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漢武朝的許多大事之中,背後都有主父偃的影子。
其一自然是我們之前隆重介紹的讓諸侯王恨得牙癢的推恩令,讓漢朝中央朝廷狠狠感受了一把“就喜歡你看我不順眼又拿我沒辦法”的快樂。
其二便是提議建設朔方郡並在那裡設置屯田,平穩了漢朝的北方邊防。
其三嘛,其實導致大俠郭解輾轉找到衛青求情的三百萬人拆遷去往茂陵以瓦解地方漸漸成長起來的豪強勢力的“遷茂陵令”也是來自主父偃的上書。】
衛青:……
他隻不過是當時覺得郭解說的很有道理,既然家產沒有百萬之數,應當不在搬遷之列,疑心是不是有哪裡搞錯了多嘴確認了一下而已,怎麼就要被一直不停地拿出來鞭屍?
這至少都是第三次了吧?
衛青覺得自己可太難了。
看來太有名也真是甜蜜的煩惱呢。
劉徹則太了解這個天幕的尿性了。
他連眼皮都懶得抬一下。
畢竟主父偃的下場是已經擺在那邊了,天幕不提一嘴才有鬼。
不過他也並無所謂就是了。
如果主父偃能夠既能做到這些事情,又能做到不得罪人,他也是會很歡迎的呢。
【此外,主父偃還揭發了燕王劉定國不法之事,可以說雖然得勢沒有多少年,但是從政的履曆那叫一個精彩。
當然了,乾完這幾票大的,主父偃名敗身誅,族滅而亡。
還是洨縣人孔車為其收的屍,後來漢武帝聽說這件事,還認為孔車有長者之姿。
可以說,雖然主父偃燃燒了自己,但是點亮了彆人啊。】
劉徹:……
雖然早就知道天幕在這邊等著他,但是沒想到天幕的角度竟會如此清奇,一時之間有些哭笑不得。
好一個燃燒了自己,點亮了他人。
不知道早幾年的主父偃如果聽到這番話,會是什麼樣的一番表情。
可惜沒機會看上一看了。
不過尚且還活著的主父偃對此卻沒什麼特彆大的反應。
早在他憑借推恩令的提議一舉被陛下重用之時,他便已然猜到了自己將來的下場。
但是無論如何,之前四十餘載的貧困潦倒他已經受夠了。
反正他就要活的轟轟烈烈,死後受五鼎烹煮亦無所謂。
【鑒於宋朝人對於漢武帝積極開拓風氣的極力貶低,跟著近似秦皇的暴君還如此激進的主父偃與唐蒙,那隻能是跟著漢武帝一起挨罵罰站咯。
“東北民思虀主父,西南人欲粉唐蒙。”
隻有堅持希望國家少事,與漢武帝唱反調的汲黯值得他們誇讚,正所謂“漢家社稷何依倚,黯直粗疏一病翁”嘛。】
汲黯平素覺得自己伶牙俐齒,此刻竟然一時之間竟然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怎麼,他還得謝謝你誇他是粗疏的病翁是嗎?
而且……
他雖然看不慣張湯和公孫弘那副為上意馬首是瞻的模樣,對於陛下用人如積薪,常使後來者居上的冷酷作風很有些憤憤,但是饒是他自己也不敢臉大到說漢家社稷依仗他一人啊。
何況雖然仍舊不滿意靡費如此之眾去四方征戰,但是自從天幕出現以來,他的觀點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反正他是萬萬沒法想象他大漢的都城長安被匈奴人攻破的樣子的。
【總之,在搞定了公孫弘之後,或許也有主父偃提議的效果,漢武朝之後對河套地區的建設堪稱是如火如荼。朔方郡,從此成為抗擊匈奴前方不可或缺的一個支柱,其軍事要塞的戰略意義是極為深遠的。
當然,對於北部邊防的建設自然不止於朔方。
在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之後,又非常順理成章地又照貓畫虎地增設河西四郡。
最為有名的,便是河西四郡的中心武威郡。
他還有一個更為有名的名字,又作涼州,這個名字的來源,我們稍後再提,沒錯,也跟豬豬有關呢。
時至今日,涼州仍舊是西部邊陲,千餘年來,關於涼州的詩詞不絕如縷,幾乎成了豪邁蒼涼的代名詞。】
嗯?也與他有關?
劉徹有些摸不清頭腦。
雖然他確實有喜歡給打下來的地盤起好聽名字的癖好,但是武威,武功軍威,這個名字他還是挺滿意的,並沒有想讓武威郡改名的意思,雖然涼州聽起來也不賴就是了。
不愧都是自己起的名字,就是讓人有些難以抉擇啊。
【“秦中川,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
如同西南夷地區最終在戰亂之中為國人提供了庇護。涼州與河西故地,其餘韻也格外綿長,在五胡亂華之後,在沃野千裡的中原淪為人間煉獄的時候,它們最終為中原漢文化保存了最後的火種,待到合適的時機,才終於再次噴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