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章 旅行vlog【十八】(1 / 2)

【唐昭陵還要介紹嗎?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與文德皇後長孫氏的合葬陵寢。】

【從此開創了有唐一代依山為陵的帝陵埋葬方式,並開啟了夫妻同穴合葬的喪葬傳統。】

【雖然如此,但鑒於昭陵本陵在山頂上,又沒有開發,所以咱們的遊覽順序還是先從山腳下的昭陵博物館開始吧。】

【畢竟誰家正常人倒著爬山啊。】

李世民:……

天幕你乾的那些好人家的人不乾的事情還少嗎?

這個時候倒矜持上了?

算了,能晚一刻接受暴擊,還是晚一刻為妙。

【你彆說,昭陵還真是有點距離在的。】

【沒關係,我們好飯不怕晚。】

【而且這樣正好,正好傍晚回去,能趕上晚上開始最熱鬨,剛開始上正菜的大唐不夜城。】

【果然,還是你們大唐的行程比較善解人意呢。】

李世民:???

其實如果可以,他們大唐是完全不想這麼善解人意的。

還有……

何為大唐“不夜城”?

他大唐是有宵禁的呀,如何不夜?

不過想起天幕所在的那個時代夜幕降臨之後仍舊亮如白晝的場麵,李世民覺得自己有點懂了。

估摸著,是不夜城,但未必是他大唐的不夜城。

對於天幕話裡的水分,那還是得抖掉個七八分再說的。

【好了,瞧見遠遠望過去便青山連綿的那一片了嗎?我們離煙霞鎮的九嵕山不遠啦。】

【等下先找個地方停車。】

【昭陵博物館走起。】

【昭陵博物館那還是有點東西的。】

比起勞模秦始皇陵,昭陵的遊客確實稀疏,因而常柚非常順利地就在距離昭陵博物館不遠的地方絲滑地停下了車。

天幕的鏡頭也順利轉成了他們方才開始便熟悉的模樣。

【昭陵博物館雖然距離昭陵有一座山的距離,但我們昭陵是誰,那可是個占地兩百多萬平方千米的龐然大物啊,為何選在這裡營建昭陵博物館,那自然是廣義上來講,這裡也屬於昭陵的範圍了。】

【正如茂陵博物館建在小霍墓的正門口,昭陵博物館也建在一個昭陵的陪葬墓,一位貞觀名將墓的正門口。】

【沒錯,就是——】

【鐺鐺鐺,徐懋功墓。】

【說徐懋功大家可能有點陌生,換個名字會更好,沒錯,徐懋功=李勣。正是在之前柚子的名將盤點視頻中的老麵孔了。】

【李勣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先因戰功賜李唐皇室姓氏,後又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刪去名字中的世字,於是便成了如此這般我們熟悉的曆史書上的模樣了。】

【李勣也算是三朝元老了,作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自然是在高宗朝以七十六歲高齡去世後被二鳳貼心的小棉襖唐高宗塞進昭

陵陪葬,與其他的淩煙閣功臣們整整齊齊陰間作伴去了。】

【當然,雖然埋在昭陵,不過由於二鳳魚塘裡的魚太多了,實在容不下人才濟濟的淩煙閣,因而李勣配享的,是高宗廟庭。】

【咱就是說,李勣若是泉下有知,想享受個配享還真是殊為不易啊。】

李勣:……

這種配享哪個陛下廟庭這種事是能讓身為臣子的他們自己隨便挑的嗎?

天幕你不要太離譜。

李世民:天幕你本人給朕出來,朕保證不打死你。

什麼叫他魚塘裡的魚太多了?

他隻不過是平等地對每個忠臣良將都散發了身為君父應有的“慈父”胸懷罷了。

而漢武朝的霍去病也悟了。

哦,原來你們後世在將軍墓前建帝陵博物館是自己一貫的習慣啊,那之前天幕那般大驚小怪做什麼。

總不能是因為他沒有曾用名吧?

不合理,簡直太不合理。

【瞧瞧,後頭那座山頭墳包,便是李勣墓的所在了。】

【這邊還有個李勣墓的簡介,還挺貼心。】

【對,李勣墓就是這個凹形的,據說是為了表彰李勣一生的對外作戰的輝煌戰績,平定薛延陀與突厥,因此其封土堆由陰山、鐵山和烏德健山三個山頭構成。】

【好家夥,西安周邊的小型封土山還真是品種夠豐富的。】

【在花裡胡哨問題上,你們漢唐果然是不相上下的。】

劉徹:那還是他們唐朝更勝一籌。

一個墳頭,整三個山,這倒是他沒有想到的。

不過……

劉徹眼前一亮。

是了,誰說一個墳頭隻能捏一個造型了?多整點封土來不就行了嗎?

畢竟他大漢雙璧的功績又怎麼能用一座山概括的呢?

想來之後的自己為了決定用哪座山來指代也費了不少心力吧。

堂堂大漢天子,他當然是選擇——全都要了。

受到了億點點的啟發。

李世民:……

聽起來,確實是那個會給自己諡號加字,又酷愛給自己的年號改名的那個陌生的高宗雉奴會乾出來的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