,最早可考的成係統的算緡製度還得看咱們豬豬陛下的。

所謂算緡,實際上就是讓工商業者們進行財產申報並征收財產稅。

規定商人財產每一千錢須繳納120錢,手工業者減半並對私人車船也征收車船稅。

此令一出,自然是有人積極響應的,最為著名的,還得是千百年來,一直被當作是漢武帝的托的卜式,他在算緡製度公布的第一時間,便積極向朝廷進行了財產申報。】

劉邦:……

嘶,咱們家這個好子孫是真的夠狠的啊。

一出手就這麼闊綽的嗎?

那乃公的算緡的確是比不了的。

關鍵這運氣還真是挺好,就這麼狠的一道政令頒布下去,竟然還真的有人自願積極響應?怎麼乃公就遇不上這樣好的臣民呢?

今天也是無端對自家曾孫羨慕嫉妒恨的一天呢。

【不過卜式恐怕還真的不是漢武帝的托,其實早在多年之前,在漢武帝還沒想到讓商賈們募捐的時候,卜式就曾經非常積極地願意捐出家產的一半以支持討伐匈奴的大業,讓當時的漢武帝十分驚奇,將其事跡與丞相公孫弘一起分享。

公孫弘認為卜式的行為並不合情理,也可能是漢武帝當時還不夠窮吧,取信了公孫弘的觀點,並沒有過多在意卜式的捐錢行為,沒想到一年多之後,因渾邪王歸附安置問題以及災民救治問題時少府與國庫已被掏空,在漢武帝向商賈們募捐之時,在其他人紛紛進行財產藏匿之時,又隻有卜式自己站出來捐助了朝廷一十萬錢。

漢武帝在河南郡守上報的名單之中認出了這個名字,因此卜式得以被樹立為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捐了朝廷很多錢,卜式卻對做官興趣不大。漢武帝無奈,隻好讓卜式在上林苑中重操舊業。

嗯,什麼舊業呢?

沒錯,正是在上林苑,這個皇家宮苑之中放羊。

悄悄說一句,搞不好就是衛青前兩年剛從戰場上薅來的呢,看來數量是夠多的,連上林苑都淪陷了呢。

卜式不愧是放羊起家的,一年多之後,上林苑的羊被卜式養的那叫一個又肥又大。】

始皇帝:???

沒彆的意思,就是這個漢武帝對於之前從事養殖工作的人員是不是真的有什麼特殊的癖好啊?

看起來確實對羊十分青睞的樣子呢。

劉徹表示,他沒有,這都是汙蔑,一切都是巧合。

再說了,上林苑地方這麼大,養點大將軍打回來的戰利品怎麼了?

【漢武帝表示十分震驚。卜式卻認為這又有什麼難的,且管理百姓便正與這放羊沒什麼區彆,這話一出,漢武帝這個薅羊毛小能手又怎麼可能輕易放過?於是便讓卜式做了縣令,沒想到在兩個縣任職,果然將所管轄的縣治理的風調雨順。

班固在《漢書》之中給予了卜式非常高的評價:“質直則汲黯、卜式。”

但是所謂“質直”者世所罕見,偷稅漏稅的現象便是到如今也層出不窮,兩千年前的工商業從業者們自然也不願意乖乖申報自己的財產。

但是誰叫他們麵對的皇帝是劉豬豬呢,那還真是,下有對策,上就有政策。

告緡令橫空出世。】

告緡令?這如何解?

劉邦對此還是十分有興趣的,畢竟自己推行的算緡製度實行的並不是很順暢,歸根到底,也正是由於那些商賈們仗著山高皇帝遠,如何願意乖乖向朝廷送錢,朝廷雖然知道裡麵有貓膩,但是苦於沒有證據,隻好恨恨作罷,各退一步。

這曾孫不錯,瞌睡了還知道給乃公我送個枕頭來呢。

劉徹表示自己也不是很想給你們送枕頭。

還有,什麼叫薅羊毛小能手?

他從來不薅羊毛的。

懷疑天幕這話中有話,但可恨自己竟然聽不明白。

【告緡令,便是鼓勵民間百姓舉報商人對家產的不實申報,隻要你舉報屬實,那麼就會得到被告發者的一半家產,至於另一半嘛……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肯定是收歸朝廷所有咯。

被告發者除了家財散儘之外,還喜提戍邊充軍一年。

可謂是不僅站著就把錢給掙了還順便擴充了缺乏的兵源。】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劇情怎麼看起來這麼眼熟啊。

這不就是之前諸侯王們的同等待遇嗎?

無論是推恩令還是白鹿幣,你如果乖乖交出買命錢,接受慢刀子割肉,那麼還能苟延殘喘一下,如果不願意嘛……

那皇帝就“勉為其難”地全部笑納了。

一時之間不知道究竟該大罵這個漢武帝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還是該感歎竟然有一天他們會跟一幫平頭百姓產生惺惺相惜之感。

這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啊?

劉徹:不客氣,平等地收割每一個有錢人是朕應該做到的,朕可從來不是厚此薄彼的人。

再說了,沒讓你們這些諸侯王充軍已經是看在一個祖宗的份上法外開恩了,不要太不識抬舉。

劉啟與劉恒:……

看到自家兒L子/孫子這麼不要臉,比之高祖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態,突然就覺得更加放心了是怎麼回事?

不行,他們得成熟、穩重。

萬萬不能讓旁人看出自己的興高采烈來。

【算緡加上告緡,雙管齊下,漢武帝一朝中產以上工商業者幾l乎全軍覆沒,地方豪族也難以幸免,成千上萬的莊園、土地和奴仆全部被收繳國庫。

這是典型的通過行政手段對於民間財富的強製執行,如果隻是如此,那麼隻能說,是平均線以上的封建帝王都有可能會想到的辦法。

眾所周知,行政手段對於經濟的作用是具有其局限性的。算緡與告緡製度也不例外

此項製度或可在短時間內收繳大量財富,但是對於工商業是一項非常沉重的打擊。與其辛勤勞動一輩子到頭來變成彆人的儲錢罐,不如就地躺平,賺個口糧錢糊弄一下就算了。】

怎麼就眾所周知了?

許多皇帝們紛紛感覺自己的膝蓋中了一箭。

劉徹忍不住冷哼一聲。

身處在他大漢,躺平什麼躺平?還不趕緊給他起來給大漢建設添磚加瓦?

漢武朝群眾如果能聽到自家皇帝的心聲,恐怕都會忍不住哀嚎一聲,表示你還是人嗎?

【而漢武帝之所以能夠在帝王之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他清晰地意識到,隻靠一紙政令搜刮民間財產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法子。

或許他並不懂得多麼高深先進的經濟學原理,也許隻是出自於一個戰略家天生的敏感,漢武帝將目光放到了控製國家經濟命脈的兩項產業之上。

被我們戲稱為最早的國企的鹽鐵專營政策應運而生。】

瞧這話說的,什麼叫搜刮民間財產啊。

就不能說的文雅一些嘛。

還有……

何為國企?

而後世朝代中有被天幕驚醒的許多儒生文人們卻忍不住對天幕所表達出來的,隱隱對於鹽鐵政策的回護感到十分不解,並破口大罵。

漢武帝之鹽鐵,與民爭利,是為暴君之舉,如何能得以受到推崇?

其他百姓則反應平平。

說的好像這錢皇帝不掙就能輪到他們這種平頭百姓掙一樣。

不過嘛……

價錢他們就不指望了,隻是這官營的質量,當真不能再改善一下嗎?

【漢武帝的做法也可謂是教科書一般的笑裡藏刀。首先,漢武帝十分“慷慨”地表示鹽鐵之稅,這原本應該收歸少府,屬於皇帝私產的費用他將無私奉獻給朝廷。

解下來,就是圖窮匕見,既然我皇帝都這麼大方了,那麼你們這些鹽鐵富商的全部收入是不是也應該意思一下?

於是一方麵“以商治商”,並不剝奪鹽鐵商的經營權,但是產業所有權嘛,不好意思,收歸國有了呢。】

這真是醒了的和還睡著的商人都要忍不住大罵一聲的存在。

還真是“慷慨大方”啊。

所以有直接經濟損失的,算來算去,竟然隻有倒黴鬼的他們自己呢。

但是你看他們像是敢動的樣子嗎?

就聽聽這皇帝前麵的種種行為,如果不乖乖交出產業,那他們豈不是也要邊塞一年遊了?

還不止哦,搞不好還得把已經賺到的全部財產都吐出來呢。

為何他們的命會如此之苦?

產業被人拿走了就算了,他們還得幫著出人出力又出工地經營是嗎?

【而漢武帝作為一個實權帝王,卻是一個難得懂得不要外行指導內行的領導。

一開始負責鹽鐵政策的,正是東郭鹹陽與孔僅,這兩個人一個是鹽商一

個是鐵商,對於那些鹽鐵商的手段那是格外門清,將所有可能耍的花招全部掐滅在了萌芽狀態,可謂是事半功倍,收效頗豐。

雖然我們現在統稱為鹽鐵專營,但是實際上,根據兩個產業的重要性與特殊性不同,其管製的力度也大為不同。

煉鐵,自然是要由國家全麵掌控的,而鹽業嘛,那便可以酌情放寬一一,賣鹽的環節牢牢把握住,煮鹽這種出力不拿錢的事情嘛,就可以分給民間去做,由國家負責提供生產工具,近似於公私合營加統購統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