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已經說了,比較知名的版本是在接受了李自成拋來的橄欖枝,前往投誠的路上,吳二桂得知了陳圓圓被劉宗敏擄去,忍不住仰天長嘯一聲:“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麵目見人耶?”
於是憤然毀去與李自成之前心照不宣的約定,轉而將橄欖枝投向了清廷當時的話事人多爾袞。
多麼豪氣乾雲的誓言啊,聽起來好像很是那麼一回事一樣。
這句話的出處,是成書於康熙年間的《庭聞錄》,時代距離吳二桂時期並不久遠。
就連《清史稿》中也記載了吳二桂是因為聽聞其妾陳為自成劉宗敏掠去,怒,於是轉而擊破李自成的守關之將。
似乎連史書都一定程度認可了吳二桂徹底投降清廷的根源是因為陳圓圓,如果不是陳圓圓,至少也是這個姓陳的妾氏。】
陳圓圓:???
好大的一口鍋。
這簡直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啊。
聽天幕的說法,自己將來即便是同這個吳二桂認識了,那也是留在京城,他本人是駐守遼東的,這能見幾回麵?
尤其是聽起來她們大明好像很快就要亡了的樣子。
她是不相信一個為了權勢能認宦官做義父的男人遇到此等亂世之時,能夠忍住自己那顆蠢蠢欲動的心。
至於她?
恐怕又是一個裝點門麵的存在罷了吧。
不過這次可真是彆開生麵的“門麵裝點”大法。
自己降便降了吧,為何偏要說是為她二降?
結果說出去那些人竟然還都信了?
【可問題就是,事實上李自成一直以來都有意招降吳二桂,如果陳圓圓果真這麼重要,又怎麼可能會任憑手下將領將人擄走?
好吧,那如果你非要說那是因為李自成想不到雖然沒跟陳圓圓呆在一起多久但是吳二桂卻能如此被這位“傾世”的紅顏迷得五迷二道,再加上大順入主北京之後殺人無忌,擄掠不儘的作風,沒管住向來殘暴的大將劉宗敏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人家口號都喊出來了,是為了家中被擄走的嬌妾紅顏。
那人都在李自成手裡攥著呢,也沒見他因為吳二桂降清之後詐降自己怒而砍殺吳二桂家二十幾口人的時候把這位據說是“罪魁禍首”的美女給殺了啊,是不是太不符合邏輯了?
懂了,一定是“紅顏禍水”的魅力太大了,無論是劉宗敏還是李自成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了是吧。
那《清史稿》還說李自成是拿吳二桂的父親吳襄威脅所以才一直踟躕不前呢。】
陳圓圓聞言實在是忍不住冷笑了一聲。
為了讓自己坐實這個“紅顏禍水”還真是什麼大話都敢說呢。
如果她真有這麼大的本事,她至於現在仍舊像個玩物一般被人肆意轉贈與劫擄嗎?
而且……
如此以來,自己未來的處境還會何等微妙?
畢竟她又不是
先前那些宮裡麵的娘娘,多少還能有些轉圜的餘地,好歹人家也是權貴在身呢。
身處在北京城的吳襄一家人:……
?本作者梨遙提醒您《開局給秦皇漢武惡補科學[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背後簡直哇涼哇涼的。
明白了,現在就要收拾細軟,跑得越遠越好。
指望他們家那位“爭氣”的兒子看來是沒戲了,二十多口人呢,那混蛋說不要就不要了?
今天算是狠狠見識了一下什麼叫儒家的“二綱五常”。
想綱就綱,不想綱也能分分鐘舍棄的那種。
【當然了,像是這麼離譜的故事,看起來很難自圓其說,那當然是選擇避而不談咯。所以雖然陳圓圓本圓講道理應該是這個故事的女主角,但是卻很少會在這段故事中出現。
好像就是直接快進到了吳二桂帶領清兵入關,然後重新抱得美人歸了。
如此說來,對吳二桂處的情況如此清晰,對於京城的情況反而分析了了,吳二桂方麵一麵之詞的可能性竟然直線飆升誒。
搞不好謠言就是這邊的人散布出去的呢。
反正這個叛臣是坐定了,忠臣孝子是一個也當不下去了,好似為了美女衝冠一怒一下,平白還多了些“英雄氣魄”呢。
畢竟為了一個女子奮起反抗,何等悲壯。
俗話說的好嘛,如果你是個負麵人物,隻要稍微有點閃光點,那就突然又行了。
常人對於道德水平的要求和認知那波動還真是挺大的呢。】
彆以為他們沒有聽出天幕你語氣裡的嘲諷。
你這說的是一個吳二桂嘛?你這簡直在大開群嘲啊。
而且看你的說法,總感覺他們都是被歸屬在“負麵人物”那一部分的。
不過另外一些看熱鬨不嫌事大,聽故事從不帶入的人也開始幸災樂禍。
喲,剛剛不是還挺得意,覺得自己絕對行得端,坐得正嗎?
怎麼這會兒不自信了呢?
【不得不說,這種方法,雖然缺德,但是在轉移注意力上,又不能不說一句確實奏效。
之後的文人們很順利地就跟著這種輿論引導走下去了。
看看我們著名的《圓圓曲》,那不就白紙黑字地寫著呢嗎?“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從此關於吳二桂話題度最高的論題,就直接被帶偏了十萬八千裡,主攻方向從此便成了市井文學。
都市井文學了,就彆提什麼可信度了不是嗎?
果然轉移矛盾是有一手的。
再加上陳圓圓吃了自身身份的虧,靠譜一些的史料?那是壓根沒有的,於是自唐朝滅亡之後這小千年的時光裡,陳圓圓竟然還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紅顏禍水”的候選人。
不得不說,你們後世王朝這也是真沒人了。】
陳圓圓已經聽倦了。
反正她是對這個什麼吳二桂一點興趣都沒有,壓根就沒有相識的欲望。
不過嘛……
陳圓圓忍不住輕笑一聲。
這一次,吳二桂還有沒有這個與自己相見的機會,那還未可知呢。
雖然如今朝廷確實風波四起,命不久矣,但天幕既然如此說了,想想袁崇煥將軍的悲慘境遇,惹惱了皇城中那位剛愎多疑的陛下,想來吳二桂的未來也的確風波難平。
而她已然如此惹眼,也必得躲開避避嫌才是。
最好是能趁北京城大亂逃回江南去。
【實際上,以吳二桂的性格和對於權勢的汲汲營營,很有可能早在其返回北京的途中,便已經在不斷打探北京城中的情況。
極大概率是在這個期間,對於投誠李自成,讓他產生了一些踟躕,畢竟是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的,對於李自成聚集起來的這幫烏合之眾混亂管理帶來的下場不看好,也並不意外。
畢竟吳二桂的能力那絕對還是出眾的,有這種眼光,並不稀奇。
當然也有可能壓根隻是因為投誠的砝碼沒有談妥。又或許,其實投機的吳二桂也許從一開始便在兩頭下注也未可知呢。
俗話說的好,價高者得嘛。
把山海關賣個好價錢,說不定才是吳二桂真正意義上最看重的事情。】
是了,這才是正常人會乾出的事來嘛,聽起來正常多了。
就是嘛,投降異族這種事說出去雖然很丟臉,很讓人唏噓瞧不起,但也不是一個兩個了,何必什麼都要給人家女子身上扣呢?
是名妓就是你們胡亂攀咬的理由了?
簡直是欺負她們不寫史書!
【更何況,看吳二桂降清之後的表現,那確實堪稱“神勇無雙”。清初的傳教士白晉在觀察中國的時候寫下的《康熙帝傳》中就曾經尖銳地表明,在清朝征服中原的過程中,滿洲人本身付出的代價非常小,主要都是漢人之間的自相殘殺。
毫無疑問,在降清的這麼多將領之中,吳二桂的功績那絕對是遙遙領先。
又或者可以說,清兵入關及最後占據大半江山的過程中,吳二桂絕對豐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