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2 章 旅行vlog【十四】(1 / 2)

【不過嘛,跟茂陵差不多,因為地宮是沒有的看的,所以隻能是路上參觀一下這樣,但跟茂陵可不一樣,乾陵前頭那還是有保存還算完整的神道的。

神道之上有造型比較精致的華表、翼馬……

誒,那是鴕鳥嗎?竟然還有石雕的鴕鳥?!

好吧,是我孤陋寡聞了。也是,畢竟還得專門建園子容納這些異國進獻的奇珍異獸,區區一個鴕鳥算什麼,我不該大驚小怪的。】

【但是古代管理鴕鳥的人應該也是挺不容易的,畢竟鴕鳥還是跑的挺快的,要一不小心“越獄”了,估摸著也得狠狠追上好半天。】

武則天:……

彆一副覺得他們古人見識少的樣子好吧。

永徵元年的時候吐火羅就進獻過這種足類駱駝的大鳥,她同陛下如今也每年都能收到許多異域進獻的從未見過的動物呢。

另外……

天幕你看熱鬨不嫌事大的屬性她是早便已經知曉的,這樣一副心有餘悸且頗有經驗的樣子是怎麼回事?

【除了這些之外,神道兩側守衛的石翁仲等侍立於司馬神道兩邊的雕刻人像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這種高大的雕像一對稱排列,氣勢立馬就上來了。】

【我還是要說,見過好奪獅子石像,感覺乾陵的特彆氣勢雄偉,點一個讚,不愧是我們雙帝陵的排麵!】

【這些雕像也是我們考察唐朝帝陵雕刻藝術的非常重要的文物。

但乾陵神道兩邊最惹人注意的石雕人像,那當然是六十一蕃臣像了。】

【說看就看,就在那了,惹眼的很呢。】

在陵前雕刻蕃臣像啊,這確實在他們的陵墓構想中曾經有探討過。

畢竟大唐皇帝駕崩的時候,蕃國肯定是要派遣使者前來觀禮悼念的,如此盛大恢弘彰顯大唐泱泱大國國力與帝王威嚴的絕佳機會和場合,如何能不銘記下來以傳後世。

這下可不就是能讓後世人也看到他大唐萬國來朝的氣派場麵了嘛!

看看——

都是臣服於他大唐輝煌的蕃國,如若不服,我所向披靡的唐軍必至。

能為他大唐的天子守陵——

等會兒L???

頭呢?

他六十一蕃臣的頭哪裡去了?

【是的,大家沒有看錯哦,他們——都沒有頭呢。

這些缺失了自己頭顱的六十一蕃臣石像群,憑借自己頭破沒血流的“輝煌成就”,成為了乾陵主景區無字碑之外no.2的打卡景點。】

【不得不說,確實成功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

【至於為什麼會沒有頭,他們的頭又去哪裡了?這就是一個千古懸案,簡而言之,是個“無頭懸案”呢。】

確實也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原本正打算洗耳恭聽,看看如何操作避免一下的李治和武則天二人:……

天幕是會說廢話的。

他們怎麼還會對這個氣死人不償命的天幕的良心抱有多大的期待呢,是他們的問題?[]?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反省。

但是收聽天幕的其他看熱鬨的人自然跟著樂起來,怕什麼,反正他們陵前已經啥也沒有了,還不能塗一樂?

“哈哈,可不是嘛,頭都不知道掉到哪裡去了呢。”

【既然是千古懸案,自然會引起人們的好奇心,一開始,大家認為或許跟他爹昭陵的六駿一樣,給分屍帶到國外去了,為了方便攜帶,國外人專門把頭給割下來帶走。】

【其實不怪我們心生這樣的懷疑,他們乾的這種缺德事著實不太少。】

【什麼金字塔搬不走,就把人家頂上最重要的東西給帶走之類的。】

【但是很快這種說法就被推翻了,因為六十一蕃臣的不少頭顱,陸續在附近廣袤的農田之中得以發現,這不符合那些強盜們的行事作風。

畢竟腦袋摘都摘下來了,那麼肯定是海外博物館再見的。】

【據專家推測,最大的可能就是由於明朝嘉靖年間的一場發生在華縣的大地震導致的,再加上華夏分分合合的戰火,導致了這一場無頭的盛宴。】

【不過為什麼隻有六十一蕃臣像這麼齊刷刷的掉了腦袋,暫時隻能歸結於他們點背。】

【因而也有人認為一定是因為那些蕃國的臣民覺得如此太過受辱,所以偷偷跑到乾陵來把象征他們國家的王子與使節的頭顱給斬落了。】

【隻能說,見仁見智,自由心證了。】

【搞不好是因為製造蕃臣像的時候材料不足,雜質過多,所以導致頭部格外脆弱呢,bushi。】

李治:……

武則天:……

天幕請你沒事不要中傷他們大唐對於帝陵營建的用心程度好嗎?

他們才不會乾這種偷工減料的事情。

雖然石像確實頭部比較脆弱,但是他們怎麼看都覺得六十一個齊齊掉落還是太離譜了。

不管,反正正愁有氣沒處撒呢,一定是那些蕃國的不長眼的臣民乾的,這就要再去敲打一番!

管他是不是,自己先痛快了再說彆的。

李世民更是因天幕無端的突然提及,一些個被分屍的六駿的石像的記憶再一次襲擊了他。

太可恨了,真是太可恨了。

怎麼會有人連石像都不放過?!

【好!然後當然是乾陵最重頭戲的文物——無字碑。

哦,對,還有它旁邊的述聖記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