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攻韓(1 / 2)

大秦嬴魚 一口香 8123 字 4個月前

秦王四十三年一整年都很平靜。</p>

似乎是被秦國閃電般奪取韓國汾水兩岸大片土地,並且遷民萬戶於秦的舉動給嚇住了,諸國紛紛停下眼前的攻伐算計,將目光投向了西邊。</p>

秦國國內正在搞大生產大學術交流呢,忙的很,壓根沒工夫搭理其他國家。十一萬韓人無論願意不願意,都被迫投入到秦國的大生產大建設當中去了。</p>

大生產就不用說了,秦王鐘愛北地郡(上郡郡守大酸),分了三萬韓人於此地,青壯去采鹽礦、堿礦,婦人去洗羊毛,老弱孺去做些放牧、看管牧草等簡單的活計。空出手來的秦人則是在櫟陽令派來的大匠的指導下,開建皂坊,準備生產百姓能用得起的肥皂、甘油等貨物。</p>

除了開建工坊,走馬走車的路要修起來了,渭水與涇水交彙處的淤泥河沙要溢出來了(此處參考涇渭分明這個詞語的來曆),需要重新疏通一下渭水和涇水的河道,隨著堆肥技術的推廣與成熟,秦國每年能耕種的土地變多了,更加需要人手將種子都種下去……</p>

以及,秦國要建造一座舉世聞名的學宮,正好山東學子們奔著荀子的名頭來秦了,來來來,咱先彆抨擊秦國的國政如何,眾位學子們,咱們先給秦國的學宮做個設計圖吧~~</p>

學宮設計圖很快做好了,然後火速開工——這些都需要人啊!</p>

山東諸國見秦國打了韓國這麼一下就忙活的不可開交,以為這就是終點了,便也緩緩放下心來,又都開始蠢蠢欲動起來。</p>

然後,在第二年,秦王四十四年的時候,秦國又火速出兵,攻打韓國的南陽之地,欲取韓國的太行道,攔腰折斷韓國上黨與韓國王都新鄭的聯係。</p>

帶兵的也還是同一個人:白起!殺神白起,怎麼又是這個白起?!你秦國沒有將領了嗎?</p>

相較於更靠近秦國河東郡的汾水兩岸土地,南陽土地並不好攻打。</p>

山南水北為陽。</p>

韓國的南陽之地,並不是指某個城,也不是指某個邑,它是一片土地的總稱。韓國的南陽之地,正是太行山東南黃河北岸的一片沃土。愚公移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p>

南陽土地有多麼重要呢?</p>

南陽不僅是韓國的咽喉要地,也是秦國東出必經之地!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秦國東出,有不止一條通道。</p>

走水路,沿著渭水進入大河,沿</p>

著大河一路向東,然後找個水勢平緩的地方登岸就行了,比如說之前已經打下來的懷地和邢丘。</p>

走陸路?</p>

不大好走。</p>

大河南岸不是一個好選擇,函穀關就在大河南岸,出了函穀關,就是韓國和魏國的國都所在地,是各國軍事力量最強的地方,再向南,就是楚國,楚國的都城在淮水之岸,離韓魏兩國並不遠。秦國若是從此東出,非常容易陷入三國夾擊的境地。</p>

北岸同樣不是一個好選擇。</p>

北岸倒是沒有哪個國家的都城,也沒有囤積多少軍事力量,但這裡群山環繞啊,路及其的不好走,是天然的險隘屏障。</p>

有一個詞語,就是專為形容此地地勢險要設的,叫做“山河表裡”。說的是渡過大河,迎麵就是呂梁山脈,一條汾水貫穿而下,東麵就是中條山、王屋山、太嶽山脈、太行山脈連在一起延綿不絕的崇山峻嶺。</p>

此崇山峻嶺,以太行山為主,被叫做天下脊梁,為東麵平原(華北平原)和西麵高地(山西)的分界線,太行以東的國家,被叫做山東之國,被叫做中國之地,可見這座延綿的崇山峻嶺,有多麼的難以跨越,無論是從地理上,還是從精神高度上。</p>

北麵是大山,南麵是大河,隻有大山和大河之間一條不算窄但也不算遼闊的通道,供給百姓耕種,以及,從西及東通行。</p>

六國隻要守住中條山和汾水入河的源頭,有大山和大河做阻擋,秦國就彆想從北岸登陸,進而東出了。</p>

如今,汾水入河源頭和中條山這一帶,早就被秦國打下來了,並設河東郡治。但也止於此了。</p>

秦國當然是不想僅止於此的。</p>

秦國以河東郡為據點,攻打山穀中的汾水兩岸土地,挺容易的,白起一個閃電戰輕鬆拿下。但若是跨過中條山,來到王屋山,攻打南陽這塊地方,就不是那麼容易了。</p>

通行太行山,隻有通過太行八陘。至於避開八陘翻越高山騎兵突襲?那是不可能的。懸崖峭壁上壓根就沒有可供大軍通行的路,當然,你要說帶著繩子鰻頭不計生死的攀岩尋寶,就當沒說,咱不抬這杠。</p>

太行八陘,靠近大河北岸的,有三陘。</p>

從西向東,分彆為中條山和王屋山之間的軹(zhi)關陘,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的太行陘,太行山南麓的一處大峽穀白陘。</p>

王</p>

屋山和太行山之間的太行陘,是從大河北岸進入上黨郡的重要通道之一,此處設有野王邑,為其咽喉,其間有沁水穿流,上接上黨郡的丹水,下入大河。</p>

隻要拿下這三條通道,秦國北麵可以進入上黨高地,俯視趙國的邯鄲,南麵可以</p>