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昭陵景區東西不多,且大多都是新建的,二鳳雕像背後的這個碑,竟然還算是這一批裡麵年歲比較悠久的,簡而言之,好歹算個文物,是清代乾隆年間給立的。】
【不得不說,清代乾隆年間的人是挺喜歡在帝陵給立碑的。】
【茂陵那幾個也是那會兒立的。】
【不過跟審美離奇且特彆喜歡在人家作品上蓋章,除了破壞美感毫無用處的乾隆帝來說,這些立在乾隆年間的碑那可是大有作為,是文化遺產保護
上重要的一個裡程碑呢。】
乾隆:說誰審美離奇呢?
看著滿屋子色彩斑斕的瓶瓶罐罐,乾隆本人感覺良好。
再看看自己剛剛又蓋上的新章,印泥尚且還未乾。
怎麼破壞美感了?分明是與作品相得益彰嘛。
【除此之外的這些雕像,嗯,都是剛新鮮出爐了沒多少年的。】
【但來都來了,看看也不吃虧。】
【雖然我們昭陵六駿的真跡出海的出海,進碑林的進碑林,但是我們還是很貼心的,瞧,這不是把複刻品給杵著繼續守衛陪伴昭陵了嘛。】
【我們還買一送一,給又在雕像前按照平板石刻又安排了六匹立體的放二鳳雕像前站著呢,兔子做生意,主打的就是一個心誠則靈,確信。】
李世民:……
看他像是有被安慰到的樣子嗎?
不仔細看剛剛可真沒看出來,是照著他的六駿給雕的呢。
【然後在二鳳背後的這一條寬闊的長道,據說是代表著唐都長安中最為重要的朱雀大街,雖然現代化了一點,但意思到了就行了嘛。不要在意這麼多。】
【而為了遊覽體驗,在朱雀大街,不是,在遊道兩側矗立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石刻雕像與生平簡介。】
【當然,也並非全無往昔舊日的痕跡的。】
【比如這邊明顯光禿禿蕭瑟荒蕪的這邊斷壁殘垣。】
【這就是北司馬院及享殿遺址。】
【北司馬院側殿內便是昭陵六駿昔年所在的位置了,永久地陪伴著唐太宗與文德皇後的牌位。】
【雖然殿是沒了,但是複原的石像,我們還是放在了這裡。】
【除了昭陵六駿之外,遺址內還有十四蕃君像,就跟乾陵前的那些蕃臣像差不多,不過可能因為是蕃君,規格高吧,所以待遇也好點,至少離得無論是昭陵還是享殿,那都近多了。】
鏡頭之中,是一片空空如也。
連個石頭渣子也沒看到。
十四蕃君像是什麼?
空氣嗎?
而去昭陵拜謁過的後代帝王更是摸不清頭腦。
他們好似沒在享殿附近看到過有什麼人像啊?
直到天幕好似反應了過來,鏡頭往下一垂,拍到了地上的石坑。
【哦,就是這些石坑。原本的蕃君像已經在唐末的戰火中毀於一旦了,這可不是腦袋沒了這麼簡單,這好家夥是連根拔起啊。】
【但問題不大,真品沒了,我們還不能根據古畫和想象,搞出複製品來嗎?】
【雖然複原的醜,但是我們是肯定讓你看上一看的,諾,那不就是嘛。】
李世民看著簇新簇新的所謂的十四蕃君像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中。
其實他早該在聽到古畫二字的時候就察覺些不對勁的(主要指應該閉上自己的眼睛少受一波衝擊)。
但又覺得他的雕像都被糟蹋成這樣了,區區蕃君,被糟蹋一
下又怎麼了啊,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嘛。
這麼一想,李世民又覺得自己開闊豁達了不少。
【因為南邊山路陡峭,自從唐朝後期,大家就都不從南麵上了,所以曆代帝王祭祀昭陵還是會跑到這邊來立祭陵碑的,就已知的就有三十多個。】
【可大唐總共也沒三十個皇帝啊。】
【害你這話說的,後世皇帝就不能來了?畢竟二鳳之後,帝王的理想模板就從漢文帝變成唐文帝了嘛。】
【就這北司馬院的遺址,當時考古的時候發現,壓在這上頭的,就是明清時期的祭祀建築遺址呢。】
【不過後世人也是會就地取材的,一些蕃君像殘存的底座,就給搬到前院去做祭陵碑的底座了。】
【一般要是背十思疏,就會選在這邊,畢竟你們大唐人都是在這拜謁昭陵的嘛,怎麼不算是從古呢?】
天幕話音未落,背景音中就響了起來:“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李世民在聽到這聲音的第一時間,就篤定,這一定是魏征那家夥的大作。
一些個被魏征支配的恐懼又一次湧上了心頭。
突然覺得死後無魂也沒什麼了。
不然生前從諫如流便罷了,死後還要聽人念經一樣念誦諫言,關鍵是!
還就念那一篇!
人魏征好歹不說還會變著法子文采四溢地上好多不一樣的書呢!
真的會讓人發瘋吧。
【昭陵景區已經開發的景點就這麼多,剩下的都是一些保留選項,比如爬山什麼的。】
【如今昭陵地宮的具體位置,隻有眾說紛紜的猜測,比如南邊最陡峭的那個山坡之類的,但是並沒有對外公布,所以以柚子我這個完全不愛動的個性,就不去費那個勁了,爬到山頂就是勝利!】
【至於能不能正巧遇上什麼為二鳳和皇後靈魂享樂而營建的遊殿遺址,那個據說為當地人放羊提供了避雨之所的叢葬坑窯口,那就隨緣了。】
李世民:好一個隨緣。
反正人去不去不重要,刀先給人插上是吧。
但知道千年後自己的陵墓的一些其他建築還能有如此妙用,雖然心情微妙,但猶自還是欣慰居多。
至少沒被用來乾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反而能夠庇護未來的百姓,也算是一大幸事了吧。
畢竟按照後代人的性格,他們是真能乾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